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墓志到造像,国展书家助你捋清魏碑学习路径,实现“多元”风格
初学魏碑,“入门之碑”很重要。
所谓“入门之碑”,实际就是“取法乎上”。
该如何选择呢?
01
选最具笔法特征
这种要有鲜明的方笔特征,最好是具有典型的“标准型方笔”特征;
02
选风格相对“中性”味道
所谓“中性”是指既不呆板机械单调,又不跌宕野逸狂狷;
03
选技法含量比较高
技法含量是选碑的重要参数,毕竟单一的手法,技法的模式化,会在训手的阶段导致僵化,养成书写的“套路”。
魏碑实则跨越了4个大“体系”,:即墓志、碑版、造像、摩崖。
只学其一,不可;学习顺序颠倒,不可。
若论入手,当从墓志开始。
清代的碑学兴起后,尤其到了康有为,对这些墓志造像进行了一种审视,才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的艺术个性化“创造”。
在数量庞大的“魏碑体”中,数量最多,保存相对最为妥善的无疑当属墓志了。
除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外,由于字迹清晰,更好地保存了北魏时期的书法风貌。
对于书法欣赏与学习来说,是非常好的范本。
墓志是平放着刻的,显得格外的精美。
精美,意味着能把“形”掌握得透彻,最能掌握到古人的原始技法。
国展书家刘广文却说:魏碑的学习之难,并不难在“写不像”,讲究“先做精美后做粗犷”,这样方可做到“按迹寻其意”!
从精美走向粗犷,是从局部走向整体的过程,也是从技法走向气魄、气势,从单纯的技法走向书风的塑造...
墓志与造像,在单字空间架构规律上,可作为唐楷之外的又一典范。
它不是以正方形为基本体势,而是以长、方、扁的相互揉合掺杂来求取行气与总体上的呼应;
在单字的取势上,也不以水平线、中轴线来决定各笔画的均匀发展,而是在倾斜的中轴线上,通过各笔画伸缩来协调重心上的平衡。
由于粗犷的造像只能会其意,在这之前,做“精美”的时候必须要争取丝丝入扣,把它写像。
由点画的形态、用笔的过程和实施这个过程的空间位置,对这个字进行塑造,再要由一个字生发到全篇。
国展入展书家刘广文老师建议:要形成一条系统的学书路线。
以《张猛龙碑》入手,结合《元倪墓志》攻破点画的组合呼应关系,《元桢墓志》解决字与字之间的变化处理难题,《李璧墓志》分析字势的特征;紧接着再到《始平公造像记》把控字势与中心,进行风格形成的元素汲取。
为何要这样来学呢,听听刘老师如何解读:
《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把它视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也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技法规范且含量高。
初习魏碑,以《张猛龙碑》为范本,不失为最佳选择。
《元倪墓志》《元桢墓志》《李璧墓志》更是各具特色。
- 《元倪墓志》—— 一块从雄强走向流美的魏碑;
- 《元桢墓志》——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
- 《李璧墓志》——雄强茂密、内紧外疏、大小参差;
三者之间有共通之处,最重要的还是如同刘广文老师说的那般:一个碑,解决一个技法难题。
用笔的问题是第一道关卡,紧接着,以 《始平公造像记》来把控字势。
《始平公造像记》一反南朝靡弱书风,是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
此碑书法端严飘逸,将森严方朴的北朝书风,写得激扬流动,在笔法上变柔为刚,变藏为露,学习此碑,能很好地建立自我风格,达到“古今融合”的境界。
鉴于此,墨池学院特邀刘广文老师开展魏碑专题课程,为大家传递关于魏碑学习的完整理念,总结由墓志到造像的临摹方法,通过6个范本的解析与示范,对笔法、结构和章法更好地掌握。
首节课试听仅需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