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和我的同代人而言,田间劳动是少年时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唐小兵

煎鸡蛋的老妇人(油画)委拉斯贵支 

旅美华人作家哈金在一首短诗《春天》里生动地描摹了关于乡村劳作的场景与记忆,每次重读这些短章都会勾起我对少年时代农耕生活的追忆。他是如此素描的:“你仍然应该赞美春天/虽然它是你最倒霉的季节/不断勾起你融不散的记忆——那流不断的汗水/那赶种不完的农田/夜里和衣而睡,四肢酸痛/天不亮又得爬起来/跟大家一起用锄头或扁担/迎接干旱的春天。”

只不过,对我来说,最辛苦的劳作不是发生在细雨绵绵中的春天,而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对于我和我的同代人而言,田间劳动是我们少年时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时尽管也会觉得劳累不堪,如今回头细想,在那艰辛的操持和锤炼之中,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身体和自然、父辈的关系,都有了更为亲切而深刻的体认。

记得那时候,每一年最艰苦的劳作时光就是所谓“双抢”,就是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生活中的抢收抢种。这个时刻往往都是每年最酷热的暑期,也就是7月中下旬,一般要持续十天左右,气温都是高达三十五六摄氏度,甚至最高温会达到四十摄氏度。我和兄妹都是七八岁就开始跟随父母参加农忙时节的田间劳动,并迅速成长为不可或缺的“劳动力”,有时候还要“劳务输出”到舅舅或姑父家帮忙干农活。这个双抢季最辛苦的莫过于割稻子,戴着草帽弯腰拿着镰刀顶着酷暑,右手执镰刀,左手握住一把水稻(我想起了同乡一个诗人作家聂茂写的散文《九重水稻》是如此的富有诗意,而劳动本身又是如此的匮乏美感),往里用力折割下来,一小堆一小堆地集中归置放好,这时候往往是汗如雨,下顾不得擦拭(只有此时此刻才明白“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的真意)。成熟的稻子有刺人的芒,刮到脸上或胳膊上都是一道道痕迹。头顶上是灼热而刺眼的阳光的直射(回忆至此,我想起了海子的诗句“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脚下是热浪逼人的泥水,身体得承受着高强度劳动带来的挑战和疲惫,有时候还会有蚊虫在周围“环绕立体声”缠绕鸣叫,时而在身上叮咬出大小不一的肿块。

我们三兄妹年龄小,往往只承担着一部分割稻子的事务,爸妈则负责“打稻子”(在打稻机上将稻谷分离出来),为了给小我们好几岁的妹妹打气鼓劲,我们还常常会进行割稻子比赛,比如将各自的草帽放到田间的一条线上,看谁先割到,这也是转移注意力、弱化身体酸痛感的一种方式。多年以后,跟妹妹聊天才知道她那时候弯腰割稻子掉过很多眼泪,作为兄长我们也没有多为她承担一点劳动任务,想起来实在愧疚不已。

割稻子结束后就是将残留的稻秆用赤脚踩进泥田里,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因为7月的田间极为闷热,而被晒得略有发烫的泥水也很灼热。我家共有四亩多田地,将那些稻子割掉之后的稻篼用双脚挤压进泥巴里转化成肥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碰到一些田地的土壤由于缺乏水的滋润而有些板结,难度就更为增大了。不过,干这个活儿至少不用一直弯着腰伤筋动骨,可以一边踩一边聊聊天。这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蚂蟥来蜇人,这种水田的水蛭极为讨厌,盘吸到腿上有时候还很难挣脱,甚至会钻进皮肤里。妹妹最怕蚂蟥了,估计她跟我们一起踩田时没少担惊受怕。

接下来的拔秧苗相对轻松愉快一点,可是这也很考验一个人的手劲,得从一丛丛的秧苗里将之连根拔起(用力过猛就会扯断秧苗),积累到一定数量再捆扎起来放好,青翠欲滴的秧苗总比金黄刺人的稻子更讨人喜欢,前者摇曳生姿惹人怜爱,后者傲然肃立拒人千里。拔秧一般安排在清晨,那时候也比较凉爽,再来一点晨风轻拂鸟儿鸣叫就感觉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快乐了。

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插秧了,这也是需要长时间弓着腰才能进行的工作,它除了考验体力和耐力,也考验我们的智力甚至审美能力。一排排的秧苗插进田里,最终需要形成横看成岭竖成线的格局,可是我们几个孩子的眼力哪有那么好?歪歪扭扭的田间秧苗“跑火车”倒比较常见,有时候秧苗种植不当还会发生风一吹来都扑倒在盈盈一水间,这时候就得返工重新操作,有时候碰上田地缺水相对粗硬,一直插秧的右手食指和中指都会感觉酸痛不已。让一株株秧苗在泥土中生根站稳自然生长,是一件令人头疼也很吸引人的事情,一排排既稚嫩又倔强的秧苗就像自己的劳作艺术品在田园这个展览空间自然而野性地生长。合乎自然的事物与过程才是真正有美感的。这时候的劳作似乎又染上了一点与生命成长有关的感同身受的体验了。这正如阿伦特所言:“所谓劳动的'幸福或喜悦’,是人体验到的纯粹活着的乐趣,也是我们与所有其他生物共有的乐趣,并且是人唯一能在自然规定好的循环中,心满意足地转动的方式,苦干和休息,劳动和消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日夜交替、生死轮回有着同样的快乐和同样无目的的规律性。”

劳作中自然也会有短暂的欢愉,比如父母会安排农忙季短暂的休憩,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洗脚上岸回到家中去喝一碗祖母准备好的绿豆粥来消暑。有时候,在田间劳动时,还会有异乡人挑着白馒头来售卖的,父亲这时也会买几个给我们填饱肚子补充体力,那种弥漫清香略带甜味制作粗糙的馒头给我们的童年馈赠了一种长久存留舌尖上的回味。“双抢”结束的时候,家里都会安排一顿打牙祭的高级食物享受,会有平常吃不到的一些肉食,包括豆豉蒸排骨、红烧鲫鱼等,有时候还会买西瓜来解暑,那种自然的清甜与凉沁也长久地让人回味,在离开故土漂泊异乡的漫长时光里,我似乎再也没有品尝到如此让人期待和欢呼不已的食物。毋庸讳言,田间劳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艰苦的锻炼,包括给家里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比如豆角、辣椒、茄子等浇灌、采摘与捆扎,也包括在最炎热的正午时刻去土地里采摘黄花菜,这些都是今天很多不用下田干活的乡村少年难以想象的。

可是对于我们1970年代出生、八九十年代成长的一代乡村青少年来说,这就是我们的日常,也是我们人生中必须要面对的劳作。现在回头一想,当年的高中一年级同班同学,绝大部分来自乡村中国(属于今天备受嘲讽的所谓“小镇做题家”),之所以最后能够全部考上大学,除了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同学们的勤奋刻苦和1990年代中后期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对通畅,也跟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在乡村世界经受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身心磨砺有关系吧。这种在极端环境里的身体劳作和精神操练,对于培养心志的坚韧不拔和为达目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格都极有价值。

进而言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而言,父母等长辈的劳作辛苦和处境艰难都是可见可闻,因而也是可感相通的,田间劳动的朝夕相处让我们很早就体会到了生存的不易,更感受到了父辈养育我们的辛酸,这就让我们一些懂事的孩子容易心智早熟,发愿要好好读书成为一个有出息、长大成人后能够知恩图报的人。这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在如今留守儿童一代人的生活世界整体地消退了,因为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的劳作已经不再能“感同身受”,也就不会触动他们的心灵,他们中相当一部人成了“无感的一代”。父母只成为一个长期饭票的提供者和逢年过节礼物的来源人而已,家还是一样的家,可这种共同劳动、守望相助形成的家庭共同体意识弱化了,没有感恩的心灵,没有对劳作的亲身体验,就会觉得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对于得不到的东西或者父母不能满足自身的意愿充满了怨屈的情绪。

回头细想,这种基于早熟的心灵而滋养的对父母劳累的“共情能力”以及由此而生发的希望成人后能减轻父辈劳作辛苦的意愿和奋斗精神,或许是当年在田间顶着日头暴晒的我们所意外获取的生命的馈赠吧。

(0)

相关推荐

  • 双抢,是90以后的孩子无法想象的峥嵘岁月

    一句话.一首诗.一种观点 都是出自灵魂.来源于生活的一种声音 诗之勤正是有这种声音的地方 双抢,是90后的孩子无法想象的峥嵘岁月 文|祝欣诗勤 双抢,对于我们60后.70后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倍感亲切, ...

  • 【西散原创】黄学刚作品 | 交公粮的岁月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八十年代初,十来岁的我,正在村里上小学 ...

  • 【散文】苏东文/那些年,我们学工学农又学军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苏东文 那些年,说的是我读中学的岁月,也正是"文革"的后半期.那个特殊的时代,发生的事情都如踏石留印一般难以磨灭.一提起来, ...

  • 忆当年“学生组”里战“双抢”

    2018年2月19日大年初四下午,我在田背村云霄阁一带浏览拍照,来到关帝庙的同庚榕大树下时,巧遇背坑村民小组66岁的村民刘赠兴.年近古稀的刘赠兴精神和健康状况都相当不错,我已经多年没有见他了,当天巧遇 ...

  • 炎炎夏日忆“双抢”

    炎炎夏日忆"双抢"  作者:黄酉林 7月22日,大暑.骄阳似火,热浪滚滚,走在路上,大地仿佛火炉似的.此情此景,不由得又让我回忆起五十多年前下乡插队时抢收抢种的难忘经历. 上个世纪 ...

  • 安徽作家 || 叶文俊◆难忘“双抢”的日子

    叶文俊,宣城市散文协会会员,安徽郎溪人.爱好文字,偶有文字散见于纸刊及各大平台. ----- ----- ----- ----- 难忘"双抢"的日子 七月,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偶 ...

  • 越度阡陌

    汪华 稼穑艰难.漫长的农业社会,或云农事是劳动的样本,农民是辛劳的典范.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避风尘,夏不避暑热,秋不避阴雨,冬不避寒冻.古人以此描写农民的辛苦,农事的艰辛.当然,最典型的莫过于 ...

  • 老照片,1959年的长春,图二是时任省委书记的吴德在田间劳动

    露天电影 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同志在大豆地里劳动. 猎人 荒山变成花果山 九站糖厂蒸煮车间 送戏下乡 公主岭汽门心厂 有线广播 接线电话 龙潭鹿苑 公社新房 下放干部在脱谷机旁劳动

  • 民政部的“无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标准,法院会适用吗?

    近日,民政部4月26日发布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很多法律公号都在转发,标题很多都是,新的国家"无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标准出台.有律师甚至撰文 ...

  • 【远方•夜读】山东《劳动,创造了生活》作者•马书元 主播•简约

    劳动,创造了生活 文/马书元 冬去春来 暮鼓晨钟 在人世的百态中 劳动,唯美了我的生活 每每平淡翻卷风雷 每每幸福突现劳作 好像猎奇到新的陆地 追求,探索 披荆,解惑 更深更远地剖析假设 辛苦 年轻时 ...

  • 劳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心志的提升,灵魂的磨练,工作为我们改变 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正确理解工作的意义 自问,为什么而工作? 工作是获得生活的来源,是获得生活的粮食,是获得生活的报酬,是劳动的价值,更是生活的 ...

  • 来和我一起盘点小时候吃过的田间美味吧,看看你都吃过哪些?

    小时候零食不太丰富,你都吃过什么了?接下来跟我盘点下曾吃过的田间美味吧. 1. 刺苔 刺苔 大家对刺苔还有印象没?这种浑身长满刺的植物口感非常爽脆,春季四五月的时候去田野间逛逛就能找到.吃的时候要剥去 ...

  • 公司违法裁员怎么办?5种方式告诉您劳动维权这样做

    2020年3月,上海一45岁男子被某酒店裁员.男子认为酒店违法裁员,遂将其告上了法庭. 日前,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徐汇法院")公开开庭并审理了此案,判决双方恢复劳动 ...

  • 田间的一种“猪耳朵”草,消炎杀菌,功效是“蒲公英”的百倍

    小时候在农村总能看到一种很可爱的野草,它有着大大的叶片,看起来就跟猪耳朵似的,通常长在一些潮湿的地方,比如围墙上.石缝里等,大家有见过吗?它就是"猪耳草",是不是觉得很耳熟呢,别看 ...

  • 孟宪韬:《中国梦·劳动美》致敬劳动者书画作品展

    回望华夏文明史,这是一部华夏儿女辛勤劳动.追求幸福生活的史诗.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多家媒体联合举办<中国梦·劳动美>致敬劳动者书画作品展,为全国劳动者带来一场艺术盛 ...

  • 多次提醒:长在田间的一种野果,氨基酸超水果的60倍,抗菌消炎降血糖

    ▼▼▼ 龙葵是田间的一种野果,小时候常常会看到,果子不成熟的时候是青色的,过几天再去看的话变成紫色,慢慢再变成黑色,这个时候果子就成熟了,你可以摘些回去洗下,放到嘴里有点酸酸的甜甜的,有的家里人不让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