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系列第12篇:弱脉、散脉、细脉、伏脉的现代科学机理

继续讨论各种病脉所反映的人体身体情况。

20. 弱脉。弱脉是指脉摸起来特别细软而沉柔弱而兼有滑的脉象。弱脉多见于气血不足的虚损型体质。由于血虚不能充盈脉道,所以脉细;由于气虚则脉搏乏力,所以脉象沉软而无力。弱脉和濡脉有相似的地方,两者在脉势上均细软无力,但弱脉沉须用力重按才能按到,而濡脉浮故轻取即有,稍用力则无。弱脉与弦脉为相反的脉象。临床上,弱脉常同涩、细、数等脉兼见。《脉经》说:“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金匮要略》说:“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人体的毛孔在正常情况下开合处于平衡弹性状态,收缩和张开的力量依靠体内的元气宣发到体表上实现,如果气不足以到达体表来管理毛孔的开合,则身体很容易盗汗。

弱脉反映了人体气血不足的身体本质,其中又以阳虚和气虚为典型。《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榖,榖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上段话的意思是:人身精气的形成,主要依靠从食物五谷吸收而来。当五谷入胃后,经过消化,它的精微部分就传给了肺脏,肺通过呼吸把精微物质传递到全身,因此五脏六腑都由此而受到了营养,其中清的称为营气,浊的称为卫气,营气流行在血脉中,卫气流行于血脉外,周流全身,永不休止,营气各循行五十周之后又会合。阴阳相互贯通,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分二十五周,行于阳分亦二十五周,分为昼夜各半,所以卫气行于体外则属阳醒来,行于体内则睡眠。因此,卫气行于中午而阳气盛,称为重阳;卫气行于半夜而阴气盛,称为重阴。人体的太阴脾系统在内提供制造营气和卫气的营养物质,太阳表系统在体外,营气、卫气在体表保护人体不受外邪入侵,行阴行阳各二十五周,分为昼夜各半。夜半是阴最盛的时候,夜半以后阴气渐衰,至黎明时分阴气已尽而阳气继起,中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太阳偏西,阳气渐衰,太阳落下,阳气已尽而阴气继起,到夜半时分,营卫之气会合,人人都要入睡,叫做合阴。黎明时阴气尽而阳气又起,这样循行不止,与天地阴阳的运转道理是一致的。

很多虚劳患者经常在半夜盗汗,原因是半夜人体的体表护持之气回收于体内,营气平时素来虚弱,所以毛孔很容易失去控制而张开盗汗。

《脉经》说:“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脉弱以涩,是谓久病。病后老弱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意思是如果脉弱但脉还来得比较流利,这种情况不算太严重。如果脉弱又兼有涩象,说明津血严重亏虚,津血是人体的物质基础,如果严重亏虚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常见于久病和慢性病患者。

《濒湖脉学》主病诗云:“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弱主气虚之病。仲景曰:阳陷入阴,故恶寒发热。又云:弱主筋,沉主骨,阳浮阴弱,血虚筋急。柳氏曰:气虚则脉弱,寸弱阳虚,尺弱阴虚,关弱胃虚。”

弱脉呈现的是阴阳两虚的状态,如果肠胃功能损伤、吸收不好,肠胃就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给肺,人体通过肺的宣发到达体表的防护之气就不够,抵御外邪的能力就不足,因此身体很容易怕风怕冷。体表的防卫之气不足,身体毛孔的开合就会失调,皮肤毛孔是人体最大的散热系统,如果散热不足又会出现内热。气血对筋络的滋养不足就会出现筋骨提前萎缩。人体阴阳二气不足,心神得不到滋养很容易出现多惊。主病诗云应该健脾益气并调和营卫二气。两寸脉弱是心肺气虚的特征表现,两关脉微弱是脾胃虚弱的脉象,两尺脉弱是精血不足的表现,会出现筋膜血虚等症状。

21. 散脉。是指脉象摸起来浮、大,散,不聚焦。轻按有分散零乱之感,中按渐空,重按则无。我们经常用“聚精会神”来形容一个人的精气神,前提是有足够的“精”和“神”来会聚。如果身体的精和气已经非常虚弱,则很难将精气神聚起来。散脉反映了元气离散,胃气衰败,气血消亡,精气将绝,见于病情垂危或者慢性病状态。

《脉经》说:“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脉象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

《濒湖脉学》体状诗云:“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主病诗云:“左寸怔仲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人体是一个弹性组织,依靠气血来实现人体的弹性开合能力和释放回收能力。人体两寸脉软散,说明心肺的弹性控制力量减弱,临床上容易表现出盗汗和精神难以集中。人体关脉散,反映了脾胃弹性收缩能力很差,食物很难被吸收转化为精气神。脾还起着重要的水液运化作用,身体对水液的运化能力失常很容易出现水肿和腹部胀满。肾脉散反映了精气不能聚焦,肾气亏虚,临床常见遗尿、夜尿多、小便无力、内心恐惧,大便溏稀等状况。

生活中,很多小儿多动症、抑郁症长期患者多见散脉。结合望诊,散脉可看到眼睛空洞无神,空洞痴呆,瞳孔不集中等现象。也可表现为记忆力严重下降,做事情经常出现差错等。青少年长期迷恋游戏、熬夜晚睡也会导致精神消耗,元气匮乏,脉象上也经常会出现散脉。当精神失养后就会进一步加剧内心空虚,产生游戏、毒品上瘾等病症。人体精神失养,还会导致身体控制力降低,孕妇很容易出现早产和流产等病症。

22. 细脉。细脉是指脉管在指下感觉细小,有的形容脉细如丝,但脉起落搏指明显,能分清次数其特点是脉窄,波动小。细脉也反映了人体气血两虚,和弱脉以阳虚为典型相比,细脉主要以阴虚、血虚为特点,津血不足以充满脉管,所以出现细小。身体内水湿较重的病人,由于水湿充斥皮肤,脉管受到挤压便显得细小,但细而柔软。《脉经》云:“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

细脉经常兼有数脉,反映了人体血虚日久产生内热的状况。贫血病人,或者长时间发烧留下的后遗症,手术失血,化疗和长期服用放射性靶向药物都会导致细数脉。

细脉也可兼有沉脉,沉细脉和微脉的原理比较接近,反映人体血亏兼有阳虚,气血虚微不足以鼓动血脉。

细脉时常也兼有弦脉,弦脉反映了人体肝胆气机疏泄不足。人体肝血不足很容易导致肝气发动无力,寒邪也很容易抑制肝气,弦细脉是临床中常见的病脉,治疗也需要花较长时间。

《濒湖脉学》体状诗云:“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主病诗云:“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细脉属于古人所说的五劳七伤导致的虚劳病。人体的血脉如同自然界中的河流,河流良好的疏导和生态功能取决于河水的充足。血脉阴血不足很容易导致人体的疏泄不足,因而导致身体内积湿。湿邪很容易影响肾气的生发,导致身体积水和腰疼,肾气虚弱也会导致腰疼和遗精。两寸脉细反映了心肺供血不足,人体心肺的推动和肃降无力,会引发呕吐上逆等疾病。两关脉细反映了人体脾胃不足,脾胃缺乏阴血的滋养会运化无力,时常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两尺脉细反映了下焦血亏,下元虚冷运化无力,很容易产生遗精、泄泻等疾病。

23. 伏脉。顾名思义,是指脉潜伏隐藏起来。需要重按才能按到,感觉脉象是连着筋骨的。《脉经》说:“重按着骨,指下裁动”。伏脉反应了邪气较深程度的束缚了人体而且长期滞留,所以导致人体的脉搏鼓动无力。如果是短时间内因遭受寒邪深深束缚血脉而产生的伏脉,可采用发汗的方式祛邪鼓舞正气。如果是长时间的虚劳病所致,通常情况比较严重,通过发汗无法治愈。

《濒湖脉学》主病诗云:“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伤寒,一手脉伏曰单伏,两手脉伏曰双伏,不可以阳证见阴为诊。乃火邪内郁,不得发越,阳极似阴,故脉伏,必有大汗而解。正如久旱将雨,六合阴晦,雨后庶物皆苏之义。又有夹阴伤寒,先有伏阴在内,外复感寒,阴盛阳衰,四脉厥逆,六脉沉伏,须投姜附及灸关元,脉乃复出也。若太溪、冲阳皆无脉者,必死。《脉诀》言:徐徐发汗。洁古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皆非也。刘元宾曰:伏脉不可发汗。”

如果食用了不干净的食物,邪气入侵人体产生了类似霍乱的后果,病患频繁呕吐腹泻,很容易导致气血严重亏虚,腐败的食物积蓄在身体内导致腹痛,脉象也容易出现伏脉。身体内长期积蓄顽痰和陈寒,也会抑制人体脉搏的搏动,出现伏脉。如果人体两寸脉出现伏脉,反映了邪气郁结在上焦,经常表现出想吐又不容易吐。关脉伏反映了邪气郁结在中焦,很容易出现寒邪束缚肠胃经脉出现腹痛。脉象伏而有力,说明正气不衰,邪气力量较大,通常可能是伤寒导致,如果能用温散法发汗祛邪,有助于疾病康复。如果是伏脉又兼弱脉,说明邪气很盛,正气也衰弱,这时则不可采取发汗的方式。

作者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