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与方法
众所周知,高血压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病主要依靠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降压药物常存在不同程度肝肾损害的副作用,且都有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高血压病眩晕症的患者而言,部分患者用降压药治疗血压达标后,临床症状并无明显改善,甚至因不良反应而使症状加重。鉴于西医治疗高血压病尚存在一定的局限和困惑,而中医针灸治疗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少,这期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发病率与血管重建、大动脉粥样硬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肾性水钠潴留、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它与神经系统调节、血液动力学、心血管活动体液调节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有关,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研究认为,针灸可能是通过经络系统来调节体内的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来发挥降压作用,针灸能够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效地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能通过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等多方面达到降压的目的。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
针刺治疗法
针刺治疗方法简便,见效快,效力持久,不良反应少,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病。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在服药基础上主穴取穴:内关、曲池、足三里、行间、太冲;配穴取穴:肝阳上亢配阳陵泉、太阳;痰浊中阻配阴陵泉、丰隆;气血两虚配气海、关元;肾精不足配三阴交、百会。对于中度高血压患者,可予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针刺治疗,取穴:人迎、合谷、曲池、足三里、太冲,留针20分钟,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
艾灸治疗法
艾灸疗法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对于预防高血压导致的中风也有一定的作用。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在给予口服原有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艾灸治疗,选穴:肝阳上亢可取穴为曲池、太冲和涌泉;肾精不足可取穴为百会、肾俞和关元;气血亏虚可取穴为百会、中脘和足三里。每日施灸1次,每次每穴10分钟,疗程2个月。
刺络放血治疗法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在给予针刺治疗基础上(主穴取百会、印堂、神庭及双侧合谷、曲池、风池,配穴:肝肾阴虚者配太溪,气虚者配关元、足三里,痰浊者配丰隆)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先取背部阿是穴或相应华佗夹脊穴点刺出血,吸气拔罐时间约为15分钟,每次刺血1~2个部位,刺血25~35mL,每周刺络拔罐放血治疗1次。
耳穴压豆法
耳穴压豆法治疗高血压病可在给予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取穴:降压沟、神门、交感、心、肝、肾、内分泌;配穴:痰浊壅盛证选脾、枕、皮质下;肾气亏虚证或肝火亢盛证选肾、枕、皮质下。贴压后,按压0.5分钟,每次每穴约1分钟,每日按压3~5次,疗程1个月。
穴位埋线法
针对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法,取穴:血压点、心俞、肝俞、肾俞;配穴:前头痛者加太阳、印堂,后头痛者加风池,头晕者加百会,胸闷、心悸、气短者加内关。15天埋线1次,6次为1个疗程。
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法治疗高血压病一般可在给予口服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具体可选择4组穴位,交替进行敷贴。第1组:曲池、神道、筋缩、命门、京门、三阴交;第2组:厥阴俞、膈腧、膻中、中脘、足三里;第3组:心俞、肝俞、巨厥、期门、关元;第4组:魂门、肾俞、膻中、太溪、气海。在“雨水”“立冬”两时节每7天敷贴1次,连续治疗4次。
高血压病属于传统医学中“头痛”“肝风”“眩晕”等范畴,并与“中风”有一定的联系。病因多为长期忧郁恼怒、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或过嗜烟酒辛辣油腻之物而导致的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或肝肾阴虚,阴虚阳亢,发为眩晕。中医针灸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针灸治疗泻实补虚,调节阴阳平衡,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病情和缓解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