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恭宗李重茂长陵
唐朝历史上一共有20位皇帝,可是这中间却没有唐恭宗李重茂的位置,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还是因为他当皇帝时间实在太短(3个月)而不被史家承认,另外就是没有自己的年号。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唐朝历史太长,就显得他不值一提了。虽然李重茂是个傀儡皇帝,可是傀儡皇帝它也是个皇帝呀,不管这么说。他最终都被排除出了唐朝皇帝的序列,但是读唐史却怎么也绕不开他是皇帝的事实,所以再细读唐朝历史,还是得多少费些笔墨对他得有所交代。
公元710年5月韦皇后毒杀中宗后,立李重茂为太子。三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得李重茂登基,由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执掌政务。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杀韦太后,与太平公主、内苑总监钟绍京等人策划拥立李旦复位,李重茂竟然被太平公主一把拖下皇座。李旦从容走上皇座坐下,从此被降封为温王,又改封楚王。史称唐殇帝,又称唐少帝,这样看来虽然史家虽然不承认他是皇帝,但是还是承认他是唐殇帝或者唐少帝,总的来说在唐朝这段历史上是绕不开其人的,也让史家很难自圆其说了。
具记载玄宗开元二年(714年),重茂被迁到房州任刺史,不久,李重茂起兵叛乱,失败后投水自尽于房州。葬于武功西原,年20岁。说李重茂起兵叛乱的证据并不足。但是他必须死是肯定的了。一个下野的皇帝如果在容许他活着,新皇帝怎么能睡的安稳,在说李隆基执政早期是个很开明也很有能力和手段的皇帝,所以说李重茂也不得不死的。
我第一次去李重茂“长陵”还是好几年前,当时这里还被认为是隋朝杨广的炀帝陵,我去的时候陵墓封土已经不高了,外面堆满玉米秸秆,封土高度最多也就两米来高,小的可怜,陵墓方圆不到10个平方,在陵前立有陕西文保单位文保碑一通,上书“隋炀帝陵”。对该陵到底是谁的虽然说法众多,但是否定的声音还是占主导,2013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把真的隋炀帝杨广墓挖出来了,这个陕西的杨广墓也就不攻自破了。也自然只能是唐恭宗李重茂得“长陵”了。
今年又去武功游玩,当然是顺道再上李重茂墓走访。道路比我第一次来好了许多,水泥路也已经四通八达了。汽车可以直接开到陵前,老远就看见一个高大的土堆,怕也在六七米高,原本还以为是另外一座别人的坟墓那。可是记忆中这里除了它在没有别的高等级墓葬了。不管是谁的先开到跟前在说。下车直接几步路就能走到陵前封土处,原来是个新堆的封土堆,在老封土上又拉来了大量泥土直接倒在上面进行了加高,封土并没有进行处理,下过雨后上面已经裂开了很大的裂缝,脚踩在上面立即有下陷的脚印。也就是个豆腐工程罢了。
站陵顶环目四望,原来的庄家地确实都退耕了。面积到也不小,长怕也在百多米以上,这里即没有什么考古价值,当然也没有什么可观性,所也就荒废在哪里。白蒿是陕西的特产之一,在这里从陵顶到保护范围内长的尤其旺盛,高都超过我的头顶,加上蒿草之间由有大量藤草,搞的我满身都是草籽,扎的腿很不舒服,在封土边用红砖砌了一圈高不到一米的围墙,这样以保证下雨不把松软的土冲跑。看样子还是对该墓做了些保护性的工作。
记得早期来的时候在陵墓南侧有一块陕西省保“隋炀帝陵”文保碑的。可是在陵顶并没有看见,于是钻进白蒿中寻找,不一会果然找见。原来是已经被推到在地,看样子文物部门也知道闹了个大笑话,搞错了。但是就这样直接推到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不管当时错没有错,都是当时的结论,在说这些文保碑在这里已经很长时间了。自己本身就已经具备很多文献价值,没有必要去破坏掉,只需要在旁边在立上正确的新碑即可,当然了就是立上新碑也不一定这里就真的是对的,必定历史太长了。陕西的很多大墓也都很难确定到底是谁的,难不成以后发现都去推到。对墓的考察肯定是随着考古的发现而要从新认识的。当然我到是希望这里座墓葬是真的。必定我又走了一处帝陵。离我的目标也就更进一步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