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家《瓦吉姆·列宾/Vadim Repin》简介

  西贝柳斯从童年就开始学习小提琴,但14岁才正式拜师学艺。他曾写道:“我一接触到小提琴就被它完全吸引,所以今后的十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家。”到26岁时,他还想争取进入维也纳爱乐;不过到了1903年,西贝柳斯开始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时,旧日的心愿早已放弃。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在协奏曲领域中,西贝柳斯此曲可算是专为小提琴而写的。作曲家本身也是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所以非常了解小提琴的表现能力,能在传统的架构上表现新鲜的曲思;这些特色在西贝柳斯唯一的一首协奏曲中表露无遗。

  此曲的写作过程可说是一波三折。西贝柳斯由于酗酒,严重影响他的创作能力,财务上又陷入困境,引发家庭关系的紧张,更迫使他不得不将此曲的首演提前到1904年2月8日,结果根本是一场灾难。西贝柳斯自我检讨,不得不重写全曲。第一乐章全部重写,某些高难度的小提琴乐段全部舍弃、节奏性不强的第二主题改为强有力的动机、放弃松散的乐段发展、改为交响曲意味更强且结构更严谨的编曲。改写后的新曲于1905年10月19日在柏林首演,由理查施特劳斯指挥,捷克小提琴家哈里(Kare Halir)主奏。

  此曲最大的特色之一是第一乐章的荒凉感,西贝柳斯的管弦乐法令人印象深刻,一位柏林的乐评家描述:“就如冬日北欧的画家,以白色颜料的变化,造成有时令人昏昏欲睡、有时强而有力的效果”。这指的当然是开头的乐段(与原始的版本相同),迷人的主题由小提琴慢慢奏出,而乐团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则提供缓缓颤动的背景音乐,让独奏小提琴犹如从雾中出现一般;第二乐章慢板表现出热烈的抒情风格;第三乐章则是乐观进取的乐风。西贝柳斯最后修订的乐曲版本做了正确的处理,具备精炼的形式与古典的平衡,同样的特性也出现在他的《第三交响曲》中。西贝柳斯在这两首作品之后,就向后期浪漫主义告别,迈向自我表现之路,这特色在其后期的交响曲及交响诗《塔皮奥拉》中,表现无遗。

  瓦吉姆·列宾(Vadim Repin)1971年出生于苏联西伯利亚,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1岁获得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所有年龄组的金奖,并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举行了首演,1985年,年仅14岁的他,在东京,慕尼黑,柏林,赫尔辛基等城市举行了独奏巡演。一年后就荣登美国卡内基音乐厅首演。17岁即在世界顶级小提琴比赛——享有极高声誉的——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中成为年龄最小的金奖获奖者。

  此后他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乐团合作演出,包括柏林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克里夫兰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伦敦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斯卡拉歌剧院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

  他还受到以下指挥大师的青睐:阿什肯纳吉,郑明勋,夏伊、梅塔、穆蒂、拉特尔、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迪图瓦,孔隆,杨松斯等等众多指挥大师,都曾与他有过成功合作。

  他的演奏火热的激情伴随毫无瑕疵的技巧、富有诗意和动情的演奏,被评论界视为列宾特征。在为华纳古典的众多CD唱片包括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和柴可夫斯基的伟大大小提琴协奏曲;DG唱片公司的与目的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与阿格里奇合作的奏鸣曲集锦等,都是古典唱片排行榜上的经典之作。

  目前,他使用的是一把1736年由瓜内里。耶稣制作的“冯。泽尔达赫利”名琴。

  现在他除了频繁的世界巡演外,还担任了包括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等一系列顶级赛事的评委。2011年3月,他首次与中国顶级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成名作——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