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诗词的意境

诗词意境

《辞海》里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物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身处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他把诗的意境分成三格:

▲言物者为下格。

只是简单对事物进行直接描写,没有主题的升华,没有美的提炼,诗品则下矣。如,有首民歌:

头发梳得光,脸儿擦得香。 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本诗的主题也是不错的,但直接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没有铺陈,没有联想,让人读起来无味。

▲言情者中格。

是将作者自己的身心,投到强烈的感情体验之中,将意象融为一体,即把客观事物理解体验之后,化为个人感情,并经过酝酿加工所形成的境况,如千堆雪的诗《中秋问月》:

月挂中天酒未干,月圆人缺醉凭栏。 嫦娥垂问腮前泪,谁锁牛郎又一年?

由月挂中天之景与醉凭栏之活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可以想象的画面:在中秋的明月之下,主人翁醉依栏杆,抬头望月。这个人在中秋万家团圆之日,却一个人孤独地以酒自醉,为何?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他在相思之中,在思念远方的什么人。这就是将个人的感情“相思”与中天挂月、醉依栏杆联系到一起,情与景相融。

▲意境者上格,偏于言志。

即作者将物境、情境都融为自己的意识、感情,使之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三境相互融合,在抒情中表意,在明意中言情。

醉咏中秋月

携酒登楼饮桂香,何人张幕蔽穹苍? 浮槎倘使能赊我,不教玉蟾云里藏!

醉哥曾有诗云:“雄心盖世吞千盏,豪气惊天撼九州。直欲他年羞太白,年华岂许付东流。”虽有些夸张过分,但颇有东坡豪气,太白遗风!此诗题为醉咏,实为酒后真言,众人皆醉,唯吾独醒,敢问敢为,其境已臻忘我。

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我们在创作中必须掌握的。主要有:

1、以少总多。

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罗列进诗中,所以需要有一个选取、删简的过程。李东阳题的《墨竹》诗中说: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他所说的画法与诗法相通,都要讲究简洁,尤其是绝句,更要简洁。画竹不是把所有的竹叶都画出来,而是只简要地画上几片竹叶,疏朗自然,却能使人从中体会出竹子萧萧作响,满堂风雨的韵味。王安石说:“浓要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也是这个意思,从“红一点”,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万紫千红的景色。这就是“以一总万”。

2、以小见大。

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如杜牧的诗《赤壁》:

折戳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乔只是两个美女,但她们却代表着东吴政权的尊严,两个妇女如果被俘,这在战争中实在是小事,但在这里却意味着东吴政权的灭亡。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是我们在诗中经常使用的。如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里作者却要把在秋天开的菊花放到春天来开,体现作者改变现实的思想,这也是以小见大。

3、即物寓意。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如苏轼《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诗中对花影描给得很形象,而其真正的用意,却是历来小人得志,挥之不去,却之又来。又如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中说是严冬刚刚过,柳条还没有变黄,可是它却凭春风一吹,马上就猖狂起来。柳条乱舞,柳花乱飞,只知道一时蒙天蔽日,好象整个世界都是它的,哪里知道秋后还有清霜,那是它叶落枝枯的时候。这里诗人以柳作比,描画出一些善于逢迎拍、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诗中有鄙视、嘲弄、劝喻、警告,这才是作者“咏柳”的真实目的和寓意所在。

又如本人《咏尺》

万仞方成一段方,此生甘作嫁衣裳。 人前好论长和短,绝不偷从背后量。

咏小小之尺(偕音'直’),喻已甘于奉献,秉性耿直之人格。

4、虚实相生。

虚是主观思想感情,实是客观景物形象。诗中如果只有虚,就会抽象说教,没有诗味;如果只有实,就会现象罗列,没有生气、情趣。古人云:“虚者枯,实在塞”,所以要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如圈圈的《七绝自嘲》:

中庭柳影自风移,独倚窗前浑不知。 堪笑他朝谁似我,未成功业便吟诗!

中庭柳影移是写实,独倚窗前是写实,然后展开联想,“堪笑他朝谁似我”是一种想象,是虚。这种虚实结合,给人的感觉既言之有物,也诗意盎然,灵气与情趣俱现。这是前实后虚的写法。再如空影漠的《闲情》:

半世多风雨,前尘老姓名。 云中千岭暮,江上一苇轻。

前两句是写虚,感叹半世的风风雨雨,连姓名也感觉经历了苍桑。后两句写实,写千岭暮,写江上苇,其实是写闲情。这是前虚后实的写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