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对话“新加坡之子”林子平先生

格物有张平子  艺苑观林子平          

——对话“新加坡之子”林子平先生       

刘晓林 

前记:

    1921年出生的林子平先生,自小便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因种种特殊原因不能入美术学校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的学习可以成就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前半生从事教育,退休后全力投入了艺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专注于水墨画创作,尤崇尚以写意手法描绘景物。林先生走遍了东南亚的山山水水,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作品。先生晚年的作品老辣纵横、奇崛不羁;彩墨交融,富有张力。书法、水墨画、油画的创作构成了林子平先生的艺术创作主体,他的作品兼容传统与现代;他对于推动20世纪新加坡绘画事业的发展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在新加坡的艺术史上,林子平先生作为耀眼的星座是绕不过去的彪炳所在。

    在大艺术家林子平首次来中国举办艺术展之际,在北京饭店我们拜见了先生。

刘晓林:林先生,这是我们的采访提纲,您老先大概看一下。

林子平:(仔细看后)你们搞理论的问题问得太深了,我们画画的都没有想到这些。

刘晓林:尊敬的林先生作为杰出的艺术家对新加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于2003年获得了新加坡政府颁发的对本国艺术家的最高文化成就奖项。

    整体来说,林先生所取的艺术成就主要靠自学而来,并非通过院校。请先生谈一下自学与进入院校对艺术上发展有何不同。也就是说自学与在学院的正规学习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林子平:当然有机会的话,我也希望能到学校学一些。当时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学习。在读书以外,我对图画非常有兴趣。下课以后,我就主动多学习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再学校里我的书法,图画常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也常常在一些(艺术界)的活动中得奖。这样子以来,我就更加努力。

你说自学与进修有什么不同?自学应该有自学的好处。他们说我的水墨画与别人的不同,他们说科研班从梅兰竹菊临摹开始学起,而我一开始就写生。早些我画马来西亚的咖喱岛?咖喱岛你知道吗?那就是无人的乡村。

刘晓林:是不是类似泰国的吴哥窟?

林子平:类似你们中国的西双版纳,有很多茂密的林木,非常适合做绘画题材。

刘晓林:林先生特别喜欢画树。

林子平:什么树都喜欢,树木的变化很多。我年青的时候去装裱店送画,装裱店的老板说,很多人都喜欢来看你的图画。我问看画的人们怎么讲?说图画得好吗?装裱店的老板说人家没说很好,就是说喜欢看,说你的画与其他人的题材不同,有趣味,直接表现生活。

刘晓林:据说您有一段时间对自己的水墨画自己也没有信心,直到有一次您得了国际大奖,才改变了您内心深处的想法。

林子平:是这样的,刚开始我认为我画水墨画走错了路。1977年的时候,我画了一幅关于咖喱岛的水墨画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英联邦美术联展,当时在国内的评委说我的画不中不西,不像水彩画,也不像中国画,不能入选。

刘晓林:谁知,在一位老先生的推荐下破例参展了。当时参展的都是一些顶级画家,后来您的这幅作品竟赢得了特别奖。

林子平:这个你都知道,我就不讲了。从那以后我相信我的艺术之路走对了,对画水墨画更有信心了。画画要画自己内心的画,最近几年我反复看一些国外大画家的作品,有的不太注重传统。我对传统很重视,但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画才行,要写生!

刘晓林:写生应该是绘画基础的源泉。

林子平:我喜欢写生但不是照抄。在每个地方看到花草好就画下来,可能到另一个地方再把背景画上,写生可以表达艺术的直接感受。现在我年龄大了,写生少了。现在新加坡在大发展,把老的乡村统统消灭掉,但是我喜欢把这些老的景物画下来。我画了许多反映海边渔港、老城街巷的作品。

刘晓林:通过您的画笔把以前的古老建筑遗迹画下来,很有意义!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历史价值。

林子平:现在很多人买我早期画的东西,有些作品没能自己留下来,很可惜!

刘晓林:作品留在社会也很好!

林子平:对,我也捐了不少画。

刘晓林:据说您给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捐赠大约300幅。

林子平:作品在美术馆比个人保存更好。送给美术馆其实是给人民。作品到了私人手里,可能这一代人喜欢,如果下一代人不喜欢就要卖掉了。金钱很重要,我觉得图画比金钱更重要。

刘晓林:我觉得林先生是一位非常豁达、坦然的长者。在中国美术馆您的“心向”展览开幕式上,您说过,大家不是来听我讲话的是来看我的画的。

林子平:我不喜欢讲话,本来我没打算讲。开幕式前一天主办方通知让我在开幕式上讲几句,我说不行,想到讲话我就睡不好觉。他们说那就不用讲了,谁知开幕的现场又突然提出来让我讲。

刘晓林:中国与新加坡的文化有很多相同之处,两国的人民、艺术家也自然有不少相同之处。人在宇宙中是极其缈小的,人与人的相遇、相处是极具偶然性的。今天在中国能与林先生有幸相识,并且与先生对话来大略探讨艺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对关于徐悲鸿、李可染、黄胄、叶浅予、张伯驹等先生的艺术人生做过相关的采访报道,通过对林先生的采访,我们也想让中国人民对海外的艺术家的状况有更多的了解,让更多爱好艺术的人了解林先生的艺术。

林子平:他们是真正的大师,我怎么能和他们比呢!

刘晓林:他们的艺术成就的确很高,但都已经故去了。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和艺术的代表人物。中国有句古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林先生的艺术成就也是不得了。

林子平:我的水墨画、油画、写字都共同发展。你要知道我们都是亚洲人,在艺术上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中国画(水墨画)非常注重用笔,表现线条;在这些方面与外国人比,我们会压倒他们。而西方在色彩上用的非常好,我们比不过人家。我们要学会了解自己的优势、民族特色才行。

刘晓林:中国画(水墨画)对笔墨很重视。

林子平:绘画作品要看笔墨、章法、色彩等。如果一张画水墨画在色彩、构图上不错,在笔墨上不行,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发现它没有什么味道。如果一张水墨画在色彩、构图上差一点,笔墨很不错,我们还可以看下去。当然,如果笔墨好,其他方面也好,这张画就更好了。

刘晓林:林先生的书法也非常好。我通过其他方面的了解,比如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馆长张建超先生、中国美术馆的馆长范迪安先生等人,他们对您的书法评价很高。据说相比绘画,您对自己的书法上也更侧重些。

林子平:其实我一生的许多时间是从事教育工作,在乡下做了32年的小学校长。现在想起来,觉得也虚度了不少光阴。只是我对艺术太喜欢,礼拜天我就写字画画。退休后我就拼命的写,拼命的画。

刘晓林:这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是您认为最好的作品吗?

林子平:我的这次展出主要是他们(主办方)选的,以最近(中后期)的作品为主。我画噶厘岛的作品没有在展览中出现的,那部分作品我非常喜欢的。

    书法对于艺术非常重要,尤其对于我们东方的艺术家。

刘晓林:我平时也喜欢写点字,画点画。昨晚写了一幅把先生的名字放在里面了“格物有张平子,艺苑观林子平。”送给先生。

林子平:谢谢,谢谢,你让我很过意不去。你写的很非常不错,你作品的内容也很有学问。

刘晓林:今天因为您老还有其他的事情,就先谈到这里。您作为新加坡的国宝,一定要多保重身体,在中国多走走看看。

林先生画的树非常震撼力,给人以沧桑感又充满了青春活力。一如昨天林先生在画展上讲的“人虽然年纪大了,但心还是不老的!”祝愿您老健康长寿!

林子平:谢谢!谢谢!

    访谈进行了约一个小时,我们在谈话时国家文化部的诸多人士已经在北京饭店的门外等着了。

附:

1、与林先生来不及谈论、认为访谈提纲上问得太深的问题: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我想它离不开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比如“艺”,我认为它更侧重人类的主观感情的宣泄、而“术”则更侧重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客观描述(或者说更侧重在艺术表达技法上的要求)。在林先生看来,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对于艺术本身有什么看法?艺术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过程有什么影响呢?

2、在谈话的过程中,林先生表达了对于徐悲鸿先生的敬仰;表达了对李可染、黄宾虹先生艺术的由衷“偏爱”。

(0)

相关推荐

  • “心静手闲试涂鸦——孙鸣一水墨画展”亮相书画频道美术馆

    6月17日,"心静手闲试涂鸦--孙鸣一水墨画展"在书画频道美术馆正式展出,本次展览汇集了孙鸣一水墨画精品力作近百幅.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孙鸣一将工作之余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绘 ...

  • 刘晓林:在李可染之子李庚画展的开幕致辞

    在李庚先生画展上的即席讲话 刘晓林 应该说我与李庚先生很有缘,我与他的母亲邹佩珠已相识多年. 画画很复杂,同时也很简单.画画同做其他事情一样,有三点绕不过去.即:怎样做?做什么?为什么做?其中,怎样做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5,6)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5,6) 刘晓林 五 李叔同:1905年,我母亲辞世.不久,我便东渡日本.1909年9月29日,进入了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 我曾写下了这一首词<梦>来悼念亡母,文曰: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3,4)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3,4) 刘晓林 三 李叔同:惊为天人与社会上人们的演绎不无联系.坦率地讲,一个人所取得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天赋密不可分. 自己从小就兴趣广泛,博猎群言.母亲的管教极严,七岁即随从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2)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2) 刘晓林 一 李叔同,出家前的弘一法师,风流倜傥.弘一法师,出家后的李叔同,无上清凉. 李叔同与弘一法师,同又不同.同在共享躯壳,才华卓然.不同在境界层上已然判若两人,轩辕 ...

  • 刘晓林:与天堂的父亲对话

    道是有情却无情 --与天堂的父亲对话 刘晓林 母亲在十多年前走了!父亲在去年也走了!天命不可违,只能如是想. 我与父亲应是彼此心通,他最大限度地给了我内心的空间,这令我终生最忘!一个人行走黑色的天幕下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4)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4) 刘晓林 李叔同:哦!您的书法给世人的印象一贯平和,不激不励. 弘一法师:你若仔细看,还是有不少区别的.早岁书作结体稍扁,锐气外露:中年以后的书作转为方正,严谨收敛:暮时书作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1)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1) 刘晓林 李叔同:法师所言即是!您专博兼善,既是净土宗的硕德,也是中兴律宗的一代宗师.您埋首律藏,以弘律为志. 倓虚法师曾邀您到青岛的湛山寺讲学,您以<律己>开示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0)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0) 刘晓林 李叔同:您始终信奉净土法门,念佛.礼佛是您的日课.我看过许多您的演讲和书信稿论,均以宣扬赞叹净土宗为主. 您之所以这样做,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殊原因在里面? 弘一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9) 刘晓林 弘一法师:我的皈依佛门与马一浮先生.夏丐尊先生的影响密切相关. 当时他们也在杭州. 37岁时,我在浙江省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两所学校内教音乐和图画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