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琐忆‖屠夫轶事

​邻人张屠夫,买猪、杀猪、卖肉……里里外外全靠自己,在寿光,把里里外外一人干活叫做“单上单下”。

张屠夫一般是上午赶集卖肉,下午走街串巷买毛猪,晚上杀猪,如此循环。

屠夫好酒,下酒菜就是猪下货,自己吃不了,偶尔还会分给左邻右舍,在那个肚子里没有油水的年代,能吃到猪下货,比过年都高兴。

杀猪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他一般都是杀完猪后开始收拾下货,搓洗大小肠,然后添水做一锅热气腾腾“朝天锅”,招呼邻居来吃下货,泡煎饼。酒足饭饱后,乘着酒兴扒猪皮。最后打一桶井水冲洗猪肉就算完活了。

院里的水井还有天然冰箱的用途,如果赶集的肉卖不完就用钩子挂着猪肉,吊在水井里,第二天掺着再卖。

那天,或许是喝多了,或许是收拾猪肉时没看仔细,等到赶集挂上猪肉时,发现半匹猪肉上有一截带屎的肠子头,想处理已经来不及了,已经有割肉的围拢上来……只见他把肠子头割下来,顺手填进了嘴里。

多年后,我们问他,肠子头滋味如何,他说了一句“像吃黑芝麻馅的汤圆”……

(寿光老卜,支持原创,图片取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 闲说湘菜32 杀猪菜

    闲说湘菜32  杀猪菜 说到杀猪菜,国人的印象是东北农村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由此延伸开来,在东北许多饭店有一道杀猪菜,似乎这是东北饮食一大特色,是东北的代表菜肴. 地道的"杀猪 ...

  • 乡情琐忆‖嫲嫲的石碾

    ​碾棚,在村子的前街.从我记事起,碾棚就只剩了下碾,没有了棚. 随着粉碎机.磨面机的到来,就"碾前冷落车马稀"了. 但也有用场! 比如俺嫲嫲,就经常在石碾上"做文章&qu ...

  • ​乡情琐忆‖挖炭泥

    小时候,虽说吃的不好,但是没饿着.因为小嘛,饭量也轻,生产队分的口粮基本就够了.父亲在外工作,省下的粮票还能补贴家用.劳力壮的就有些窘迫了,干活多,饭量大,不够吃的时候就只能细粮换粗粮的调剂,比如麦子 ...

  • 乡情琐忆‖白蒿芽·扒拉儿·烟袋杆

    ​一开春,白蒿芽就冒出来了,一到这个时节,俺嫲嫲就开始忙活开了-- 白蒿芽又叫茵陈,具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胆退黄的功效. 俺嫲嫲可不懂什么"茵陈",什么"功 ...

  • 乡情琐忆‖二大爷打猎

    ​邻居二大爷是"神枪手",一开始玩"洋铳",后来玩土炮(一种短筒土枪)再后来玩长瞄(长筒猎枪),至于什么气枪弹弓之类简直不值一提. 洋铳不像枪支,没有" ...

  • 乡情琐忆‖又是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是歌曲中唱的. "风筝"是课本或普通话中的叫法,在我们老家把风筝叫"鹞子",风筝的叫法也就最近几十年的 ...

  • 乡情琐忆‖“开火”

    ​村北有后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村子筑有圩子墙,后埠就是村庄的天然的屏障,村子有东门.西门,南门,因为有后埠阻挡,所以没有北门,后埠成了圩子墙的一部分. 后埠成东西走向.绵延一二里路,高约三丈有余.由 ...

  • 乡情琐忆‖“开火”旧事

    ​小时候"开火",(分成两队,扔石子土块,模拟战争,冲锋)把小叔的头打破了.他一露头,我正好扔过去一块硬土坷垃,正中脑门,瞬间淌血.一见血,他捂着头哭着回家了,我也吓得哭着回家. ...

  • 乡情琐忆‖儿时的棉槐条子

    ​我的童年,正逢生产队时期,那时庄外的"沟头崖岭"上都长着"棉槐". 棉槐在我们老家又叫"紫穗槐",棉槐开花是一簇簇紫色的穗子,这或许就是& ...

  • 乡情琐忆‖馏干粮化了锅

    ​记得小时候,散学时老师基本不布置作业,夏天放学早,基本就是"拔草喂猪",坡里帮不上忙,也就在家搞搞"后勤".烧烧水,馏馏干粮什么的,那时特别"稀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