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用毛笔画甲骨文,及图画的边框,然后用水粉或丙烯或水彩上色,而后便是根据那些汉字或甲骨文来编故事。我不曾有见谁是这么玩的。国学里更多是毛笔画甲骨文,喜欢西方文化的家庭多半都是用颜料画画。我却教孩子用水墨、水粉等颜料、甲骨文、线条等来创作故事。若有将其给编成系列故事,那就成“亲子自创型绘本”的啦。
在孩子年幼之时,我便会给予一支笔,一页纸。在我看来,涂鸦式的线条是儿童心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独一的生命个体自有独立的表达,成人理应给予独立的空间,允许孩子用自己特有的形式去做表达。在这数年里头,我们尝试了很多种类的画笔。蜡笔、彩铅、水彩笔、丙烯颜料、马克彩笔、水粉颜料、墨汁,等等。后发现,水粉或丙烯颜料是最能让我们深感有趣和好玩的绘画工具。这是因为,水粉或丙烯颜料可经混色而成别的其他的颜色,丙烯颜料能够满足孩子在衣服、鞋子、塑料瓶等地信手涂鸦的天然乐趣。年幼之娃多是喜欢在各等地方涂鸦作画,自由表达的。
图:用毛笔在毛边纸上画画,写甲骨文,并用丙烯颜料上色。
我是一个不会画画但又不爱扔东西的母亲,但也会拿着丙烯颜料与孩子废物改造。如将打包回来的一次性饭盒给涂上颜色,用钉子砸个洞,装点泥巴,养点植株,阳台就不觉空旷的了。孩子不爱空旷,嚷着要我养花。我便满足了孩子。在日常生活里头,并非孩子的每一欲求,我都会给予满足。但诸如养花、养鱼这般的梦想,自会给予满足。此外便是兴趣的发展,我会努力提供资源、物质等方面的满足。至于玩具的添置,我是吝啬而抠门的。作为家庭教育咨询师,我不觉得儿童的幼童时光,需要大堆的形色各异的五颜六色的塑料品来作陪。孩子完全可以是拿着颜料、画纸、书籍、毛笔等当玩具的。自小便是懂得独自完成一份创作的孩子,是可爱而美的。我希望孩子成长成为这样的人。
有时会与孩子一起在地板待着,颜料与画纸便是在旁待着。我看孩子拿着画笔,认真而专注地对各种颜料进行混色,便觉是美。在那一刻,我是真的相信孩子是在玩儿,而颜料便是他手中的玩具。搅拌颜色的样子,像极了幼童的自己,拿着泥巴或食物在搅拌着玩儿。无可否认,孩子就是把玩泥巴或沙土,也能长成优秀而出色的精英。但倘若我们懂得带着孩子从小就去把玩一些与掌握某技能有关的东西,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能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在这人世间是易立足的。学会立足是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如若我们自身的教育是缺了“立足”这一大块,那纵使是说得再美,也是失败的。
图:大框是孩子画的臭屁虫。小框的两个点画,是我画的,拿着孩子用剩的丙烯颜料。
在技法的表达上,孩子的能力是欠缺的。在过去,我不曾有给孩子物色美术老师。在我看来,允许年幼之娃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远甚于学习那极具框架的技法。并觉得,先让孩子对画画有感觉,懂得如何来去用画纸来去表达自己,待得兴趣萌生,有所浓厚,再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进行技法方面的引导,亦是不晚的。毕竟,孩子对一物一事的兴趣,容易三分钟热度。猎奇感和新鲜感是儿童的一大心理特质。
会去允许孩子自由涂鸦,不论画得多难看。或冲撞到了自己的固化认知。因了我的宠溺,一张画纸只被画了几个简单的线条,亦是常有的,但若有去听那孩子的解读,便会为之鼓掌。因为,那凌乱而又难看的线条背后,往往会是有着美好而有趣的故事。如当我拿到那乱七八糟的线条时只觉是丑,但孩子却告诉我说这是臭屁虫,并给我讲了其中的故事。我便有所懂得了,我觉是丑的画,在儿童眸间却是蛮有成就的大作来着。所以说,不论孩子的画,有多难看,有多简单,有多粗糙,作为成人的你我,都不可轻易对其有否定。相反,我们要懂得去呵护孩子的创作之心。要去支持孩子勇于追梦。要去守护孩子的新奇创意,哪怕通篇只是线条或圆点,及混色。唯有此,孩子的创作之力,才能得到很好的滋养而走向怒放。不论什么,创作,常是在打破中完成的。如日本就有一个名为“草间弥生”的风靡全球的“圆点女王”,凭借无数的“点”,让自己成为大画家。因懂这,我才会与孩子一块,在那毛边纸或水粉纸上,都同时用上了家中的毛笔与颜料,从而形成了水墨与水粉共奏一曲的绘画作品,并将其给命名为“当水粉遇见水墨”。在我看来,创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亦或说工具,那都是完全可以中西合璧的。我们无需执此斥彼。过分西化,或执着于本土化,都是不适宜的,是在某种程度容易钳制一个人思维开阔,和创造力发展的。不论做什么,人呐,都要懂得兼容并蓄。
不仅如此,在绘画之时,孩子的各等奇思妙想,我一般都会有所允许的。如,在家中的水养植物的花瓶涂色时,如若孩子在那画了在我看来很是难看的线条时,我多是不予责备的。但会询问孩子的所画,究竟是在表达什么东西,孩子就会给着那“点”告诉我说这是羊,线条是栅栏,画线条是为了圈住那些羊,不然那羊就要全跑光的了;又如,当孩子要我画那粉色大树时,我是会听话照做的,尽管,在这现实生活里头,叶子为粉色的大树,我是不曾有见的。
但倘若孩子想在墙壁等处作画,我是不允许的。只不过说,我会晓之以理地告诉孩子原因。在亲子共处里头,解释是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有堵塞,关系会从和谐到冰冻,及僵硬,多半都是一方或双方都过于沉默寡言,惜字如金的了。带情绪的交流,严格来说,不是真交流,而是情绪的一种错误发泄。人,不论是谁,有了情绪,要有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流通渠道,但对着他人去发泄是不够合适的。
图:有数字的那图画便是孩子在有了情绪之后画的我
在这期间,有时,孩子惹了我,我说了他了几句,他便会有些情绪。是时,我一般是在旁待着,慢慢地等他那弥漫心头的情绪,给慢慢地走过去。情绪在来到人体之后,只要我们不予抵触,不想抗拒,那是会离开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的。因为,世间万物,生灭有时。但,我又不会允许孩子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会引导孩子用正确而合理的方式来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这,在孩子年幼之时就有引导。我明确告诉孩子有了情绪,地上打滚等是无济于事的。妈妈不吃宝宝的这一套。后孩子便学会了用涂鸦来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即当与我有了不愉快之后,他就会拿起自己的画纸,将我给丑化了,并告诉我说自己不开心,因为被妈妈说了。我就会告诉孩子说宝宝做好了,妈妈就不会说宝宝。这么做不是为了什么,我只是希望孩子能懂自我约束。在我的认知里,孩子是要自由的。但自由不是无边界的。有边界的自由是能得到他人喜欢,终其要是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生存空间的。儿童要懂如何来去收敛自己,以从他人手里赢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只不过是,父母要掌握好其中的尺度。这是因为,若是给予孩子过多约束,那是不利儿童身心发展的,可若是给孩子太多自由,那又不利于儿童对自我身心管理的约束。一定范畴的自我约束,很是需要。了无边界的自由,往往会予他人麻烦,及至最后便是祸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