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如如室陶瓷印专辑(一)

己亥孟夏,我做了今年第一批陶印,择其部分汇编成辑而记之。

【尚意先朝多乐事】 6×7.5cm
曾以石刻此,然未能及本意。遂借陶泥之性刻之,修正了石印之不足,兼具陶印之趣,再去上石想必可观。

【昆刀截玉露泥痕】 8×8cm
陶印能给人以诸多意外。但今天我所理解之意外,不再等同于两年前刻陶所期待的那种。那时总会有点期待借入窑烧制而发生的外形、线条等变化来丰富印面,期待借助于“外力”达到意外的好效果。如今看来那其实是自己的一种假想。今刻完后,我能大致判断出“这一块泥巴”最终是否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好与坏在刻完那一刹那基本可知。那还有没有意外呢?一定是有的,那就纯属意外了。不同的陶土、瓷泥经高温烧制后,因对温度的“耐受度”的不同而带来不同程度的变形,以及因是否“吃釉”而带来的“损伤”,这才是我现在所讲的“意外”。这方“昆刀截玉露泥痕”便是个很大的意外,直接大块崩裂,但幸运的是主字主笔未受其害,故尚可用之。所以,意外总是在实践中被发现,从而去总结,这样,意外就不单纯代表着失败,它可转变为可控性的“意外”甚至“惊喜”,以后若是想做何种效果,也大致可知。

【二十年重过南楼】 4×4cm
少笔画——大空间,
多笔画——小空间,
这也是一种表现手法。
自右向左,自右上而左下,松紧关系一目了然。

【但得皮相】 4×4cm
对角线大小对比,也是很有意思的。干刻的崩裂以及适度控刀是这方印的训练重点。

【空故纳万境】 6×6cm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兼有美学与哲学思想。此印的用线和印面布局也重在表现其意境,因此做了硬朗、空灵的空间处理。方结构的字组合在一起易令人感到“板滞”,怎么解决呢?我以留白的形态来打破板滞感!字之间的穿插挪让会产生不同的留白空间形态,尤其是细线白文更为明显,所以在这一点上做了些许思考和实践。

【终不似少年游】5.2×5.5cm
以“开势”线为主的实验。

【治本于农】3.5×3.8cm

【治本于农】⌀=5.5cm
瓦当貌。

【长风破浪会有时】5×7cm

【月在画楼西畔】4×4cm
除了字组疏密,线与面的对比也是一种表现方式。

【月在画楼西畔】 4×5cm
拟封泥意刻此。字法上比较随意一些。无边但要有其意,“边”的势和形态基本可以自觉的做了。

【仁者乐山】4.5×5cm

【不垢不净】 4×4.5cm
曾以石刻此文,这一次以陶试之,在边框的对比上,稍“加工”了一下,尤其是“净”字与边栏的关系等处做了些考虑。

【日居月诸】⌀=5cm

瓦当貌。

【讷于言敏于行】 4×4cm
密布而不拥堵,正所谓各行其道,通则顺矣。

【九幽谛听】 4×4cm
中间紧密两边舒朗型。

【日暮苍山远】 3×4.5cm
粗线做枯而细线做润;主字做方其余做圆,主字“放”而其余“收”,碎笔多而边型整,尝试各种点画疏密之经营。

【性静情逸】4.5×4.5cm
以泥性仿金属质感,锈迹肌理表现。

【河马负图】 4×4cm
“田字格”秦印,字与边框的关系自然了许多,内外边框的复杂关系在处理上有了很明确的想法,明确以后,做出来的东西才会更加理想。

【倚杖听江声】⌀=6cm
“哈哈镜”的球面感。

【案有黄庭尊有酒】 4×5cm
“稳坐军中帐”的线组和开放而带有张力的线条去搭,看似组合没太大问题,但是空间上却不尽如人意。陶印的优势和乐趣就在于此,快速完成的过程其实最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对于我在石料上完成篆刻创作帮助还是很大的。

【欲买桂花同载酒】 5.5×5.5cm
绵软的线条本无张力,但在几处“石花”的映衬下,却掩盖住了本身的不完美,印面活脱了起来。石花可为随机之意外,亦可人为做之。一切为了印的最终效果而服务。

【羲画八卦】 6×6cm
没有更多评论,这是这一批陶印中我最喜欢之一。

【河马负图】4×4cm
唐宋官印与汉印嫁接可好?用陶印尝试一下。白文,嫁接尺度不大。

【问梅消息】 ⌀=5.5cm
曼生先生曾有此印,朱文切刀法刻之,今藏于上海博物馆。其原印,笔画方折,锋棱显露,古拙恣肆。在流派印中,是我尤其喜欢的一方,曾以石临之并以此为本进行创作。今把朱文变白文,改变刀法,调整疏密,重组印文,体会“变法”,择其半干半湿之状而刻,求其点画之润,求其面貌活脱。

【师造化】 4.5×5cm
印面的自然塌陷在这方印中何尝不是一种“意外之喜”呢?恰恰消解掉了印面“平淡”。与上方两块“白”产生了呼应。

 在这个创作阶段,“南山陶工坊”收到了“瓷印辉光”当代陶瓷印创作生态不完全报告的约稿,于是我们跟随老师一起上南山刻陶烧陶,做了一批陶瓷印出来。每人选出几方投寄过去,便有了此集子当中的这几页。

作者简介

枣庄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

当代陶瓷印创作中心委员

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别署如如室主人

刘静

~The end~

(0)

相关推荐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吕品昌的泥痕火迹

    ▲ 内容提要: 吕品昌兼有陶艺家和雕塑家的双重身份,这意味着他要同时面对陶艺的问题和雕塑的问题,他有压力也有优势.近四十年来,吕品昌艺术的泥痕火迹恰好和中国当代艺术不断拓展边界,打破门类界限的发展轨迹 ...

  • 『雕塑头条』吕品昌:在探索中回归——我的艺术心路

    ▲ 受父亲和兄长影响,我少年时就对绘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绘画上,我总能获得一种刻骨铭心的幸福感,这是我日后走上艺术道路的内在精神源泉.束发之年,我离乡求学,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今陶瓷大学)接受雕塑艺术 ...

  • 韩天雍、刘茜:当代陶印的小小感悟

    韩天雍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会长,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硕博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日本岐 ...

  • 如如室陶瓷印专辑(二)

    玩泥巴,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永远都记得姥姥家门口的胡同里,每天都聚集着我们这么一群玩泥巴的小孩儿.只是那时,绝不会想到长大后的我依然还喜欢玩泥巴,并且可以以大人的方式去玩耍.如今,姥姥已不在,也没 ...

  • 如如室陶瓷印专辑(三)

           作 者 刘    静       别署如如室主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书协会员       山东青年书协当代陶 瓷印艺术创作中心委员 枣庄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委 ...

  • 如如室陶瓷印专辑(四)

    南/山/陶/工/坊 秋至 暑热毕消 日上三竿 约上好友南山刻陶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虽无茂林修竹 但有翠竹三竿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却有秋虫切切之声 耳闻虫语 刀走泥台 尽情抒怀 --如如室 ...

  • 王东声陶瓷印欣赏

    东声君寄来<中国陶瓷印·王东声>,印刷精美,一股股清气.逸气扑面而来,细细品味,运刀戛戛,神采爽朗,意味隽永.陶瓷印容易刻就,不易精微.质朴,难于自由掌控,许多时候可能是未可知的.未可预见 ...

  • 迈旅独家定制—舌尖上的南美:2019 年 6 月印加太阳节、世界最佳餐厅、卡劳尔、马丘比丘美食文化之旅

    Last Minute 舌尖上的南美:2019 年 6 月印加太阳节.世界最佳餐厅.卡劳尔.马丘比丘.美食文化之旅  行程特色: Ø 印加太阳节观礼. Ø 美洲最古老城市,世界最古老金字塔. Ø 世界 ...

  • 虚与实的辩证|如如室

    林散之老人曾云:"取所藏古今名碑佳帖,细心潜玩,都于黑处沉着,白处虚灵,黑白错综,以成其美,所谓知白守黑,此理最微,君宜领会"--虚实之间,亦篆刻法理之要也.此篇中之近作,欲以线之 ...

  • 如如室“六朝”记事

    这里的"六朝"记事, 主要记录如如室作印之 琐事.之所感.之所想 记录这些随感对近期学 习做一些总结 六 朝 临    摹 这两方临作, 我把陶印的感受嵌入了一些. 收放 陶印于我 ...

  • 学习“冥想”之自我否定|如如室

    很多时候,人通常会很自信:也有很多时候,又会不自觉的自我否定.我,便是这样. 花了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精力,做出了一个成果(暂且叫做成果),之后不久,必将迎来我的"自我否定",这似乎 ...

  • 游枣庄|如如室秦印创作1

    疫情期间,跟着老师的网课进行了一段时间秦印课题的学习,学习过程中,自然是边听课边实践,也就找些内容来刻.某日看书,看到了清代大家邓石如的一幅很长的对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