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如何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的诊断意义
黄帝内经如何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的诊断意义
【原文】
搏脉痹(1),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2),虚泄为夺血(3)。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4)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可复数,论要毕矣。
【注释】
(1)搏脉痹躄(bì):搏脉,即脉搏击于指下。痹,顽痹而肢体痛重之证。躄,足跛不能行也。
(2)脉孤为消气:脉孤,指毫无冲和胃气之真脏脉。消气,指胃气消亡,化源将绝。
(3)虚泄为夺血:虚泄,指脉虚而兼泄利。夺血,指耗伤阴血。
(4)所不胜:即克我者,如春见秋脉、夏见冬脉。此为逆,故预后不良。
【白话详解】
脉象强劲搏指有力,肢体疼痛沉重,或痿软不能行走,这是寒热之邪侵犯人体、邪气亢盛所致。脉孤而无胃气说明化源将绝,元气耗散;脉见虚弱而又兼泄利,为阴血损伤。凡脉见孤绝为逆,脉见虚弱为顺。运用奇恒的方法,从手太阴肺经寸口脉来研究,出现“所不胜”的脉象叫做逆,预后多不良;出现“所胜”的脉象叫做从,预后良好。自然界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是循环无端、终而复始的,一旦失常,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了。至此,则《揆度》、《奇恒》的要点都论述完备了。
【按语】
本节论述了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的诊断意义。健康人的正常脉象称为平脉。平脉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脉象从容和缓、柔和有力、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节律一致,尺部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平脉主要有胃、神、根三个特点。脉来从容,节律一致,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为脉有胃气;脉来和缓有力,为脉有神;尺脉沉取应指有力,是脉有根的表现。脉象有胃、神、根,说明机体阴阳平衡,尚无内外致病因素的干扰。正常情况下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如果疾病发展中出现春见秋脉,夏见冬脉,此为逆,故预后不良;春见长夏脉,夏见秋脉,此为顺,故预后良好。所以根据脉象变化可诊断疾病与预后。
【应用举例】
再以脉象论之,如肝脉宜弦,弦属本脏,然必和滑而缓,则弦乃生;若使中外坚搏强急之极,则弦其必死矣。心脉宜洪,洪属本脏,然必虚滑流利,则洪乃生;若使洪大至极,甚至四倍以上,则洪其必死矣。脾脉宜缓,缓属本脏。然必软滑不禁,则缓乃平;若使缓而涩滞,及或细软无力,与乍数乍疏,则缓其必死矣。肺脉宜浮,浮即肺候。然必脉弱而滑,是为正脉;若使虚如鸡羽,加以关尺细数,喘嗽失血,则浮其见毙矣。肾脉沉实,实即肾候。然必沉濡而滑,方为正脉;若使弦细而劲,如循刀刃,按之搏指,则实其莫救矣。盖元气之来,脉来和缓;邪气之至,脉来劲急。必得脉如阿阿,软若阳春柳,方为脾气胃脉气象耳。夫胃气中和,旺于四季。其在于春,脉宜微弦而和,夏宜微洪而和,秋宜微浮而和,冬宜微实而和,使于四季,而不见有和缓之气,则为真脏脉见,而为不治之症矣。(《脉理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