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又臭又长凭什么打动读者?网友:底层奋斗者的灯塔

如果有人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世界经典著作,除了让你想起保尔·柯察金,你还会想起谁?我的回答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它讲述的是陕北高原地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农村人在贫穷中艰难的活着,随着改革春风的到来,人们开始为各自的生活努力拼搏,文中诠释了每个人对生活不一样的理解。

有人曾经问道平凡的世界又臭又长,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和追捧呢?有位网友说的好:《平凡的世界》作为底层奋斗者的灯塔,书中的主角孙少平的经历更是印证了这一点。一起跟我了解一下吧。

孙少平的经历是不少70.80后奋斗者的缩影

小说中的孙少平从小与贫困、饥饿、卑微做斗争,尽管他一无所有,但他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凭借顽强的意志,一颗永远向上的生命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迎来了生的希望和稍纵即逝的爱情。在爱人牺牲之后,他再一次地鼓起生活的勇气,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平凡的世界》就像路遥的一部自传体。路遥出生于陕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为生活的艰难,7岁的他由父亲带着一路乞讨到伯父家,然后过继给伯父。路遥尝尽了贫穷带来的苦难,他深刻的理解苦难越重,战胜苦难的人及品行越难能可贵,于是创作了文学巨作《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中,无论是进城打工,还是读书,这些都是孙少平追求精神个体成长的一种方式。

小说中的超越精神对底层人民而言,是一种励志激人奋进的力量。它使正处于农村到城市的半路人不至于过于迷茫、空虚和不安。在这一意义上,《平凡的世界》再次成为温暖底层奋斗者的文学经典。

曾经,多少人和孙少平一样,决绝地要离开大山里的农村,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去生活,那时候,《平凡的世界》成为激励我们这些人的奋斗“圣经”,每一个走过苦难的人,都在感谢这部小说所带来的一生的影响。我们从土地出发,终于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困苦,拥抱了自己的未来。

但30多年后,由于乡愁话题的重燃,还有这部《平凡的世界》改编电视剧的热播,很大程度上就像一个照亮自己与过去、故乡的纠葛的镜子,能够让我们回顾这一路的匆忙。

是的,这一路上,我们走了很远很远,远到都迷失了回家的路,远到故乡沦陷的乡愁,成为每年春节的共同病症。

1991年3月,该书摘得茅盾文学奖。但不幸的是,第二年的11月17日,路遥就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而去世了。但该书的影响力依然在持续,1990年和2014年被拍成电视剧,产生了广泛反响。时至今日,在大学生图书借阅排行榜上,第一名依然是《平凡的世界》。

所以,这本书,是70、80年代中国人共同的中国梦,在这个梦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一个巨大的映照和共鸣。

《平凡的世界》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亿万读者的不朽经典

如今的潘石屹从农村穷小伙变成身价亿万的超级富豪,说起艰难的创业史,潘石屹数次哽咽。潘石屹说在他几十年人生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直放在床头,陪伴左右,每当遇到挫折,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平凡的世界》总是是给他前进的力量。

功成名就后的潘石屹依然离不开《平凡的世界》,普通并不代表平庸,《平凡的世界》带给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管你是身处逆境,还是功成名就。

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不放弃总有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