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漫画《孔子曰》| 让我们喜欢上孔子

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节。在今天,我们为孩子们送上国学漫画《孔子曰》!让我们打破刻板印象,一起走近孔子鲜活有趣的灵魂,感受《论语》的魅力吧!

你印象中的孔子是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严肃的老头儿,长着山羊胡须、张口闭口“之乎者也”,无趣得很?

这要“归功于”我们从小到大的课本,提到孔子总是干巴巴的几句: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上神坛的孔子离我们很远很远,面目模糊、形象刻板。

然而,一个鲜活、有趣的灵魂岂能被几句话就定义了。就让这本国学漫画《孔子曰》来打破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吧!

如何喜欢上孔子

如何让小朋友们喜欢上《论语》,这个问题,我们探索了很多年了。

十多年前,我在人大附中、师大二附中等好几所学校,给孩子们开《论语》的选修课。那个时候就在想,怎么让孩子们喜欢上孔子?

十多年后,我的学生们在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师大二附中、北京八中、三帆中学、史家胡同小学遍地开花,更走进了十几个省市的贫困小学,给孩子们开设《论语》选修课,我也会经常问他们,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孔子?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诵读赛、辩论赛、小游戏、课堂剧……种种尝试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朴素的事实——真正能带动孩子兴趣的,不是新颖的课堂形式,而是孔子这个人!或者说,是围绕在孔子身边的这群人!

在讲台上,当我们与孩子们专注清澈的目光相对,当看到他们眼神中的憧憬、欢喜与感动时,一切付出都值得了。在课堂上,最能唤起孩子们这种眼神的,是孔子这个人!是颜回、是子路、是子贡,是那群可爱的人。

在孩子们诵读《论语》时,未必有这样的眼神;在孩子们解读文言时,未必有这样的眼神。但当他们感受到孔子的性格,感受到他的喜怒悲欢时,这种眼神往往就被点亮了!

孔子课堂最大的魅力,还是来自孔子本身。

孔子的人生是个传奇

真的,在我读《论语》的时候,最吸引我的也是孔子这个人。

当我在《论语》中感到一种人格的伟岸与鲜活时,我自己的人生之路,便再没有犹豫过——把自己感受到的孔子的魅力,传递出去。

读大学时,我读过一本《孔子的故事》,作者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李长之先生。这本书清晰明了,朴素的文字中,蕴含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深情。这本书我读过好多遍,后来又读过很多部孔子传记,我由衷感觉到,在孔子的人生历程中理解《论语》,是一种很好的契入方式。

孔子的人生是一个传奇!

他是一个出身于生活泥沼的人,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奋发,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平凡生命所能具备的无限可能!

他是一个仕途中一败涂地的人,但用平民教育的孜孜追求,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中国的历史。

在孔子的一生中,有艰难,有苦难,有误解,有讥讽、有迫害、有委屈、有无奈……

当然,也有方向、有担当、有信任、有温暖、有勇敢、有追随、有理解、有崇敬……

这样传奇的一个人,这样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一生,你难道没有走近他的兴趣吗?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故事

在青春趣味中

走进孔子的生命世界

让我们走进孔子的生命传奇,在孔子生平中感受《论语》的魅力。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用一种活泼、鲜亮、青春、有趣的方式,给孩子们展现孔子的生命世界。

漫画,也许是突破文字形式的一个好办法。但画国学漫画,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让孔子走进漫画,要深入理解《论语》,不能在漫画中让夫子变得肤浅。要保证内容的准确,不能在有趣中违背历史的真实。要写出妙趣横生的脚本,尽量表现出孔子的风范。更重要的是,要画出有风采、有魅力同时又饱含青春气息的孔子和弟子们!

组建一个懂《论语》、会画画、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头脑风暴、带着青春热情来传播孔子思想的队伍,可真不容易啊。

不过运气很好,这样的队伍慢慢成型了——我们的团队里,有校园画家黄亭颖,还有北师大古代汉语专业的博士生尹梦和梅茹瑜。经过将近两年的创作,我们完成了国学漫画《孔子曰》,在《青年文摘》《中国少年儿童》《章黄国学》等多个媒体连载,小朋友们很喜欢看!

用漫画的方式,塑造出可亲可爱的孔子,在青春趣味中,走进孔子的生命世界!

在《孔子曰》中

我们能学到什么?

在《孔子曰》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你会看到孔子精彩纷呈的人生经历,通过趣味横生的小故事,领略孔子的人生传奇。在孔子鲜活的生命历程中,感受儒家思想的切实魅力。

你会看到经典文本、汉字知识和历史典故的丰富知识。在每一讲中,我们配备了充分的文化知识,讲解《论语》《孟子》《史记》《左传》中的相关文本,对《论语》中的关键字词“说文解字”,还有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礼制,让国学的底蕴与趣味充分结合。

在《孔子曰》里,走进儒家经典,学习汉字知识、了解历史典故,把握中国古人精深的道德思想,这都与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学习密不可分。

我们的主人公登场了!

你看,《孔子曰》的主人公登场了:

孔子,一个百变的可爱老师,漫画《孔子曰》的主人公,和一班弟子上演了一场场先秦师生的日常生活剧。他真性情,有智慧,能幽默,诲人不倦,时而率真坦荡,时而温和平易,是历史上最棒的老师。

英俊帅气的青春夫子经过时间的雕刻,成了一个温暖、智慧而不失可爱的老夫子。

颜回,夫子心中的唯一,德才兼具,好学的楷模,学霸的典范,其他弟子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很穷,身边放的不是酒壶,而是饮水的瓢——“一箪食,一瓢饮”。但他自得其乐,虽然身上打着好几处补丁,却难掩王子般的优雅气质。

子路,孔门第一“猛男”,最爱展示肌肉,春秋时代闻名天下的侠士。第一次见孔子,头插野鸡毛,身披野猪皮——就是这么任性!后来被孔子用礼循循善诱,终于踏上文明的康庄大道。

子贡,中国首富,纵横天下的外交家。看,他正在炫耀那可敌万军的舌头呢。孔子说他堪比“瑚琏”,猜猜看,这是什么东西?其实,就是他脚边的簋——国之重器哦!

宰我,孔门的“后进生”,口才好,脑洞大,而且酷爱睡懒觉。一次白天不起床,惹得孔子大发雷霆,从此有了“朽木”、“粪土”的外号。

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漫画《孔子曰》!

专家推荐

这本书让真实的孔子走近稚嫩、单纯、好奇的孩子们,那一幅幅可爱的漫画映入眼底的同时,表意的汉字、古代的文化也印在孩子们脑中。追着有趣的小故事,曾被孩子们既畏且厌的文言文,在孔子的人格魅力中,变成了欢快的阅读。让我们为成功捕捉到童趣又引领了童心的作者说一声:“真好”!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先生

孔子、故事、典故、文字溯源和漫画五大因素完美融合,让青少年了解鲜活的孔子、感受青春的国学。简明的文字、靓丽的色彩、精准的线条、恰当的布局,无不体现创作者的学力与匠心。在读图时代为青少年做国学启蒙,在他们的生命中播下一粒饱满的种子,等孩子们长大,他们会感受到《孔子曰》的力量,会对这部书的作者有深深的感谢,并且一定会让他们的孩子传看下去。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何杰

读者反馈

拿到书当天,小米很快看完了。跟我说,有个地方差点看哭了。我问她是哪儿,她一直不告诉我,她说那是她的隐私。于是,我只好猜测:是子路死而冠不免?是颜回死,夫子叹“天丧予”?是夫子死,子贡守丧三年又三年?……她给我一个极具包容性的答案:都有。

她看的时候也笑个不停。孟老师写得诙谐生动,插图也甚是可爱,还有各种趣味小知识。比如一代猛士叔梁纥一直想生儿子,结果生了很多女儿。比如孔丘出生时,脑袋上有个坑,配图旁的“缺钙?”比如“一场斗鸡引发的血案”,比如“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中的“粪土”是不是便便,等等。

我知道有上三年级的孩子读漫画,家长觉得弱智。这是对孩子的误解,也是对漫画的误解。孩子有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偏好,如果不是只读漫画,没什么关系;而漫画,也可以有趣又有料。可以说,孟老师是以严肃的态度写萌系的书,为的是孩子爱读,让古典文脉以孩子喜欢的方式传承下去。

把《孔子曰》给博士同学读,他建议我把它作为论语导读课的参考书目之一推荐。给出的说法是:“虽然读着感觉很简单很有趣,但知识容量其实是很大的,内蕴着的思想也很深刻。若想深挖,能挖出很多东西。”我自己感觉也是不错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从小到大,我们的学校教育体系之内,没有专门的国学课程,所以就中国传统经典的了解程度而言,大学生并不比小学生多多少,甚至在另一个层面上说,还不如小学生。因为小学生关于孔子的道听途说比较少,误解也比较少。所以,在读图时代,大学生们读一读,也是挺好的。

这本《孔子曰》的封面上写着“将圣人请下神坛,让国学更加亲民,一起走进青春漫画,感受萌系孔子师生。”序言的题目是“让我们喜欢上孔子”。孟老师浸淫古典多年,自然有个人的生命情感在里头,但他并不做板着脸的寿镜吾,而是明白“'喜欢’所带来的学习动力,有多么强大!'喜欢’所带来的心灵延续性,有多么深远!”因此,他才用灵动的方式,呈现孔子和弟子们的学习与生活,以及由此而来的浩瀚人生。

相信,当孩子打开书,会有愉快的阅读体验,说不定也会因此埋下一颗古典的种子;等到长大,再以其他的方式遇见孔子和他的弟子时,会有温情与敬意,说不定会为中国古典的文脉传承尽一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