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盘之父中国朗科的一生:我曾打败索尼,如今却只能靠收租为生

三流公司卖苦力,二流公司卖品牌,一流公司卖专利。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一门好专利,可以撑起一家世界500强。

比如大名鼎鼎的贝尔,他在1876年发明电话,拿到专利权后成立贝尔电话公司,直接催生了一家超级垄断巨头。

再比如辉瑞公司发明的伟哥,它被称为世界最赚钱的专利,每年收入30多亿美元,20年专利期内净赚超500亿美元。

简直就是一架印钞机。

那么,中国有没有这种超一流公司?

必须有,它就是U盘之父——深圳朗科。

1999年,邓国顺在深圳成立朗科。

他发现,计算机的各个硬件一直在更新换代,但是存储领域一直没什么变化。

就拿软驱来说,天气一潮湿就无法工作,而且存储容量还很小,实在是有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难道不能想个办法,发明个东西来替代软驱吗?

邓国顺和团队埋头苦干一年多,创造性地将闪存技术与USB标准结合起来,发明了世界第一代移动存储器——闪存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U盘。

U盘一经问世立即爆火,当年砍下了2.5亿的销售奇迹。

巨大的蓝海刺激着每一个掠食者的神经,短短一年国内市场涌出了两百多家U盘公司,就连国际巨头闪迪、索尼、PNY、金士顿都加入了这场战争。

朗科大好局面急转直下,被推到了悬崖边。

这时,谁也没有想到,邓国顺来了一个神操作,瞬间逆转了朗科的被动局面。

——他挖了一条U盘专利护城河。

2002年,朗科在中国拿到U盘发明专利,2004年,它又跑到美国拿下了相同的发明专利。

2006年,朗科向日本特许厅提交U盘专利申请,由于日本相关公司的阻挠,历时5年最终拿到了授权。

2008年10月22日,朗科宣布又获得1项发明专利权,中文名为“一种利用半导体存储装置实现自动执行及启动主机的方法”。

说白了就是通过存储系统开关机,这项专利是闪存盘替代软盘软驱的“最后一击”,相当于是承认了朗科在全球闪存应用领域“开山鼻祖”的地位。

短短几年时间,朗科在全球申请了上千件专利,迅速建立了一个覆盖整个闪存应用领域的庞大专利网。

我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存储技术就是U盘,它还包括闪存MP3、手机等等存储设备,涵盖面非常广,且没有其他技术手段可以绕过这些专利。

朗科搞了那么多专利后,剩下的就是躺着赚钱了。

专利变现第一大招:授权

所谓授权变现,就是通过双方签订相关专利授权协议,向授权方收取专利费的模式。

从2006年开始,朗科与金士顿、东芝、必恩威、群联电子、勤本电子、威刚科技等数十家行业公司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

财报显示,专利许可收入占了朗科税前利润的30%,专利费收得手都软了。

专利变现第二大招:诉讼

专利诉讼,就是经过取证后,对特定侵权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的模式。

由此,朗科几乎把全世界互联网相关公司告了一个遍。

2006年2月,朗科起诉美国第二大移动存储厂商PNY,控告后者侵犯了专利权。

这场官司被称为“中国IT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以美国公司求饶,花了770万美元庭下和解告终。

朗科以胜利者的姿态惊掉了世界的下巴。

创始人邓国顺放话:即使像苹果IPod产品这类采用闪存介质的MP3产品,也侵犯了朗科的多项专利。

“如果进展顺利,朗科未来几年会把苹果、索尼等企业一一告上法庭。”

邓国顺果然是言必行,行必果。

没过多久,朗科起诉索尼,要求索尼立即停止侵犯其闪存盘发明专利权,并索赔1000万美元。

最终,索尼赔了一大笔钱,关掉了它在中国的相关业务。

从2001年到2016年,朗科每年专利诉讼或争议案件超过百次,除了讨伐外国公司,朗科狠起来连本国公司也不放过。

2012年5月15日,朗科起诉中国农业银行,因为它在U盾上侵犯了专利号为 ZL99117225.6的发明专利权。

2016年7月1日,朗科起诉阿里巴巴侵犯其专利号为ZL99117225.6的发明专利权。

同年9月22日,朗科状告名创优品涉嫌多款U盘侵权,每款索赔54万。

2017年6月8日,朗科起诉三星侵犯其专利号为ZL99117225.6的发明专利权。

……

就是这家叫深圳朗科的公司,几乎没有自己的产品,却通过这些专利诉讼,每年拿到上亿赔偿,毛利几乎百分百,说它躺着赚钱毫不为过。

朗科的成功告诉我们两个真相:

第一,敢于维权

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企业经常遭受不公正打压,我们要勇于维权。

侵权的跨国巨头那么多,如果朗科吓尿了、下跪了,不去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没有今天专利授权与诉讼的商业模式。

正如创始人邓国顺给出的建议是:“中国人要善于利用规则来反击!”

第二,专利一定要市场化、产业化

对中国科技来说,技术发明仅仅是一个起点,对专利本身的市场化运作才是企业获得成功的根本所在。

知识产权市场化有很多途径,专利诉讼和专利许可,只是其中两种方式。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2015年,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拿到了诺贝尔医学奖,实现了我们在这个领域奖项上的突破。

但是,青蒿素因为一系列专利问题几乎没有带来多少经济回报。

2019年,青蒿素专利过期,屠呦呦就此失去了专利资格。

这个沉重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崛起,一定要把专利制度重视起来。

只有加强研发,对技术作出创新,对专利进行产业化布局,才能形成可持续、有价值的专利生态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