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春节记忆,家里的味道京味十足,这才是最地道的年夜饭
老北京人的春节记忆,家里的味道京味十足,这才是最地道的年夜饭!
众所周知,过年的重头戏离不开一个字儿,那就是‘吃’浓厚的年味儿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饭桌儿上吃出来的,虽然北京各种饭馆儿里的年夜饭预定特别火爆,但是老北京人还是更热衷于自个儿在家做顿团圆饭,家里的年夜饭跟饭馆里的可就不一样了,因为从准备的材料就能看出区别来
老北京童谣,儿歌里的词儿,说明了一切,打进了小年,最忙活的事儿就属做饭了,现如今过年吃什么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北京人琢磨的是吃什么好,和什么好吃,如果您要在家里过年,想必这几天可有的忙了
早年间大伙儿节前置办年货都奔护国寺庙会跟隆福寺庙会。从头到脚,吃喝玩乐都能置办齐了,清朝的《春明采风志》就说了,凡年终应用之物,入腊,渐次街市设摊儿结棚,老北京五六十年代
小年一过,东直门大街到交道口,鼓楼至后门桥大街,都会盖起临时的大棚,买卖家也在门口支起摊儿,北京南城,北城都会在最繁华的地方盖起年货大棚,老北京人管小年儿里的这忙活叫‘忙年’其实忙年并非大伙儿凑热闹,而是忙活得很实际
您琢磨啊,过年了,买卖家也得回老家或者串亲戚走朋友去了,过去商场,市场甚至是不少饭馆儿,直到正月十五才开张,而北京人春节却吃得特别忙,光是必须吃的就有好几十种,这还不算年夜饭那顿大餐和顿顿都得吃点的硬货
现如今虽然春节期间,买菜下馆子都很方便,但是老北京人依然按照传统年前特别忙,其中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秘
有句话老话叫‘不蒸馒头争口气’可进了小年儿这句话就得改改了‘忙蒸馒头别争气’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里,节前蒸馒头可是件大事儿,家家都蒸个馒头,蒸个豆包,且得蒸呢,一锅一锅的,蒸完以后都搁缸里头
蒸馒头蒸得少的人家够吃到初五就成了,蒸得多的人家,要做几十缸,现如今都讲究现吃现做,那么为什么春节吃的馒头要提前出锅?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讲究正月里不能动刀,说白了就是过年这几天就不动锅碗瓢盆了,而且老北京民俗中明确指出初一以后不许动刀,剪子,或者一些金属类的东西,一直到初五
在年前北京人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一个星期的馒头,一锅一锅的白馒头出锅了,光是吃饱还远远满足不了老北京人过年的喜庆
一般北京人都会把各种面做成各种各样的花样儿,捏成各种形状,上来还要点上红点,用大料摁上红颜色,盖上以后就跟一朵花一样,除了馒头外,老北京人在制作上还有糖馒头,枣馒头,枣蒸饼,椒盐花卷,豆包等等
现如今北京人不用为了蒸馒头忙活了,随着生活的变化,过年前的忙碌从蒸馒头变成了准备各种餐桌上的硬货,也就是各式各样的肉
北京人过年买的肉还有个自个儿特殊的名字,号称二十六割年肉,凡是过年期间准备的这些东西都加一个年字儿,羊肉也好,牛肉,大肉也罢,都叫年肉,按照老规矩,春节期间煎炒烹炸,各种肉菜都得提前预备好了
老北京人过去都会准备米粉肉,把米炒完以后给擀碎了,然后把肉一层一层码好,蒸完能搁很长一段时间,提前买点牛肉,酱牛肉,蒸点碗儿,炖点肉,酱点肘子,过去胡同里几乎家家都这样,其实平时也吃,但一到过年就该忙了
红烧肉,酱牛肉,酱肘子,米粉肉,扣肉,炖肉,鸡鸭鱼肉煎炒烹炸,老北京人做的一桌儿大餐甭提多香了,虽然这些吃食咱们平时也吃,可在小年儿里提前做出来的肉都有个共同特点,节前做吃的绝大多数都是一碗一碗的蒸菜,炖好,酱好的肉也要码在盘里,碗里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随吃随拿,节前做出了的肉甭管什么口味,外型上都很相似,都是一碗一碗的,都得能放得住,其次过年这段时间拿出来热的时候也方便,寒冬腊月的窗户外头都是天然的大冰箱,即便放上十来天也用不着您担心
当然了,这说的是过去老北京人过年那时候,现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这样做了,更何况过去老北京冬天可比现在要冷得多,现如今天天吃好的,春节餐桌上的这些硬货对于小年轻儿而言吸引力并不大,但是为了过年的气氛,家里怎么着也得预备几碗肉来
然而曾几何时,在买鱼买肉还得要票的年头,那时候限量供应的几块肉却更让人津津乐道,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北京人家家必做的豆酱,说白了就是用疙瘩,黄豆,熏干,肉丁搁在一起熬,熟了以后,里头有肉皮,所以那胶就给它冻上了,也就是北京人过年必吃的肉皮冻
还有就是醋闷菜,白菜拿水一焯,拿醋一弄,搁上糖,搁上辣椒一闷,等到大年三十的时候拿出来,而肉皮冻是老北京春节餐桌上经典的一道,说白了那是因为以前穷,借点肉味儿迫不得已做出来的吃食,现在大伙儿都不缺这口肉了,却依然对它念念不忘
所以北京人家里的味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京味十足,老北京做出的吃食才是最地道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