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快乐轶事
春节快乐轶事
素心若雪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春节就过去了,香是唯一一个问我,年过的开不开心的人。我说过年是一般化的,真正开心是家里摆酒的乐事。很多年没历经家乡那些习俗了,摆进屋酒是件很累人又琐碎的事。特别是老家在农村,新家在城里的人,头天晚上几乎不睡的,大家围炉夜话,或打牌打到午夜过后,生好火盆,带上爆竹,坐上有车斗的车,把老家的火接到新家去,然后在新家煮夜宵吃。吃完又返回老家,休息个把两个小时,天蒙蒙亮又起来蒸糯米,打麻芝粿,挨家挨户地叫人来吃,意思是下帖子通知村民,中午的正餐酒席,他们就会来贺礼吃酒了。
娘家摆进屋酒很简单,老房子翻新,很近。客人又少,头天晚上的闲餐只有两桌人吃饭,妹子和弟媳妇打杂洗菜切菜,我负责掌勺。饭后各走各的,没有打牌也没有围炉夜话,很平静的夜晚。父亲是凌晨四点半起来蒸糯米的,大家都还在睡,见父亲一个人孤单,我也起来了,父亲把塔炉的火生好,我便上楼叫醒了弟弟,父亲,我和弟弟三人把火接到了新房的客厅里,然后,弟弟就和父亲到走廊外放鞭炮。糯米蒸好搁在锅里,母亲也起来了,二老开始挨家挨户的去叫邻居来吃粿,没一会儿,家里就热闹起来了,陆陆续续地来了好多伯伯、叔叔们,他们男劳力是来帮忙打粿的。
说起打麻芝粿,我都有十几年没看过了,打粿的过程是很热闹的,把热气腾腾的糯米倒进石臼里,一个拿起打粿柱,一个蹲在旁边洗打粿柱。糯米的黏性很重,打一下下去就必须要洗一下打粿柱,洗的人还要给石臼里的糯米翻身的,两个人要配合的非常默契,不然就会出状况。小时候就听说过打麻芝粿把人打伤的事,打粿的人用打粿柱把洗柱的人打到了,有打到头的,也有打到手的,原因是他们没配合好,打的人快了,洗的人慢了,就出事了。我家小子和侄儿都没有看过打麻芝粿的场面,他们闻声也起来了,远方来的小客人博仔(弟媳妇的侄儿)也跟着起来,三个小子眼睛都看呆了,继而又发笑了。
据说进新屋打粿运气很好的,在场男劳力都要拿打粿柱打两下意思意思也好的。粿打好了,便开始用手断粿,一个一个的断,放在炒好的香芝麻里,芝麻里伴了好多白糖,用筷子给粿滚个身,就成了麻芝粿,热乎乎软绵绵香甜甜的,那个味呀!真是回味无穷。我可喜欢吃了!大家吃的很高兴,三个孩子更是高兴的不得了,博仔还是第一次吃麻芝粿呢!各地方习俗不一样,博仔说只吃过糯米饭,没想到糯米还可以这样吃!小家伙的话把我们都逗乐了。酷爱拍照的我自然不会放过那精彩的瞬间,为此,妹子和三个小子给我取了个临时绰号“狗仔队”,说我哪里新奇好看就拍到哪里。打粿的人散了,也大天光了。因那天下雨,来吃粿的都是些妇人,孩子们都不愿起来,于是母亲就叫我撕保鲜袋装几个粿让她们带回家。
农村摆酒还有个习俗,就是打板子说唱要饭的人,无论谁家有什么喜事,他都早早知道的。这不,才刚过八点,打板子的人就登门了。先是开吃麻芝粿,然后便敬烟喝茶,接着就是要红包了。初五那天中午打板子的人有两三家酒,他首先就去了我家,叫我给四十元就行了,他还要赶下家去,我没零钱便给了他五十,他赶紧朝我抱拳致谢,打伞而去了。
一般来说,农村摆酒记礼是要请支宾先生执笔的,尤其是娶亲嫁女。进屋酒可请也可不请,娘家客人少,队上只有四十户人家吃散酒。于是我做了一回“女支宾”,自己记名自己收礼。今非昔比了,现在不用找零钱,都是一百起脚,以前是几十几十的,必须要一个人记名,一个人收钱的。现在好哇!啥都变化了,日子都越过越好了。记礼时记名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我的那些伯伯叔叔们哪!个个都是互相叫绰号的,什么“狗儿、猪儿、毛儿、锅巴、癞痢的”都有,上礼薄是要记真名的,于是有些叔叔婶婶们就故意考我,把钱放桌上,微笑地问我他叫什么名字?好在我知道很多,就两个名字不知道,便问了父亲。他(她)们把我当小孩子似的夸了一顿,我竟然真如孩子般地欣然接受了。
在我的眼里,他们永远是长辈,在他们的眼里,我永远是晚辈,是孩子。俗话说得好:会做姩就做大家人的姩。我喜欢这句话!并一直这么做着,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纯朴的乡民们 。
素心若雪:江西横峰人 素食主义者 志愿者 爱生活 爱文字 写不出走心之文 但就是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