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轩辕庙
轩辕庙,俗称黄帝庙,位于桥山东麓,海拔高度845米,庙院总面积为24.91亩。
据碑石与民国33年(1944)《黄陵县志》记载:轩辕庙始建于汉代,唐代宗大历五年(770)置庙于城北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二年(969)整修,移建于桥山东麓今址。开宝五年(972)告成。
轩辕庙属群体建筑,坐北面南,主体建筑均按南北轴线依次排列,总体呈长方形,长145米、宽85米。面积12325平方米。东侧有碑廊,西侧有接待室与文物陈列室。院内古柏15株,小柏树7株。主建筑有照壁、大门、诚心亭、碑亭、正殿等。外围砖墙,红色。
轩辕庙照壁厚1.25米,高6.2米,宽9.38米,壁顶为悬山顶,灰板简瓦相扣,有勾头滴水,两端隆起,照壁北面草书系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词一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轩辕庙大门。正门居中,东西两侧各一侧门。正门门额上书“轩辕庙”三个大字,为原民国陕西省主席蒋鼎文于1938年清明节祭陵时所题,庙门进深1间,面阔5间。门前有平行的六根柱子支撑,屋檐四角隆起。柱子前有六级台阶,庙门外左右两侧有新植柏树。
诚心亭:系原来的过亭,为历代将相以及祭祖之人整理衣冠、平静心情、致备祭品之处。诚心亭面积约85平方米,屋顶为歇山顶,灰布板瓦、筒瓦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亭四边无墙,次间、稍间有围栏,亭柱上书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亭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诚心亭文字简介。
碑亭:形式与诚心亭相仿,面积较前者略大,中间仍为过亭,东西两侧有砖墙,1987年以前此处存放石碑47通。1988年石碑迁至碑廊后此亭仍留石碑4通,东侧前边一通上书孙中山先生词,与照壁内容同。后边一通是中华民国31年(1942)蒋中正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西侧前边一通上书毛泽东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祭黄帝陵时亲笔写的祭文,后边一通为无字碑,亭前有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
大殿座落在庙院最北边。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282平方米,大殿屋顶为歇山顶,脊为雕透花脊,屋面瓦件为灰布板筒瓦相扣覆盖,檐部施勾头滴水,前檐及其它三面均有斗拱。前檐当间有六扇隔扇门,次间、稍间各有四扇隔扇门。其它三面均为墙体。檐下有彩绘、阑额,平板枋为和玺彩绘,斗拱彩绘华丽,两侧及背面、内梁均为彩绘。
大殿门额上悬挂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1938年所题:“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正中牌位后供放半浮雕黄帝像,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东汉武梁祠庙的画象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批准,放大刻制而成。黄帝石雕像为全身像。石料采用墨玉。高3.9米、宽3.3米、重11吨。石浮雕像黄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抬臂扬手,冠带简朴,着装无华。像龛四周的图案为: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像龛与石像均是香港同胞湛兆霖、程万琦二先生于1987年清明节专程前来祭陵时,捐款8万元人民币制作的。殿内两壁原有壁画,绘轩辕黄帝一生的功绩,均毁于明代。现像龛左侧为黄帝简历介绍,右侧书有黄帝陵庙简介。殿外左右及背后有砖砌花墙,大殿前月台宽21.1米,进深10.84米,置有香炉、香案(供桌)。月台前有台阶通路3处,中间台阶正中为一圆形二龙戏珠石雕。
大殿前左侧数米处有1962年刻的石碑,上书黄陵八景。右侧数米处有黄帝脚印石,出土于黄陵东南的郭坬。1956年移至轩辕庙内,石块约1平方米,为青石,石上黄帝脚印为一双,等长0.52米,深约2厘米,外围铁栅栏,附有石碑说明。
黄帝庙东侧碑廊。建于1987年,1988年廊下共置放石碑44通,上至北宋,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容多为“御制祝文”,即祭文,廊壁两端镶嵌影碑共20通。
黄帝庙西侧1986年迁建文物陈列室,展室。1988年建成接待室等,均系仿古建筑。庙院内还有散石碑、石香炉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