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312:读书要学以致用,贵精不贵多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13.5

孔子认为:诵《诗》三百,授以政事,却不能通晓;出使四方,却不能独立应对;即使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呢?《论语正义》言:

学《诗》有诵、弦、歌、舞之法。此但及诵《诗》者,主于口读,寻绎其义恉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中领会其内在意义,这也是朱子所提倡的涵泳读书法。但这只是学《诗》之入门而已。《诗经》在古代之作用不在于文学,而在为政,诵读之后,更要会用。《集注》言:

专,独也。《诗》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平和,长于讽喻,故诵之者必达于政而能言也。

孔子强调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死读书,读死书,虽多无益,要不得。知识要转化为智慧,带来生产力。《公羊传》言:

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专之可也。

这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个道理。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诵《诗》,这里涉及到一个常识:古人使,赋《诗》而答对。杨伯峻在《论语译注》做了详细的解释:

古代的使节,只接受使命,至于如何去交涉应对,只能随机应变,独立行事,更不能事事请示或者早就在国内一切安排好,这便叫做“受命不受辞”,也就是这里的“专对”。同时春秋时代的外交酬酢和谈判,多半背诵诗篇来代替语言(《左传》里充满了这种记载),所以《诗》是外交人才的必读书。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温故知新

论语日课311:阶层一直都存在,就看你想如何跨越

论语日课310:名正言顺,一个人生存方式的本能选择

论语日课309:不可控的事那么多,我们先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

论语日课308:成功不是去做不寻常事,而是在寻常事上,付出不寻常的努力和坚持

论语日课306:你以为都是为我好就真的是为我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