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护理学会领导下,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订《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团体标准,并于2021年2月1日由中华护理学会发布,标准编号:T/CNAS 09-2020。
跌倒因发生率高、伤害严重成为住院患者最常见的不良事件,而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在国内缺乏指导临床实践的护理标准。因此,本标准旨在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提供最佳护理实践指导,帮助护理人员识别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现就标准进行解读。一、起草背景及编制过程
据报道,美国医院患者跌倒发生率30%-50%,中国每年至少有2千万老人发生跌倒,约30%的住院患者因跌倒而受伤,其中4-6%的患者受到严重伤害,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为58.03/10万,跌倒伤害相关费用12000美元-23000美元/人,因此,跌倒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给社会和家庭也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然而,前期对31个省、直辖市各级医疗机构116523名护理人员调研显示,院内跌倒预防存在评估工具不统一、评估时机不统一、针对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的意识不强等问题。基于调研资料和循证证据,经过多轮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反复修改,最终形成《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标准,为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提供可操作的规范。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的基本要求及措施,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的护理人员。三、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涉及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基本要求、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三个核心内容。
(一)基本要求
针对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预防规定了4个基本要求:提供安全住院环境;根据跌倒风险等级及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应进行动态评估,并及时调整预防措施;应鼓励主动参与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基本要求中重点强调了住院环境安全及患者和/或照护者参与跌倒预防的重要性。因目前没有一个评估量表可涵盖临床所有跌倒风险因素,因此,也强调了在使用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的同时,要关注跌倒风险因素的评估,并强调动态评估,以增加评估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二)风险评估
本部分明确了评估时机、评估跌倒风险因素、判断跌倒风险等级三个方面,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评估时机的统一,保证及时发现跌倒风险等级及风险因素的改变,是采取和及时调整预防措施的前提。跌倒风险因素评估中列出了常见风险因素,使用时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同时在跌倒风险等级判断部分引入“表1 跌倒风险临床判定法”,即根据患者年龄、过去史、用药史等,直接判断患者跌倒风险等级,统一并简化了风险等级判断的方法,增加了临床的实用性。备注:当患者不符合表1中任何条件时,宜采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表2)进行评估,根据总分判定为跌倒低风险、跌倒中风险、跌倒高风险。
同时也推荐了目前国内临床使用最多的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附录A),用于不符合临床判定中任何条件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另风险因素评估弥补了等级判断中风险因素评估不全面的缺陷。
(三)预防措施
本部分基于跌倒风险等级、风险因素评估结果,列出了对应的预防措施,包括跌倒低风险患者、跌倒中风险患者、跌倒高风险患者及针对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增加了评估与预防措施的关联性。同时,在对具体患者制定跌倒风险预防措施时,应将根据跌倒风险等级的预防措施(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与针对风险因素(如视力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头晕、认知功能受损等)的预防措施进行整合,以形成完整的、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集,增加预防措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