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年轻的大将,曾主动要求授上将军衔,为什么没有批准?

军人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因为当一个军人就意味着流血牺牲会比其他行业大得多,而代表军人荣誉的就是军衔。因为军衔代表军人级别,它将军人的荣誉称号、待遇水平和职务等因素融为一体,兼有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及便于进行国际交往的作用。

另一方面,军衔制可以明确军中指挥关系、责任和相互关系,所以军衔非常重要,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指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同西班牙的战争中,由于法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军人的衔级开始成为一种权利,大大优于家庭出身,受人重视的是劳绩战功,而不是祖宗门第,这使得法军所向披靡,“路易十四一在边境出现,边境城市便纷纷落入法国手中。”

正因为军衔非常重要,所以各个国家对什么样的人授什么样的军衔都非常慎重,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开始了评定军衔的工作,因为军衔代表了地位和贡献,所以大多数人都希望军衔能够评高一些,“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这一句话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不过在当时授衔的时候,却也一些人认为自己的军衔评高了,主动要求自己评低一点,许光达就是其中一位。在1952年,我军军队干部评定级别的时候,他被评定为了正兵团级。到了1955年授军衔的时候,他又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当时,在得知自己将要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资历和功勋还不够,于是主动提出了降低军衔的要求,请求降为上将军衔,可是没有得到组织的批准,最终还是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许光达。

许光达于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家,在家排行第五,乳名五伢子。虽家庭困难,父母仍坚持让其读书,1916年许光达考入长沙县许家园小学读书,并取名许德华。

1919年许光达考入长沙县梨镇第一小学高小部。1921年秋许光达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在学习期间,他开阔了视野,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并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并确立了从军报国的志向。1925年5月,许光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许光达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1927年7月被党组织安排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炮兵营见习排长。南昌起义爆发的第2天,也就是8月2日,许光达奉党组织指示,脱离炮兵营,同炮兵营的六七名党员一起,秘密离开九江前往南昌,然而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南下,他们又南下追赶部队,在此过程中,他被从起义中叛逃的部队抓获,但他又在夜色掩护下逃脱。最终在宁都赶上了起义部队后卫第25师。许光达被编入第25师第75团第3营第11连当排长。

1927年10月初,起义部队在三河坝与敌激战,根据战史记载:许光达在战斗中被炮弹炸伤,与部队失去联系。直到1929年5月,许光达才在安徽芜湖找到中共党组织,被派到中央军委在上海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9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苏区作为党中央代表,从事军事斗争,并改名许光达。

1930年2月,许光达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任参谋长。7月,任红2军团第17师师长。1932年1月,洪湖地区正在执行左倾路线,很多指战员被杀害,当时左倾主义者要将许光达带回去审查,但许光达在应城战斗中身负重伤而躲过一劫。当时因苏区医疗条件差、子弹未取出被送往苏联治疗,并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中,许光达曾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后期,许光达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彭德怀对其非常欣赏。1950年4月,许光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展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而为何选许光达担任装甲兵司令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在苏联留过学,和苏联交流比较方便。

1950年9月,许光达在北京主持成立装甲兵领导机关,兼任第一所坦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校长。1951年1月,许光达深入抗美援朝前线,实地调查。回国后,组织志愿军后续坦克部队入朝作战。所以在1955年时,组织决定授他大将军衔。他知道情况后主动求降低自己的军衔,改为上将军衔,但是为什么没有批准呢?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因为他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二是参加了南昌起义,虽然在南昌起义时他仅是排长。三是政治上坚定,始终和中央保持一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四是新中国首位装甲兵司令,参加了抗美援朝。

因为装甲兵是新兴兵种,而我国的装甲兵刚刚组建,有很多事项需要和前苏联方面进行对接,而前苏联装甲坦克兵司令的军衔在大将层次,所以组织上认为装甲兵司令是大将比较好。因此综合考虑,组织并没有批准许光达的请求,最终还是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许光达从而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大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