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短命王朝三个大转折,历史为何如此相似

人们往往被大一统盛世王朝所吸引,忽略了某些短命朝代,史书中,也一般把这些小王朝当做反面教材,甚至不列入正朔。事实上,就像人体的器官,没有一个是多余的,这些短明朝的存在,也有其历史必然性,甚至其存在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历史上就有这么三个王朝,加起来不到七十年,存在度极低。不过,你要是把他们放进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时间轴线上观察,才发现,它们发出的光芒一点不比长寿王朝暗弱。也只有放在历史长河里纵向比较,才能发现,它们居然是遥相呼应的一体,共同作用,形成历史发展的三个拐点!

这三个王朝是:二世而亡的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历时十四年;一世而终的新朝(公元9年—23年),历时十四年;二世而灭的隋朝(公元581年—619年),历时三十八年。三个王朝合计五位皇帝,六十六年,其中新朝及其皇帝王莽,还不被列入正朔王朝。

为什么把这三个小王朝放在一起比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我们先将三个小王朝,及前后朝代排序:周朝—秦朝—西汉—新朝—东汉及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将东汉与魏晋南北朝视作一体,理由后面会陈述。

三个王朝是四大选举制度的历史拐点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周朝的世卿世禄制、西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唐朝的科举制。东汉的荐举制,是从察举制向九品中正制过渡阶段,可以忽略不讨论。

我们发现,三个小王朝,居然正好是四大选举制度的分界点或过渡阶段,如此巧合必有玄机!

官员是古代社会的统治阶层,什么样的选举制度,决定了统治阶层的特定人群,是一个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塑形。

1. 四种选举制度的差异

①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可以简称为“世袭制”,即父子相传。卿,是指卿大夫职位;禄,是指对应的待遇。按照周公制定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规定,人群被分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几个阶层,从“士”以上都叫贵族,贵族的官职和待遇是世袭的。

②察举

察,就是考察、考核;举,就是举荐、推荐。察举制,就是由地方官员推举,经中央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的一种选拔制度。

③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它由中正官,对官员和备选人员,按“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和“行状”(即个人品行和才能),进行综合评定排序,分九等。官员的任免和升迁,就以评定的等级为依据。

④科举制

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公开录取的官员选拔制度。科,是指考试类别,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种。

2. 选拔制度的变革就是政治制度的革命

①察举制革掉了贵族阶级的命

很显然,察举制是世卿世禄制的一次巨大进步,它脱离了阶级特性,所有的平民都有资格被察举,从而废除了贵族的特权。

②九品中正制革掉了寒门士族的命

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以个人才能和品行考核为主,以家庭背景为辅。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家世”成了最主要的指标,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状况,形成貌似公平的不公平,从此寒门士族只能依附于豪门士族。

③科举制革掉了门阀士族的命

门阀士族就是豪门士族集团的升级版,他们不光垄断了选举权,还形成强大的政治集团,甚至掌控军权,对皇权形成威胁。

三个王朝灭亡的玄机:三次看不见的战争

由选举制度决定,以秦朝、新朝和隋朝为分界点,形成四大左右皇权的政治力量。

1. 四大政治势力

①宗族势力

宗族势力,是指由王室或皇室家族血亲势力,构成的政治集团。西周是也称公室势力。

②士族势力

西汉之后的士族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族概念不同,这里仅指以读书做官为目的的儒生集团。

③门阀势力

在门阀集团之前,有一个概念叫“豪门士族”,所谓豪门士族就是职业读书做官的世家大族,比如孔家。豪门士族集团世代为官,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豪门士族集团之间相互联姻,构成政治集团,强大到足以影响上层建筑,由此形成门阀集团。

④庶族势力

这里的“庶族”也与春秋战国的概念不同,仅指没有政治特权的寒门士族家庭,与之对应的就是豪门士族集团和门阀集团。

2. 三次政治战争亡了三个朝代

四股政治力量的更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我们对所有历史事件的解读,都离不开政治势力这个大背景。很显然,政治势力的更替没有仁慈,三个王朝的短命,就是政治力量角逐的牺牲品。

①秦朝:士族集团代替宗室势力

在秦统一六国前的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就是对宗族势力的切割术。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变法,它的核心成果就是,彻底摧毁了宗法制决定的社会层阶式结构,从而以编户齐民的模式,形成皇(王)权独尊的独裁统治。

但是,任何一股政治势力退出历史舞台绝非易事,死灰复燃几乎是常态。秦统一六国后的形势更复杂,皇权除了赢氏贵族外,还要面对六国王室后裔。

秦始皇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就是对宗族势力的否定和压制。胡亥杀戮赢氏贵族,不能仅仅看作是个人的品行问题,而是对宗族势力抬头的强力打压。

秦朝在打压宗室势力的同时,始终没有认清一个问题:谁是皇权的拥趸。秦始皇错误地认为,商鞅之法就是护法金刚。事实证明,法律体系下的吏治结构很脆弱。

秦朝真的是亡于严刑峻法吗?史料表明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秦法并不像史书说的那样残酷,甚至还很人道。陈胜吴广也绝不是农民,他们的身份其实是士族。

真相是,秦朝亡于宗室势力和士族势力的联合打击,亡于皇权支撑势力的缺失;刘邦的胜利,是士族阶级与宗室势力,在“利益二次分配”中笑到了最后!

这里的宗室是泛概念的宗室,统指七国贵族后裔,包括项羽在内。士族阶级包括韩信、萧何、陈平、陈胜、吴广、张耳等人,也包括刘邦。很多人认为刘邦是农民,错了,刘邦是士族小地主阶级。

所以,秦朝是被宗室贵族和士族阶级联合消灭的,最后以刘邦为首的士族阶级,又打败了项羽为首的贵族阶级。

从此,中国进入一个士族阶级统治时期。

②新朝:士族集团豪门化裂变

西汉的士族阶级有一个概念上的演化,最早是指读书人的泛称,后来演变为儒家仕子的专有名词。

历史上一直说王莽篡汉,其实这个充满道德否定的概念,掩盖了我们对历史真相的探索。准确的说法是,儒家士族精英阶层与外戚势力的融合,选中了王莽作为利益代言人,把王莽推上了皇位。

儒家士族精英阶层的形成,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也是儒家士族阶级豪门化的过渡期。

自从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显学,以及汉帝国选择了儒家思想独大,它带来两个结果,一是百家废黜,二是儒家士族内部裂化,并催生了豪门士族集团的诞生。

新朝的精英儒生政治,损害了豪门化的士族集团利益。改革的失败所导致的社会动荡,又进一步推进了豪门士族集团的迅速成长,以及他们与皇权之间的矛盾。

新朝末年的豪门士族集团,包括刘秀等宗族后裔(宗族与士族集团的融合)、隗嚣、公孙述、窦融等一大批地方士族武装割据势力。刘秀的成功,在于他看到了豪门士族集团的强大,构建了以豪门士族集团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政治模式,从而获得了这个政治势力的拥护。

王莽的错误在于,他跟秦始皇一样,没有找到皇权的拥护势力,错把儒生精英份子当做政治势力基础,反而忽视了从士族集团进化分裂出来的士族豪门集团。

这就是新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限于篇幅,不叙述士族豪门集团向门阀集团的演化。

③隋朝:庶族集团顶替门阀集团

门阀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垄断,就像商业领域的托拉斯。因而门阀集团可以制定政治规则,乃至废立皇帝,甚至改朝换代。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就是一段门阀士族玩弄皇权的历史。司马氏代曹魏、刘宋代晋、北周代西魏、隋代北周等等,无一不是门阀士族集团“圆桌会议”的结果。

为何会不断出现朝代更迭?理由很简单,屁股决定脑袋,每一位上台的皇帝,都不愿意做门阀集团的傀儡,都想干掉门阀集团,从而一劳永逸地解除隐患,矛盾由此开始。

隋文帝杨坚是关陇门阀集团成员之一,正是在关陇集团的“圆桌会议”上,杨坚龙袍加身。同样,杨坚上台后,就立刻成了关陇集团的对立面。

隋炀帝杨广正是秉承杨坚遗志,接过父亲的枪,对关陇集团开火。杨广编织的火力网很猛,迁都、征伐、修运河、建漕运、行科举等等,看不懂历史的人,误以为这些事没有关联,其实不是,它们都是围绕与关陇集团割裂这个目标进行的。

比如迁都,其目的就是政治中心东移,摆脱关陇集团的大本营。又比如科举制度,前面说过其本质就是革门阀集团的命。

九品中正制发展到最后,已经完全忽略了“行状”,只看“家世”,从而变成了门阀集团的保护伞,演变成了“类世卿世禄”。

所谓的隋炀帝众叛亲离,说白了就是他与门阀集团撕破了脸!包括李渊家族、宇文家族、高氏家族等关陇集团成员,都选择了抛弃杨广。

同样,隋炀帝在与门阀集团开火前,依然没有找到皇权的拥趸,也是在拥护势力缺位的情况下,力不能敌。

这就是隋朝灭亡的根源。

如何看待嬴政、王莽、杨广的千年骂名

由上可知,嬴政、王莽和杨广,都是与政治势力斗争的失败者,只是失败的方式略有不同而已。那么,我们怎么看待嬴政、王莽和杨广的千古骂名呢?

首先,这三位皇帝的政治理想应该值得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努力,也应该得到正面评价。

秦始皇的理想蓝图,是把社会建成一部精密的机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零部件,零部件的运行规则,由法律决定。在这个社会里,只有一个特权人物——皇帝。

所以,他架构的是一个冰冷的吏治社会,所有官员都是法律的看门狗,所有国民都是按部就班地生活。很显然,这是对宗法制全面否定后,当时的治国理念进入沙漠化状态,不光是他个人的责任。

同样,王莽也是一个理想远大的政治家,他一直致力于公有化改革,试图消灭特权阶级,恢复西周初年,乃至原始的大公社会。这种乌托邦理想,其实是那个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体反思成果,是一群儒家精英分子的“智慧集中”。

所以,我们必须对王莽这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杨广的改革更无可厚非,门阀集团确实已经发展到了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程度。只是杨广采取了不恰当的措施,不顾现实环境的约束,企图以激进的方式一举达成目标。岂不知,门阀集团的实力,是四百年历史的沉淀,冰冻三尺,一日阳光的威力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方法不当的失败,就把他打入另册。

其次,我们不能以古人的立场看待历史,人云亦云。

社会是发展的,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看待同一个历史事件,应该有不同的视角,我们读到的历史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审视的角度,要学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

比如,贬低秦始皇,明显是士族阶级的立场,今天我们还有士族阶级吗?我们还有多少与士族阶级等同的历史价值观?

再比如王莽不被正朔承认,是因为刘秀出于验证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需要,只能将新朝这段历史抹去。请问,我们今天还身在东汉吗?为何陷进去拔不出来呢?

同样杨广被污损,是因为门阀集团依然在李唐生存了很久,李唐家族本也是门阀士族集团成员。所以,他们必须妖化杨广。我们还有必要与李唐保持高度一致吗?

客观地看,这三位都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值得后人尊敬。我们也不否认他们的失败,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甚至灾难。

结束语

三个短命王朝,就是中国历史的三个拐点,将它们连成一体,就是一部中国士族阶级的奋斗史。秦朝开启了士族阶级进仕的法门;新朝催生了士族阶级的裂化,并孕育了豪门士族集团;隋朝则奠定了庶族阶级长久不衰的历史地位。

秤砣虽小压千斤,三个短命王朝跟汉唐一样,足以光照千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