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十问(17)
以武学打开世界
【原 文】
兵(或)问曰:“交和(1)而舍(2),梁[粮]食钧[均]足,人兵敌衡(3),客主(4)两俱。敌人员[圆]陈[阵]以胥武装(5),因以为固,击(之奈何?曰):击此者,三军之众分而为四五,或傅(6)而详[佯]北,而示之俱。皮[彼]我惧则遂分而不顾[7]。因以乱毁其固。驷(8)鼓同举,五遂俱傅(9)。五遂俱至,三军同利(10)。此击圆之道也。”
“交合而舍,敌富我贫,敌众我少,敌强我弱,其来有方,击之奈何?”曰:“击此者,□陈[阵]而□之,规而离之,合而详[佯]北,杀将其后,勿令知之。此击方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气[既]众以强,劲捷以刚才,兑[锐]陈[阵]以胥,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必参[三]而离之,一者延而衡(11),二者□□□□□恐而下惑,上下气[既]乱,三军大北。此击兑[锐]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既众以强,延陈[阵]以衡,我陈[阵]而侍[待]之,人少不能,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必将叁[三]分我兵,练(12)我死士,二者延陈[阵]长[张]翼(13),一者财[材]士练兵(14),期其中极(15),此杀将击衡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人兵则众,因骑则少,敌人什[十]负[倍],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当葆[保]险带隘,慎避光[广]易。故易则利(16)车,险则利徒。此击车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车骑则众,人兵则少,敌人什[十]负[倍],击之奈何?”(曰):“击此者,惧避险阻,决而道[导]之,抵[抵]诸易(17)。敌唯[虽]什[十]负[倍],便我车骑,三军可击。此击徒人之道也。”
“交和而舍,梁[粮]食不属(18),人兵不足俧(19)[恃],绝根而攻,敌人十负[倍],击之奈何?”(曰):“击此者,敌人气[既]□而守阻,我(以下脱二简,三十六字)……瓣而害其虚。此击争□[地]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将勇而难惧,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毋[无]虑,其将则威,其兵则武,而理[吏]强梁[粮]接,诸侯莫之或侍[待],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侍[待]之,以骄其意,以隋[惰]其志,使敌弗织[识],因击其不□,攻其不御,厌[压]其骀[怠],攻其疑。皮[彼]气[既]贵气[既]武,三军徙舍(20),前后不相堵[睹],故中而击之,若与徒与(21)。此击强众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人葆[保]山而带阻(22)。我远则不椄[接],近则毋[无]所(23),击之奈何?”(曰):“击此者,皮[彼]敛阻移□□□□□则危之,击其所必救,使离其固,以揆(24)其虑,施伏设爰[援],击其移庶(25)。此击葆[保]固之道也。”
“交和而舍,客主两陈[阵],敌刑[形]箕(26),计敌所愿,欲我陷复[覆],击之奈何?”(曰):“击此者,渴者不饮,饥者不食,三分用其二,期对(于)中极,皮[彼]气[既]□□,财[材]士练兵,击其两翼,□皮[彼]□喜□□,三军大北(27)。此击箕之道也。”
【注 释】
(1)和:军队驻地左右的垒门。
(2)舍得:安营扎寨。
(3)人兵敌衡:人力和武器装备双方相当。
(4)客主:客,指进攻的一方;主,指守御的一方。
(5)胥:等待。
(6)傅:借为薄,迫近。
(7)顾:顾虑。
(8)驷:古代四马拉的车,谓之乘,这里指战车。
(9)五遂俱傅:遂,队。五遂(队),指三军及新上军、新下军。傅,武装起来。
(10)同利:同心协力。
(11)延而衡:拉长为横队。
(12)练兵:选拔。
(13)张翼:展开两翼,指拉开阵式。
(14)材士练:材士,勇士。练兵,精选的士卒。
(15)极:指要害。
(16)利:宜于。
(17)抵诸易:压向平坦的地方。易,平坦地形。
(18)属:连续。
(19)俧:同恃,依靠。
(20)徙舍:拔营。
(21)徒与:人众。
(22)保山而带阻:指凭藉山川险要。
(23)所:地方,处所,指立足之地。
(24)揆:度,观察。
(25)移庶:移动的众兵。庶,众。
(26)箕:撮箕或筲箕,指前狭后宽的阵势。
(27)大北:大败。
【译 文】
有人问道:两军对峙,准备作战。双的粮草都很充足,人力、武器旗鼓相当,但彼此畏惧,不敢轻动。敌人布下圆阵,固守以待。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打法?回答说:攻击这样的敌人,要把全军分为四、五队。接战后,假装战败,表示畏惧。敌人见我心怀畏惧,就会放心而没有顾虑了。我乘其松懈击鼓进军,动摇坚固的阵势,五路兵马一齐行动起来,向敌人逼近,全军同心协力夺取胜利。这是攻击圆阵的方法。
两军对垒,准备交战。敌军财力充足,我军财力贫乏,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摆开方阵向我进攻,如何抗击呢?回答说:抗击这样的敌人,要摆开阵势迎击,以圆阵以分其兵力,接战后,假装战败,从后面杀去,但不让敌军察觉。这是攻击方阵的方法。
两军对垒,准备交战。敌人既兵多势盛,又轻捷强劲,布下锐阵等待接战。这要怎样打法?回答说:打击这样的敌人,要分为三部分,迫使敌军分散兵力。以一部分兵力拉长队伍,摆成横阵,以两部分兵力[□□□□□]使敌人将吏惊恐而士卒惶惑,上下既乱,全军必然大败。这是攻击锐阵的方法。
两军对峙,准备交战。敌军兵多势强正面摆开横阵,迎接我军,我苦于人少,难以接战。这怎么打呢?回答说:打击这样的敌人,要分成三部分兵力,选拔一些敢死的士卒,组成两部分兵力,展开两翼,摆开阵势;再挑选一部分武艺高强的勇士,打击敌人的要害部位。这是击破横阵擒杀敌将的方法。
两军对峙,准备交战。我方士卒和兵器虽多,但缺少战车、骑兵,而敌人却十倍于我,这怎样打法呢?回答说:打击这样的敌军,要据守险阻要塞的地形,谨防被压迫到平坦开阔的地带。因为平坦开阔的地带便于车兵、骑兵作战,险阻狭隘的地方便于步兵作战。这是攻击车兵的方法。
两军对垒,准备交战。我军车兵骑兵虽多,但人力和兵器都较薄弱,额敌人十倍于我,这怎么打法呢?回答说:攻击这样的敌军,应当避开险地,把敌军压迫到平他地带,敌人虽十倍于我,但地形利于我车骑作战,可以击败其三军。这是打击步兵的方法。
两军相对,准备交战。我方粮食接济不上,人力和兵器又不足仗恃,要想连根拔掉敌人,敌人又十倍于我,这怎么打法呢?回答说:攻击这样的敌军,敌人既据守险阻,[我……]调回兵力袭击其薄弱的部位。[此击争□之道也。]
两军对垒,准备交战。敌将勇敢而不怕威胁,武器精良,士卒众多,可以据守。全军士卒斗志旺盛而无所畏惧,真可谓将帅威武。武器精良,官吏能干,粮食充足。而我方诸侯的援兵一时等待不及。这怎么打法?回答说:攻击这样的敌军,要告诉敌人我军不敢应战,要假装我军怯懦无能,要安于劣势有所等待,以助长敌军的傲气骄横,使其懈怠斗志。这样做不能让敌人看出我们的真实企图。我则坐待时机,攻击敌人缺乏抵御准备的部队,猛击懈怠和有犹疑的队伍。敌人既骄傲,又自恃强大,必然对我疏于戒备。当它拔营而走,前后不相照应的时候,我则拦腰截击移动中的敌人,我军的兵力好像增多了一样。这是打击强大敌人的方法。
两军相对,准备交战。敌我双方都列好了阵势,敌人据高恃险,依山靠水。我方离敌远了不能与它接战,离敌近了又失去了有利的依托。这怎么打法呢?回答说:打击这样的敌军,[皮敛阻移□□□□□则危之,]攻击敌人必然要援救的要害之处,使它离开险阻的阵地,并注视它的动向,埋下伏兵,安排援兵,乘其移动而袭击之。这是攻击据险固守之敌的方法。
两军对垒,准备交战。敌我双方都列好了阵势,敌军摆成筲箕形的阵势,估计敌人的目的是为了使我陷入覆灭的境地。这要怎么打法呢?回答说:攻击这样的敌军,要像渴了不饮水、饿了不吃饭那样,不上它的当。用三分之二的兵力,务必击中敌人的要害,[使既□□]。挑选精壮的勇士,攻击敌军两翼,[务□使□喜□□],敌人全军必然大败。这是攻击筲箕阵的方法。
【读 解】
这里讲述十种敌阵的破击方法,概括起来说明了两个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第一个道理是:哪把钥匙开哪把锁,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任何战争都是敌我双方的冲突、拼搏,但具体的攻守之势却有各种各样的阵法、战术。要想保存自己、战胜敌人,就得对各种各样的阵法、战术有详细的了解,它的特点、作用、布署形式及其长短优劣,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从而去寻找破击的有效方法。否则,我们面对敌人的强大阵式就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好像小老虎初次见到贵州的驴子,以为“庞然大物”,终不敢搏。
任何比喻都有蹩脚的一面。其实阵法和破阵的方法之间的关系远比锁和钥匙要复杂得多。开锁需要钥匙,没有钥匙可以把锁砸开也成。破阵却不然,除了方法,还是方法。而破阵的方法也不是什么客观存在的东西,像钥匙那样早已制作好了,只消我们拿起来使用而已。方法是一种抽象的工具,它是人类智慧和思维的产物,是人的思维和智慧的运用。一道复杂的数理方程式,解析的方法绝不是现成的唯一的,运算者可能为之找到不同的解析方法,有的还很富于独创性。孙膑在这里讲的各种破阵方法,不能看作是一种万能钥匙或现存公式。作为思维和智慧的产物,必须通过思维和智慧去运用。同一种阵式和破击的方法,因双方主客观的条件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差异和复杂性,不可能区别地对待,必须灵活掌握,应变无穷。打仗是如此,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如此,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二个道理是:谋事在人,困难和不利是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去转化的。孙膑在这里回答的“十问”,差不多都是一些极端的难题:敌人处于优势,我方处于劣势,怎样击破敌阵、战胜敌人。一般说来,战争的法则是“优胜劣败”,和自然界的生存斗争具有同一规律。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优”与“劣”并不是一种自然生成或命定的形势,它本身也是主体努力和选择的结果。人猿是同祖的,只是由于不断地劳动、奋斗才使它们其中的一部分进化为今日的人类。所以从发展的、主体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永恒不变的超然于人类主体意志之外的“优”和“劣”,人们不仅可以创造不同的优劣条件,还可以转化不同的优劣形势。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人具有改造客体,转化矛盾的能动性,一切别的生物却没有,它们只能适应环境,被动地接受一切。这样看来,人要是没有一点逃避安乐的精神,勇敢地去迎接环境的挑战,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人就不称其为人了。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迎接各种挑战,并不断战胜这样挑战的历史。这种历史永远不会结束,因为人类的进化不会结束,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会停步。很难想象,人类如果不能战胜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艾滋病、核战争等等,人类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将如何超越以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