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翻浪劲、什么是整劲?

文章来源于网络

内家拳将身体分为几个部分进行盘练:开肩,开胯,开背......逐个突破。撑筋拔骨,即拉伸骨缝,抻拔大筋,拉伸量越大,骨缝间隙越大,可保持人体关节的灵活性,使人体变得更挺拔,血液循环更好。

以拨胯,开胯为主,胯是人体中节的中节。观察人的身体拧转,在没有通过专门训练之前,都是习惯于腰椎的拧转。再观动物,身上淋湿之后,将身体抖干一瞬间,是用屁股带动身体抖转的,我们称之为“虎抖毛”的劲力。我们练拳第一步就要“抖胯”,胯活了,很多劲力自然就有了。

活胯的目的是盘开胯根至膝弯的大筋,借助肩胯的反拧对拔,将“大筋”扯开,从而产生自动的皮筋弹射劲力,达到胯自动“崩弹”的效果。速度产生“外架与内脏”间的扭差,故而带动了内脏的横向“拧颤”。

在肩,则要合肋,折肋才能压肩,所以肩也跟胯一样,既有平转,也有纵向的转,同是折肋的幅度够,则可以带动内脏的翻滚,形成“翻江倒海”般的整体翻浪劲。所以,你的一个起手,落手,动的不是手,而是你的肩,是你的肋,是你的内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劲。

当你的肩与胯,联合起来运动,就形成了翻浪劲,后浪推前浪,源源不断。传统拳给人的感觉总是不那么直接,老是在摆造型,其实这都只是假像,真正的传统实战拳法,打人是非常直接的,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用上了身体所有的劲力,包括人体自身的重量。

胯与脊,一个主“横”,一个主“顺”,合则为“螺旋”。

脊柱由多个脊椎组成,用于支撑身体的支架,由于人类直立行走,脊柱呈“S”形,在发劲时,需要把脊柱调整为“弧”形,才符合发劲的状态,所以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或者用一个字形容,就是“裹”。

内脏跟脊椎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内脏如葡萄,脊柱如“藤”,内脏依附于脊柱之上,靠肌腱连接。因而内脏可上下窜动,形成“惯性力”,辅助人体的重心运动。从健康角度来讲,脊柱出问题,内脏也会受影响,脊柱强壮,内脏也会强壮。而脊柱跟两臂两腿协调发力,才称之为“整劲”,加上内脏的起落,称之为人体弹簧一点不为过,拳谱曰 “颤劲”。

胯应该怎么练?“撑胯圆裆”自然底盘稳固。然,搏击瞬息万变,单有“固”还不行,炮虽厉害,但对方是车,迂回曲折,而我必有追敌之术,方可有的放矢!于是,要胯“动”还是要胯“坚”。

“按肩以练步,圆裆以坚膝”,裆圆则步难动。“拨胯”则是以撑拉一侧胯关节,使其能够挣开骨缝,大筋崩弹而使胯能弹,两侧胯一张一驰,协同配合,则连绵不断,滔滔不绝,颤弹不已。

肋,为人体中节之中节,是一身运动之主干。风吹大树,一动无有不动,一动指的是树干,在人也就是指胯到肩一段。无有不动,指的是四肢梢节。也表明了肋在身体发劲中的重要环节。

肋,如鱼之两腮,呼吸开合之部位。肋骨齐张,进气必足,肋骨齐闭,内脏必下。两肋通过盘练,可折迭,开合如弹簧。

如狗猫之类的动物,肋部天生比人发达,开合之大,可以自咬尾巴,而我们人类经过长期的演变,早已经失去了这样的能力,所以说练拳是在返先天,一点不为过。

内家拳集鸡腿、龙腰、熊膀、虎抱头、雷声于一身。其中龙腰,有人觉得是腰部的活,其实不然,即使为龙,何以有腰呢,也可以说处处是腰,所以叫龙身更为适当。要在人体上充分体现龙身,就得让肋骨能够翻腾折迭,无所不能,不但要活,而且还要能够主动发力。

谈到龙身的发力,有人可能会讲是胯,其实除了胯部的拧转以外,还有肋的折合劲力。吃过猪排的人都知道,肋排的肌肉是长在肋弯内的,厚厚的一层,外面则是光光的骨头,用手摸一下你的肋,就明白了,此言非虚。一个人可能看起来挺瘦,但未必就会非常轻,就是因为这类型的人,肌肉长在了骨头的内层,这样的人精干有力。所以,练拳跟练健美是两回事,练拳的人要劲力,要灵活,要爆发力。

步法即身法,身动之核心在胯、在脊。以胯带步,压弹而进,此为追法。

此两者在练习中不可同时存在,拨胯则不可同时撑两胯,撑圆裆则难动胯分毫,拳中必有取舍,才可进退自如。

筋骨力与肌肉力如何区分呢?在练习中,同样一个动作,练一百下,用肌肉练,会感觉到累。用筋骨练,不但不会累,练好以后有一种浑身舒畅的感觉。在实战运用中,筋骨力出手没有任何预动,肌肉力会有明显的蹬腿发力迹象。

筋骨练习的方式有两种。如果把大筋比作琴弦,一种就是不断的紧弦,达到伸长筋骨的目的;第二种,是将琴弦崩紧,然后想办法弹动他,产生颤动,我们称之为颤劲。如果从练习的方法来区分,则一种是文练,一种是武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