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一代名师文成郁:纯粹的书法艺术家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宗亲,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能加入咱们文家人大家庭,恳亲问祖,联谊交流,与全球文家人在一起,获取最新资讯,让我们一起传播文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联结宗族根脉、传递家国情怀!

文成郁:纯粹的书法艺术家

文成郁的出生地——状元楼

文成郁(1879~1926),字章伯,一字伯子,号倦游子,清末四川秀山(今重庆秀山)人,龙门派书体开创者。文先生一生致力传播书业,他设馆课徒,身体力行,前后有生徒数百人,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成为民国时期陕南书风的主流,著有《书法辑要》,后世广为流传。然而先生作为秀山本土书法巨擘,史料记载寥寥,事迹鲜为人知。

少时游学 

文成郁生于清朝末年,少时聪慧,才思敏捷,与人为善,其弟文成邠所作《文伯子事略》记载“生而颖悟,天性肫挚,笃於孝友,善与人交”。他从小就受到较好的私塾教育,15岁能诵古文,18岁就学于秀山凤鸣书院(今秀山县民族中学),因其敏而好学,深得当时的书院院长谭灼安、李稷勋两位先生器重。

于凤鸣书院求学的这段经历,文成郁“受辞章、攻经史、兼课八法”,丰富了知识体系,打磨了文化修养。同时,他亦是于凤鸣书院,推开了书法艺业的大门。龙门造像,是魏碑的一种字体,初识龙门造像,文成郁引以为至宝,习之废寝忘食,“不一年而书大进”。李稷勋院长擅长诗词、并工书法,他爱惜文成郁的才华,以己所长倾囊相授,是文氏早期的书法老师。

1899年,文成郁20岁时,偕其弟文成邠往游名山大川,下武陵,渡洞庭,经武昌,过大梁之墟,应顺天乡试。是时政治动荡,科举制度已名存实亡,文成郁两度自荐,未遂。于是跟从孙佩兰先生学习经史,不久后就职于洛阳府署教读。

文成郁终于有了机会,往游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亲睹龙门造像,喜不自禁。此后,他竭力搜求北魏碑、志、造像墨拓,兼攻秦、汉、魏、晋书法,勤思苦练,广泛临习。

1906年,经凤鸣书院院长谭灼安举荐,文成郁至成都,从张叔玉、沈石坪诸先生学书。由于他传统文化功底深厚,又刻苦好学,先生们倾囊相授、尽言无隐。在先辈们的启迪下,他非常注重艺术的综合修养,兼习篆隶各体,锐意攻习,终于熔铸诸家自成一体。

1914年,文成郁再次北上,前往长安做官,但因为与上官不和,弃官至汉中,于二圣庙设馆授徒。

凤鸣陕南 

文成郁旅居汉中十三年,以课馆授徒为业,有生徒数百人,陕南文化为之一变。其弟子中影响较大者有杜锡五、高道天、魏俊初、王匡九、李重甫等人,成名于汉上,驰誉于三秦。在汉中时,文成郁曾担任过陕西督军署谘议,汉中道尹、陕南镇守使两署顾问,陕南联合中学校教员。

文成郁一生崇尚节俭,不论冬夏,仅着布衣。他贤名远播,常有达官如刘积之、赖心辉、钟体道、陈树藩者慕名而来。但他接纳达官显贵,仍仅以君子之礼相待,只谈书法,不涉军政,对洒扫迎迓、阿谀奉承之事更是嗤之以鼻,清操自珍,可见一斑。

当时的汉中道尹阮贞豫,崇尚传统文化,以发扬国学为己任,是以汉中一地文风极胜,常有诗文之会,应邀者皆趋之若鹜。文人们于集会上高谈阔论、笑貌相承,期待得到阮贞豫的青睐,便可于碑林之中留墨,名垂青史。然而文成郁淡泊名利,受到邀约常常找借口不去。

有一次,阮贞豫再三邀约文成郁赴宴,文成郁推辞不掉,便作诗回应,以“我去自惭遗爱少,不得叫君似甘棠”、“寄语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等诗句劝诫阮贞豫。阮贞豫钦佩他的诚朴高风,将其诗文刻于竹林阁的碑林中,流传于世。

文成郁与章草大家王世镗交往密切,情谊深厚,曾于1919年为王之名著《稿诀集字》额题“稿诀”二字。时至今日,汉中各地仍可见到由他题写的匾额。

书艺传承

1926年,文成郁病故于成都,年48岁。去世时身无长物,仅有几页残缺的古拓傍身。1934年9月,文成郁生前珍藏的清人原著《书法秘诀》与自作《书法辑要》经弟子杜锡五校订后,合刊出版。而后人在翻印该书时多有删减,文成郁之名就更加鲜为人知了。

蔡元培先生有《题秀山文伯子先生遗墨》诗:“虎虎有生气,嚣嚣远俗尘。何须讳摹仿,特性自常新。”《遗墨》一书未见出版,有人猜测,或许是被其弟子杜锡五带往台湾了。

后世书家对文成郁遗墨不吝赞誉,认为其行草书“以简净为本,雄肆为辅,随意点画均合妙理,信手拈来皆成佳构,自成轨迹,淋漓畅快”;称赞其楷书“用笔善涩其势,深谙一波三折之妙”;评价其隶书“化古拙为平淡,寓自然之相于静穆端庄之中”。而文成郁人格之高洁,更是被后人推崇备至,认为他是“纯粹的书法艺术家”。

文成郁所著《书法辑要》一书,辑录历史上各代书论,上至东汉末年蔡邕《九势》,下至同时代的《清人论书》,按楷、行、草、隶、篆的顺序排列,内容上偏重书体演变和各体技法。虽然《书法辑要》仅为前人书论文章的辑录,但它的艺术视野更大、更广,前人著作多是对石门摩崖的考古训诂,直到《书法辑要》,才是真正进入了书法。再加上文成郁传道授业,诲人不倦,自是依照《书法辑要》之精要,可以说,《书法辑要》是真正从实践上影响了民国时期的书坛。

在文成郁为王世镗所题“稿诀”二字的拓版上,落款“蜀东文成郁”清晰可见,作为秀山本土书法大家,他的书艺起于凤鸣书院、兴于伊阙龙门、授于陕南汉中,有人评价他的字“江湖气太重”,但对于艺术家来说,江湖气代表远离铜臭味。文成郁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放浪形骸,醉心书艺,终成大家。先生已作古,后人追忆历史,一为拾遗,一为缅怀。秀山“中国书法之乡”的美称,先生留有一份底蕴。

文章来源:秀山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