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闸北公园宋教仁先生之墓
闸北公园西临共和新路,南沿洛川东路。东至平型关路,北近延长路。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沪遇刺,22日不治身亡。3月23日移柩至湖南会馆,6月26日葬于闸北象仪巷。国民党在此辟地百余亩,其中用于墓园43亩,宋墓在园中央,一红砖筑成长方形,高约2米,四周植树,习称宋公园。民国18年9月,上海特别市政府132次市政会议决议拨款修理宋园,并作为公园开放。民国35年6月5日更名为教仁公园,经全面整修后于11月18日重新开放。1950年5月28日易名闸北公园。 几十年来公园的面积不断扩大。1959年扩建时,新建园门、亭、廊、茶室、展览馆等,总投资12.1亿元。1962—1964年间先后续建了溜冰场、游船码头、阅览室。1979—1981年投资96万元再次扩建,有上海市园林管理局设计室谢家芬规划及绿化设计,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施工,重建大门,新建售品部、石桥、水榭、双亭、六角亭、园廊、驳岸等设施,并按原样修复了宋教仁墓。1985—1990年有建造长廊、宣传廊、三潭印月、大门口花坛等。
1924年6月在上海闸北群地百余亩建成宋公园(现名闸北公园),墓前方立有宋教仁先生的石雕像,作支坐侧思状,下为石座,石座上有章太炎的阳篆“渔父”二字,于右任撰书刻铭:
白话文翻译如下:
先生的死,全天下的人都感到惋惜。先生的行为,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又要如何记载呢。照实写下吧?实写有人会杀了我。扭曲事实写出来吧?这样连天都要杀我。哀叹你在九泉之下的泪水,天下人流出的鲜血,我所写的墓志,都将成为那国贼的铁证。我把它刻在空山的石碑中,期待将来有一部好的史书,将史实刻在各位的心中,将证据永存于天地。叹息!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8925190000002 宋教仁墓 民国 共和新路街道
葬宋于园内,墓呈半球形,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象征先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宋教仁搭火车赴北京,他和送行的人们于3月20日晚10时许抵达沪宁车站,这时车站上已有专为议员使用的接待室,他们就在接待室中休息。10点40分吴仲华来告,请宋上车,吴仲华先行,依次是拓鲁生、黄兴、陈劲宣、宋教仁、廖仲恺等,鱼贯而行。走至车站入口的剪票处,宋刚伸手去取收票员剪过的车票,突然一声枪响,宋就用手摸着他的腰,大叫说:“我中枪了,有刺客。”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个穿黑呢军装的矮汉子,从人群中不顾一切地窜逃。
在枪响前,另有一批送行的人是于右任等,还在议员接待室中谈话,转过头来不见了宋、黄等人,乃匆匆赶出来,拟入月台,正行进间就听到了枪声,乃跑步至入口处,恰巧遇到宋中了枪,一手摸着右腰,一手扶着黄兴。于右任这时非常镇定地说:“现在一方面要追捕凶手,一方面赶快送入医院,我去找车子。”他乃跑到车站外的停车场,找到了一辆汽车,把宋扶上汽车。一方面令留下的送行人赶快报警追凶,这边则令司机开快车送至靶子路沪宁铁路医院。
宋这时神志还很清楚,他用手把于右任的头拉到胸口,喘息地说:“我痛得很,恐怕活不下去了,现在有三件事奉托:(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和东京存的书,全部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我家很穷,老母尚在,我死后请各位替我照料;(三)请各位继续奋斗救国,勿以我为念放弃责任。”
黄兴、于右任等把宋教仁送至铁路医院,就要求医院医师会诊急救,院方乃请格尔本医师和比林哈斯医生共同诊视,认为伤势很重,必须开刀才能有望。为了争取时间,遂在12时30分送入手术室开刀,用钳子从小腹取出子弹,发现子弹有毒,虽然流血不多,可是却十分痛苦,呻吟辗转,凄苦之情,惨不忍睹。午夜2时,院方再集外科医生五人第二次开刀,把肠缝补涤洗,取出食物及污血,然后合口,几度昏厥,不过神智还算清楚,反复地说:“我为了调合南北,费尽若心,可是造谣者和一般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真死不瞑目。”
宋在病榻上曾托黄兴代拟一电,向袁世凯报告遇刺经过,3月22日清晨,宋病势恶化,双手发冷,目睛仰翻,嘴里说:“我们要集中全国力量一致对外。”延至早上4点钟,已不能言语,只以黯淡的眼睛环顾四周,作依依不舍状。黄兴、于右任、陈其美、范鹤仙等均围侍病榻旁。黄在宋耳旁大声地说:“钝初,我们会照料你的一切,你放心去吧!”宋用力睁开眼睛,眼中泛起了泪珠,慢慢慢慢地断了气。黄兴、于右任等伏尸恸哭。陈其美捶胸跌足说:“不甘心,此事真不甘心!”
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卓越的政论家,一代英豪,就这样与世长辞,他这时只有33岁,高才英年,如日中天,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这样不明不白地遭了暗杀。
悼亡挽联
宋教仁逝世后,社会各界纷纷表示痛心惋惜,当时许多名人纷纷题写挽联,一时蔚为大观。以下列出主要的几条:
孙中山(两幅)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豪杰自牢笼,数十年季子舌锋,效庄生索笔;
五丈原,一抔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洒几点苌弘血泪,向屈子招魂。
章太炎
愿君代彗孛
为我扫幽燕
公园沿围墙以白杨、榆树、柳树、香樟、泡桐、朴树、枫树、广玉兰、黄榉等高大乔木组成疏林,配植蚊母、夹竹桃、海棠、紫荆等灌木,以降低马路噪音和工厂烟尘,主要园路以速生、冠幅大的悬铃木、青桐等着荫。水边植垂柳、樱花、蔷薇、黄馨,桥畔中合欢和杜鹃,点缀四季景色。亭廊周围以海棠、松、杉等衬景。公园尤以海棠为特色,主要有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倭海棠等5个品种约1000株。
人物介绍: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钱氏宗祠位于闸北公园中部,顺着林间小道,过一座小石桥,古朴的钱氏宗祠便在眼前了。砖木结构,黛色屋檐,白色粉墙,镂空窗户,青砖门楼上“钱氏宗祠”四个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砖雕栩栩如生,据专家介绍,砖雕始于汉代,明清时期最为兴盛,该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为工具,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艺术手法精制而成,所塑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钱氏祠堂门楼的砖雕是民国初期长三角地区比较流行的江南传统风格。当时,上海地区像这样的砖雕并不少见,但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间遭损坏。
步入钱氏祠堂。推开朱红大门,院落里两棵青桐树傲然挺立,宗祠正厅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写有“春晖堂”字样。(在修饰前匾额是挂在大门上面的)穿过天井就是后堂,一排红色的木门内,隔成五间房屋,屋内有红色的立柱和房梁,梁上有精致的雕刻。东边一侧还有三间房间,两间是厨房。站在院落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祠堂的屋檐上,还装饰着龟、鹤等各式雕塑。
钱氏后人钱顺生老先生回忆:根据钱氏家谱记载,1918年钱顺生的祖父兄弟三人,出资5万两银子,修建了钱氏宗祠。据钱顺生介绍,兄弟三人因战乱从杭州移居来沪,个个不凡,从种田、做工开始,逐步购地、建房、以出租谋生,据说当年吴昌硕居住的山西北路457号的老房子就是向钱家租用的。他们中最出类拔萃的要数老二钱秀三,他是武秀才出身,1913年被著名的沙逊洋行聘为华总经理,与沪上名流如刘鸿生、虞洽卿、林康侯,艺术大师吴昌硕、苏少卿等都常有交往。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8935190000001 钱氏宗祠 民国 共和新路街道
钱氏宗祠起初是钱氏家族用来祭祀和议事的地方。1937年上海沦陷,钱氏宗祠被入侵的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后,这里长期被难民占用,原先看守祠堂的人也在抗战期间死亡。解放初期,经钱氏家族代表商议,将宗祠租给雷电冰箱修理厂使用并看管,公私合营后,钱氏宗祠被收归国有,当时钱氏家族推选代表与闸北区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该产业处理手续,成为闸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位于闸北公园位置的钱氏宗祠成为了上海陈式太极拳陈旺拳术研究会总部暨教练员培训基地。
沪北电影院是一座五层建筑,规模宏伟,其欧美式的立面建筑风格,新颖别致,与北面东方明珠建筑群遥相互应融为一体。内部装璜格调高雅,突出现代化气息和文化氛围。经营范围有电影、卡拉OK、KTV、桌球、保龄球、咖啡厅、酒楼、麦当劳、银行等。四星级硬件标准的电影厅,有630只沙发软座呈阶梯式排列的观众席和先进的放映设备及立体声JBL音响系统,给观众以宽阔的视觉效果和身临其境的音响感受,该厅配有舞台音响和灯光设施,能适宜电影、会务、演出等各种活动。沪北电影院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舒适健康的休闲生活享受,还能提供各种配套服务,是企业、学校、机关和各界人士理想的文化活动场所。
原来宋公园东南面的沈家墓地枪毙、活埋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国民党警车押来。有时候,枪响前还隐约听到有人大声高喊着什么。如今的闸北公园周边街市繁荣,车来人往,一派兴旺。南隅刑场旧址建起了沪北电影院,东侧唐家沙一带则建成了闸北游泳池。然而,作为革命烈士殉难地和纪念地,却无法找到半点信息,没有任何碑记。公园内的游人,甚至工作人员都无法指明烈士牺牲的确切位置,甚至根本不清楚有这么回事。
1956年,区工会与区体协在中山北路以南、共和新路以东筹建体育场。1957年,该场建成,定名为“上海火车头体育场”。现为上海欣铁锦物资有限公司日常管理。
“火车头体育场”内设篮球场,小型足球场个1个,标准大型足球场和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各1个,简易看台六座,能容纳3000多观众,“文化大革命”中,体育场遭到破坏。1978年,路局党委决定重新建设体育场。1980年7月开工,1986年12月竣工。现有设施:标准草皮足球场和400米跑道田径场各1个,门球场2个,篮球场1个,体育馆,健身房各1座,东西看台可容纳关注近6000人,重建后的体育场成为路局和上海地区举行定期或经常性的单项或大型比赛的基地:成为铁路职工、家属开展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健身房、长跑、武术、门球、足球、气功等项目的锻炼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是还安排市、区有关学校、体校的训练、比赛;并接待了朝鲜铁路足球队、日本国铁足球队等国外运动队的来访、集训、比赛。
-
(2015-10-29 15:15:30)
-
(2015-10-28 16:40:21)
-
(2015-10-27 14:51:30)
-
(2015-10-26 15:28:57)
-
(2015-10-25 16:21:29)
-
(2015-10-24 19:12:42)
-
(2015-10-23 15:28:52)
-
(2015-10-22 15:22:26)
-
(2015-10-21 15:54:03)
-
(2015-10-20 16: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