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原创】我的村庄 我的城
编者按:此文刊发于2012年4月12日香港《大公报》,写的是新建村2012年的情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特别是2017年以后,新建村已经彻底被丹江口水库淹没,成为一片汪洋。近日,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新建村又从水中露了出来,水泽与土地犬牙交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同事说,这里原名叫八里岗,意思是距离淅川老县城八里。黑石黑山,荒无人烟。新建村的人都是从老县城迁来的移民。他们的故乡原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小城。有城墙,有护城河,有南门、北门、东门、西门,有南大街、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总之,一座古城应有的东西,小城都有。这座古城建于明成化六年。几百年来,小城人在此生生息息,繁衍至今。1959年,丹江口大坝建成蓄水,小城被迫迁徙。这些眷恋故土的小城人被水赶到现在的八里岗,形成了一个新的村落,故名叫新建村。
我原本对同事的话感到疑惑。这个破败的村落住的竟然全是城里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里,城市可是乡村人的梦。哪个城市人会把自己变成乡村人?不过,同事的话很快得到了验证。在学生报名的时候,学生家住的村组名字竟然全都与小城相关。一般的村组是以地名命名的。譬如,后洼组、黑岭组什么的,或索性叫一组、二组、三组……而新建村不。新建村村组名字是以来源地命名的。北关组,西关组,南湾大队组…… 叫起来,总会让人想起小城,想起小城的大街小巷,想起小城的店铺门面,小摊小贩。
新建村的房屋虽然低矮,破旧,但是,每座房子都可以称得上是“文物”。因为,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是有几百年历史的。那些青砖,或刻有别致的图案花纹,或印有烧制的年代、用途。如:“光绪九年重修魁楼”、“明成化六年建制”等。村里的老乡说:“用祖先留下的砖木建成的房子,住在里面,心里踏实。再过五百年,这些砖瓦也许真的会成为文物呢”!
新建村耕种的地块名字也都与小城有关。像三里桥、南湾、北关、大十字等等。虽然什么建筑都没有,只是一块儿田地,但是,老乡们还是有滋有味儿地叫着。试想,几十年前,有谁能相信这人来人往的大十字竟然能长出青青的麦苗来?不过,让老乡们遗憾的是这些地全是消落地。夏天,丹江涨水,那一望无际的田地就变成了广袤无边的丹江湖。这时候,老乡们丢掉犁耙,驾起小船,转身又成了渔民。
友人说,由于南水北调,新建村人不得不再次迁徙。据说,他们迁到了1000里外的新乡。具体啥位置?不知道。我怅惘地在那片柳树林徘徊。猛然见,发现了一块断砖。我拭去上面的浮土,显出了“光绪九年”的字样。这就是淅川老县城魁星楼的青砖吆。虽然不完整,但是,我依然紧紧地把它揣到了怀里。
奥,我的村庄,我的城。这块儿断砖,凝聚着游子的情思,更凝聚着移民的奉献和回忆!(刊发于2012年4月12日香港《大公报》)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