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的食堂》 杨永


简介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至退休。闲暇时喜欢诗歌创作。

连队的食堂

70年代中期知青把饥饿品尝
长身体的年龄正需要补充营养
连队给职工卡死了主副食定量
繁重的体力劳动让缺粮造成恐慌

瓜菜代的日子有多么漫长
玉米面是那个时代主要口粮
黄澄澄的发糕和糊糊吃得胃酸胀
精打细算再节约总是闹饥荒

1975年10个高中生进入社会大课堂
2营7连秋收季节农事正繁忙
掰玉米砍秸杆割黄豆两头不见亮
血泡变老茧锈在手掌上

每一天都是汗水湿衣裳
每一天都是尘土满肩膀
每一顿都是600克发糕变力量
大饭盆装满热腾腾韭菜酱油汤

到月底回家向父母要粮票
有人缘的找女职工捐助来帮忙
我们穿大衣坐粮堆听看场大爷讲故事
悄悄装满兜玉米粒半夜煮夜宵粮

洗脸盆洗脚盆反正都一样
玉米粒甜菜块炖到火炉上
金黄的玉米粒沾满甜糖浆
马不吃夜草不壮如此抗风霜

连队的食堂你是我们的梦想
打饭菜的炊事员是我们羡慕的对象
下笼时香雾缭绕百米闻香
炒菜时铁铲叮当涎水三尺长

小青年们排队买饭碗筷一片响
高云腾打菜勺子搅动技术有含量
漂亮姑娘来勺子游走肉片都盛上
不顺眼的傻小子来了抖腕勺子晃

职工们吃不好饭抱怨向食堂
群众的眼睛始终最雪亮
有人反映炊事员们自己开小灶
按现在也就是汤面条平平常常

那年代吃手擀面要卫生室批条子
白面条绿葱花香得叫爹娘
病号饭是连队每一个青年的梦想
没病装病也要找卫生员开一张

连领导见职工意见多太有反响
竟然让我到食堂当了炊事班长
战友们都投来艳慕的目光
管吃饱的工作让肚子如愿以偿

回到家把好消息告诉爹娘
母亲却忧心忡忡给我把故事讲
下放前石河子中学母亲在食堂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武斗才打响

1千多学生的石中大食堂
母亲的甘肃风味手擀面让师生念想
师生病号饭也要卫生室开条子
没有条子病号饭谁也别想尝

造反派头子高峰走路带摇晃
一手伸饭盆一手把手榴弹亮
你今天要是不给我打病号饭
我就把这个手榴弹塞进窗口拉响

红军战士抗日老兵的家属就是胆子壮
耳濡目染屯垦戍边正气满胸膛
母亲摔勺子甩鬓发指着高峰鼻子讲
你就是拉了弦病号饭你也休想吃上

母亲的吼叫惊动了礼堂食堂
高峰灰溜溜躲开众人嘲笑的目光
家庭横遭下放母亲语重心长
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一定要心怀善良

还记得那一晚连队大礼堂
我代表炊事班表决心要搞好食堂
我说要把小锅饭扔到排碱渠里去
指导员连长叫好台下掌声如雷轰响

食堂面案工作凌晨4点就起床
玉米面发糕要充分发酵才会松软喷香
食堂的菜案上冬天洗菜冻得手冰凉
老葫芦瓜老茄子土豆刀闪片飞扬

英俊强壮的高云腾炒菜格外香
心灵手巧的胡秀英刀工举世无双
文静细腻的李娟干净还周详
牛燕华的病号饭手擀面细又长

母亲的告诫验证在一个漆黑的晚上
提着3条人命斧头的8连潘四海夜闯7连食堂
误解的情敌回家只有大胡子上士睡在床
酣梦中不知道凶犯收斧离开身旁

饥饿的年代有好多故事发生在食堂
小青年向世杰石海燕总喜欢来帮忙
下笼时抬一人多高的笼屉热情有力量
馒头不够数总怀疑被他们俩偷藏

大车班的赵林是一员劳动猛将
长鞭一甩多拉快跑干群齐赞扬
为打饭轻轻一拳打得真不是地方
白白让炊事班损兵又折将

我也是因为打架被驱离食堂
送饭的按人头打菜嫌少开口骂娘
我修养不够从窗口跳出去行为太鲁莽
你摔我摇现在想想真是狗熊样

那一年挖排碱渠营部摆战场
让我去工地上设立简易食堂
穿一套新衣服想去见女朋友的娘
伙头军被拒绝上门拜访心情多惆怅

多少年后7连战友聚会说起食堂
大家说能吃饱是当时最大的梦想
当一个炊事员竟然让全连职工羡慕
这让那个丰收的年代无法言状

职工们最喜欢吃肉卷子馍
馒头里卷一条猪肉蒸出来油光喷香
现在寻遍餐饮再也找不到这种吃法
却让7连战友们回忆起来心旌荡漾

高中语文老师陈汉平曾经这样讲
每天可以吃蛋炒饭是最大的奢望
向世杰说天天白面馒头就不去做皇上
我说发糕可以吃饱就是最美理想

那个年代我们把发糕切成片状
炉子上烤得焦黄甜爽脆香
嚼在嘴里颊齿留香咔嚓作响
墨西哥玉米饼也许都比不上

食堂里夏天苍蝇来扫荡
打农药的老职工派来清剿光
滴滴畏喷过去药味在飘荡
吃菜时职工们挑出苍蝇都来告刁状

现在满大街的餐馆风味多花样
家里面的现代化厨房做啥啥都香
唉,饱汉子哪里知道饿汉子饥模样
我总是想起70年代连队的食堂

乌市2017.8.29

编辑推荐阅读

《怀念沙枣树》杨永

《致长辈们》不周山

爱终究是要来日方长的事情

从《摔跤吧!爸爸》看爱的另一种可能

走过北京-  潘慧增钢笔速写

五行润心音乐 | 《渔舟唱晚》-入心入肝

创作 作家

不周山 | 余长城  |  蒋小寒  |  查文瑾  |  潘慧增  | 书香一瓢

再水一方 | 文海  |  小彤  |  茶香 |  孟奀 |  怀素 | 黄玉生

李全文 |  红叶霜美  杨永| 陆文谿 | 江非

(0)

相关推荐

  • 炊事班为什么叫炊事班?这样才能让战士吃好

    大家都知道,我国军队里都有炊事班.前些年还有个曾经很火的情景喜剧,就叫<炊事班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空军基地的炊事班的故事,而在其中日常出现的经常到炊事班检查和指导工作的最高级别的干部,就是 ...

  • 毛师傅故事新编(2)

    第二篇 知青农友们 黄山茶林场地处皖南山区,峰恋叠嶂,云雾缭绕.其前身是隶属安徽省公安厅的劳改农场,1965年移交给上海市管理,改为上海市黄山茶林场,成为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农场.1968年大批风华 ...

  • 知青岁月 机运连的炊事班 作者/秦丽英

    公众号第97期 机运连的炊事班 秦丽英 在炊事斑的那段时间里,我们既辛苦又很开心,无比的快乐,每天连队里起床最早的就是我们这些炊事班的人员了.十七八岁的我们正是年轻觉多的时候,夏天的时候,早起会儿还不 ...

  • 由一罐面酱引发的这两千多字...

    由一罐面酱引发的这两千多字 作者│徐  扬 前些天,摄影师华先生路过我小店,递给我一罐他自己精心熬制的面酱,大凡好友给我送点这吃的或者那喝的,我都用不着假客气,连忙起身,吼巴巴地打开盖子直往鼻尖上凑: ...

  • 人生与历史的交错45 ——我的回忆录 文/曾明新 (乌鲁木齐区五建)

    人生与历史的交错45 --我的回忆录 文/曾明新 (乌鲁木齐区五建) 2021.1.12.发布于360图书馆 ---- 如果亲人团聚靠的是疫情原因是有些悲哀了,但是从1983年,到五建团部上学开始,1 ...

  • 难忘团场苜蓿菜

    每年4月,拖拉机可以下地播种的时候,桃花开得正旺,连队的苜蓿田里,苜蓿芽儿已经冒出地面来,这时,正是掐苜蓿吃最好的时节. 团场人都知道,要是等到棉花播种完了,再想起吃嫩苜蓿,只怕那时田里的苜蓿已经十几 ...

  • 毛师傅故事新编(1)

    编者按 本文作者毛伯钧先生是上海70届知青,50后,是原上海黄山茶林场十连知青的热心人.多年来,他一直积极组织知青农友聚会活动,热情地为大家服务,还多次做东,举办知青茶话会.聚餐会,并多次筹划.组织朋 ...

  • 1960年代,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食堂

    "战地炊事班" 广州市珠江南岸有一条纺织路,这里是工厂群集的地方,附近江面,还有船队停泊.这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线--职工们在生产斗争中日日夜夜冲锋陷阵的火线! 就在这条火线上,有 ...

  • 《老榆树》杨永

    简介 诗 人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 ...

  • 《老榆树》 杨永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至退休.闲暇时 ...

  • 悦读 | 《安集海的老马车》杨 永

    安集海的老马车 文/杨永 记忆像一条小河 飘浮着晶莹的泡沫 像是色泽温润的琥珀 包裹着那时的我 我总记得安集海的老马车 在盐碱道上颠簸 那是人生的一路坎坷 像碱泥里的车辙一样曲折 老马车破旧败落 一路 ...

  • 悦读 |《爱花的老革命》杨永

     爱花的老革命 人称老革命 九十五高龄 一米七八的大个子 走路带风 白发飘飘老黄忠 爱花买花种花投痴情 近年虽然步蹒跚 依然风度卓尔老英雄 四六年入伍 解放军中通讯兵 再任首长警卫员 跟随南下管犯人 ...

  • 诗画 |《赞老同学王瑛》 杨 永

    作者杨永,生于大美新疆,长于天山脚下,汲于玛河之畔,知世事于安集海盐碱滩之上.少年便挑灯夜读世界名著,青年喜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和史记.中年惮于生计奔波操劳.闲时终不能忘记诗歌创作.如今蛰伏于潴 ...

  • 诗画 |《老牛车》杨 永

    诗人简介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至退 ...

  • 《连队的老房子》 杨 永

    简介 诗 人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 ...

  • 老中医杨雨田的4个拿手妇科方剂,实用

    杨雨田(春生),生于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辽宁沈阳市人. 约l5岁时,随其伯父杨万春学中医.广学强记,博览群书, l9岁开始独立行医,当时在辽宁西丰,是边种地边行医. 以后又在吉林双阳.长春 ...

  • 杨永兵:宋代茶馆的功能与意义 商品经济

    作者:杨永兵 原文刊载于<农业考古>2004年第2期 原标题为:<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 ...

  • 【榜上诗家】管玉成||吹老东风杨柳丝,樱桃红透子规啼。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管玉成:网名潇酒哥,湖北省麻城市乡村医生.业余时间热爱诗词文学.在诗摘词选及诗词美刊等微刊多次推出个人诗词专辑. 佳作欣赏 五四运动 管玉成 闻说马关忧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