肉牛瘤胃臌胀的病因?肉牛瘤胃臌胀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来源:盼盼养殖网
瘤胃臌胀又叫瘤胃臌气,是反刍动物因采食大量多汁易发酵的饲料时,所产生大量气体或泡沫而导致瘤胃迅速臌胀的一种急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病,腹围急剧臌大,呼吸极度困难为特征.慢性瘤胃臌胀,多继发于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瘤胃酸中毒、创伤性网胃炎等疾病.该病既可能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导致,也能够由于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食管阻塞、腹泻、腹膜炎以及酮尿病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由于心脏麻痹或者窒息而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瘤胃臌胀的病因肉牛瘤胃臌胀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正常情况下。肉牛采食容易产气或者发酵的饲料后。会在瘤胃内分解生成大量气体。其中大部分以游离气体的形式存在。经由暖气排到体外。而小部分会随着胃内容物进入到肠道被机体吸收。但是。当瘤胃气体的产生和排出发生失衡。就会导致瘤胃内积聚大量气体。促使腹部快速膨胀。引起瘤胃臌胀。
原发性瘤胃臌胀。主要是由于肉牛采食的牧草中所含有的物质能够产生泡沫。如半纤维、果胶、皂甙素等。尤其是可溶性叶蛋白。其在瘤胃内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稳定性泡沫。还会同瘤胃内容相互混合。使其无法经由暖气被排到体外。引起瘤胃臌胀。另外。肉牛采食较多粒径较细的谷物饲料。导致瘤胃pH值降低。有利于带荚膜的细菌繁殖生长。由于细菌能够生成稳定泡沫的细胞外多糖黏液。再加上唾液分泌机能不全。也会引起瘤胃臌胀。在实际饲养过程中。牛通常是由于以下情况引起发病。
继发性瘤胃膨胀。主要是肉牛患有结核病、前胃弛缓、食道阻塞和麻痹、瓣胃阻塞、腹膜炎、创伤性网胃炎以及产后瘫痪等疾病。往往会继发引起瘤胃臌胀。
2、临床症状
急性瘤胃臌胀。一般在采食过程中或者采食后很快出现发病。病牛腹部快速膨大。尤其是左上腹部往往出现左肷窝明显突起的现象。症状严重时甚至要比背中线高。腹壁明显紧张。但具有弹性。如同打足气的皮球。采取叩诊会发出鼓音;初期瘤胃蠕动音有所增强。往往伴发金属音。后期明显减弱或者完全消失;食欲废绝。停止暖气、反刍。严重腹痛。出现不安。呼吸加快。采取胃管检查。如果从胃管内有大量的酸臭气体排出。且臌胀明显缓解。即表明发生非泡沫性瘤胃臌胀;如果只有少量气体排出。且臌胀没有减轻。即表明发生泡沫性瘤胃臌胀。随着腹围的不断增大。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张口呼吸。呼吸次数可超过60次/min。脉搏可超过100次/min。黏膜发绀。静脉怒张。行走蹒跚。甚至突然倒地不起。并出现抽搐、痉挛。会在短时间内由于窒息而发生死亡。
慢性瘤胃臌胀。通常为继发性瘤胃臌胀。病程进展缓慢。症状时坏时好。瘤胃出现中等程度的臌胀。且容易出现复发。一般在采食后会明显臌胀。之后又逐渐减弱。还伴有原发病的症状。
3、治疗措施
西医治疗。如果病牛症状较轻。可使其呈前高后低的姿势站立。抬举头颈。在腹部进行适度按摩。加速气体排出。或者在病牛口中横向放置涂有油松馏油的木棒或者椿树枝。促使其持续咀嚼。从而增加暖气。
如果病牛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治疗主要是促使前胃内的气体、部分液体尽快排出。尽可能使部分泡沫排出。同时服用制酵消沫药。缓解中毒。确保心肺功能正常等。此时在病牛一侧鼻孔口插入径较粗的胃管。同时让一名助手在右侧腹部用握拳后的两手顶住。再让另一名助手在左侧上腹部和中腹部用握拳的双手进行有节奏地按压。使胃管稍微活动。避免排出气体受阻。
情况紧急时。病牛可采取套管针穿刺排气法进行治疗。选择在左侧髋骨结节和最后肋骨中部连线的腰窝突起处进行穿刺。剪去被毛后使用5%碘酒进行消毒。接着按照常规操作刺入套管针。然后拔出针芯进行排气。注意排气速度不宜过快。可用手指暂行阻挡外孔进行时放时停。防止发生脑贫血。通常情况下。套管针要至少停留3-4 h。在套管针取出时。要先插入针芯。接着让助手对套管针周围的瘤胃部腹壁用双手两掌进行按压。促使瘤胃外壁紧贴到皮肤。避免瘤胃内容物进入皮下而导致化脓。然后才能够将套管针拔出。针孔处可使用浸有1: 500倍稀释的雷夫奴尔溶液的棉球或者70%酒精棉球进行轻拭消毒。最后盖上消毒纱布。注意避免雨淋。另外。在经由胃管或者套管针排出一定量的气体和液体或者排出一些泡沫性气体后。可经由胃管或者套管针投入由500 mL常水、100 mL酒精和30-40 mL松节油组成的合剂。用于抑制发酵和刺激瘤胃蠕动。之后静脉注射由300 mL10%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和10 mL 20%苯甲酸钠咖啡因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用于强心、利尿解毒和强壮机体等。
中医治疗。对于急性臌胀。可使用枳实消痦丸。即取枳实、木香、白术、莱菔子、大黄、青皮、厚朴、乌药各30-60 g。120 g山楂。25 g槟榔。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待温度是后添加100 g六曲(研末)、150 g芒硝、250 mL麻油。混合均匀后给病牛灌服。对于慢性臌胀。可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即取党参、莱菔子、茯苓、木香、陈皮、砂仁、青皮、白术、甘草各30-45 g。加水煎煮后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