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为什么会给患者留小尾巴?

前两天晚上和朋友聊天,朋友讲有个阿姨后背凉,她给患者针灸治疗,最后治的就只剩肩胛骨附近一点没好,然后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治疗,患者说扎上去效果挺好的。

我想这不就行了么,患者都说效果好了,那就没必要深究这个问题了啊。

顺嘴问了句然后呢?

她告诉我没有然后了,患者没好······

她强调说还是那么一点没好,最后她说现在在怀疑自己,很多患者针灸治疗,到最后总是会留一点小尾巴。

当时我是让她回头看下《内经》的,要是实在不愿意看的话,就选择《针灸治疗学》好好的再看几遍的。

再然后,也没然后了,我没有问看没看?更没问找到原因了没有?

关于针灸治疗给患者留个小尾巴的事其实不是个例,最起码我知道很多很多人都存在这个问题,说好听了是有效率都很高,甚至说是针进去患者就感觉到效果了,可是这个治愈率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要认识到治疗百人,不如治愈一人。

就针灸治疗我也留过很多小尾巴,开始的时候不太在意,反正患者都说有效果,而且效果都很好的样子,再到后来病人越来越少了,我总以为是治愈了,可是有时候出门遇到或者网上聊起来的时候却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开始的有效率会让很多人信服,但患者找到门上来为的可不是有效,他们在想的无一例外都是尽快的治愈,越快越好。

可是当他们在有效率的刺激下坚持了很久以后发现,扎上针的时候是好的,可是回家还是不行,说没效果吧,每次都有减轻。说有效果吧?明显很长时间了还是好不了啊。

话跑题了,继续说留小尾巴的问题,就个人意见如下:

手法和穴位是有其所不足的,但治疗的性质或方向却不能有所不足或过于不足。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其次敏捷的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

学针灸久一点的多少都知道一些针灸组方,对其组成、功用、主治和操作相对来说都比较熟悉,但在具体的临床上疗效却完全不一样。

很多患者来了,初期针灸效果都很好,甚至是立竿见影的功效,比如一些痛症进门,往往是直达病所,针进痛止,然而到了后来,马上陷入困境,扎针有效,起针照旧,甚至还增添了新病都有可能。

其实古人讲的很清楚的,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什么意思呢?就是让我们不能偏,要谋求患者经脉气血的会合。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固定的一组穴或个别穴来治疗,你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师父教的就这样配穴或者说这样是很有效的,有更专业的就会告诉你这些穴位有什么功效,这些肌肉群有什么功效,这种手法有什么优点等等一大堆的理论,这样合适吗?当然不合适。

要学好针灸,一定要忘掉解剖、忘掉肌肉的固定的功能,甚至忘掉固定的穴位。一定要确立气血理念,弄明白到底什么是气血,气血的通道及气血的作用是什么。要明了经络的框架,起始,要有立体的,形象的认识,要烂熟于心。还要明白人到底为什么会生病?

运用固定的特效去治疗多变的病症属于诡道,治病要用王道,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很多的人遗忘了什么叫做王道,什么叫王道近无功。

殊不知你崇尚诡道,开始你有利可图,但走得越远,危害就越大。只是你尝到诡道的甜头后不愿回头罢了。

当你真正的理解、掌握后,就会感觉治疗病痛不需要记太多穴位、经络、太多的解剖,只需观察他到底怎么病的?对症治疗就行了。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中藏经》

如此大部分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面对患者也不再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更不至于再存在什么小尾巴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