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姓还是兰姓,姓氏文化史上遗留的特殊问题——作者:冯志亮
蓝
蓝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六十四位,主要分布于两广地区。兰姓本为蓝姓,是简化字导致的谬误。当今蓝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2%,总人口大约有96万。
得姓始祖姬蓝。姬姓,郑氏,名蓝,即郑穆公。公元前八零六年,周宣王把同父异母少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称郑桓公,为西周最后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下传至公元前六二七年,郑穆公即位。传说穆公之母生穆公时,梦见天使手执一株蓝草,异常恭敬的赠予她,其时幽香扑鼻,醒来似乎余味无穷,不久产下一子,遂将其子取名为蓝。姬蓝在位二十二年,死后谥号为穆,史称郑穆公。其支庶有以王父之名为氏者,称蓝氏,故其后世子孙尊姬蓝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蓝的本义是草名,是一种被称为蓝靛、蓼蓝的植物。由蓝草榨出的草汁,是一种可做染料的汁液。据说,我国早在商朝时已有用植物汁液染布的技术。
最早种植蓝靛草、使用草汁染布、穿蓝衣的氏族称蓝人,蓝人以蓝靛草为氏族的名称和图腾,并作为族徽,居住过的地方带有蓝字,并以蓝名山和水,建立的城堡称蓝邑,最终出现蓝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蓝姓的起源主要有两支:芈姓和赢姓。
第一支源出芈姓。春秋楚昭王时,楚公族人亹为蓝县尹,故地在今湖北宜城东南,后裔以邑名为氏,芈姓蓝氏有25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嬴姓。战国梁惠王时,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故地在今陕西蓝田西,向子孙以封地名为氏。赢姓蓝氏的历史有2300多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蓝姓的组成比较复杂,外族血液加人蓝姓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开始,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
蓝人与楚地的土著结合,形成瑶族大姓蓝姓。由瑶族分出一支与东南的土著结合,形成畲族大姓蓝姓。另一支蓝人与苗人结合形成苗族大姓蓝姓。其中很大一部分混合蓝姓,经汉晋,唐宋时期汉化潮流中成为南方蓝姓汉族,并成为当今蓝姓的主力。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蓝姓首先活动于山东地区,那里是蓝姓先民蓝夷的发源地,后向西迁移,经河北到山西,渡黄河分别进人陕西和河南。到春秋末,蓝姓已分布于湖北。秦汉时期,蓝姓流动 多样化,与南岭地区的苗瑶先民关系密切。到隋唐时,蓝姓已经分布于南方各地,清初蓝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蓝姓大约有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在全国分布主要分布于广东、河南、湖南,此三省蓝姓大约占了蓝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安徽、四川、浙江等省。全国形成了广东、湖南、河南纵向连接的蓝姓人口聚集区。广东为蓝姓第一大省,约占蓝姓总人口的26%。
明朝时期,蓝姓大约有42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在全国的 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广西、江西,此三地蓝姓大约占蓝姓总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山东、广东,湖北,河南、湖南、四川,安徽等省。福建为蓝姓第一大省,约占蓝姓总人口的25%。
宋元明期间,其人口的流动主要由中原向东南和向南移动,南岭、武夷山以南地区为蓝姓人口聚集地。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蓝姓人口约有96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2%,为全国第一百六十四位姓氏。
自宋朝至今1000余年,蓝姓人口的增加率呈Ⅴ形,这也反映了南方苗瑶蓝姓人群汉化的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两省区,两地大约占蓝姓总人口的65.1%;其次分布于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台湾,这五省又集中了蓝姓总人口的23.8%。
广西占蓝姓总人口的 42.5%,为当代蓝姓第一大省区。目前,蓝姓人口的分布呈现以广西为中心并沿海岸向外散布的特征。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蓝姓的郡望有中山、东莞、汝南。蓝姓以戒君为其堂号。
“戒君”堂号出于春秋蓝尹亹。伍子胥破楚都城野城,昭王逃奔中遇蓝尹亹的船,但蓝尹拒绝让昭王上船。当昭王复国后,蓝尹求见,昭王大怒,要杀他。蓝尹亹说:“过去我不肯让你上船,是警戒你,今天求见,是看你的作风改了没有!如果仍旧不改,楚国就完了!我的命有什么可惜的呢?”昭王听后,又重用了蓝尹亹,而且把楚国治理得很强大。
2、宗祠楹联
衡文望重;讨贼功高。
福州望重;泉郡名高。
濠梁仙侣;浙派画家。
3、族规家训
敦孝悌以序混伦(对兄弟要亲爱,对父母应孝敬)。
敬长辈以明恭顺(尊敬长辈,爱护幼小)。
谨闺门以端风化(子女言行要注意合乎礼仪规范,婚配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亲宗族以厚一本(宗族要团结,不欺同姓,不背祖)。
和姻邻以息争讼(团结亲属、乡邻,以和为贵,不与人争斗)。
恤孤弱以广慈惠(对孤弱者要同情、帮扶,不倚强凌弱)。
读诗书以训子弟(教育子女要读书,才能明事理)。
择交游以慎习染(交朋友要志诚,以免沾染恶习)。
禁赌博以保身家(赌博是败家、废业、毁己的恶源)。
戒言斗以全躯命(不要背后说人是非,与人相争相斗要说情说理,善听人劝解,冤家宜解不宜结)。
务本业以足衣食(干任何事业都要勤俭发奋,才能丰衣足食)。
早输纳以免催科(及时缴纳税款)。
节浮费以备不虞(勤俭节约是根本,有时当思无时,有备无患)。
禁盗伐以培风龙(禁止偷盗和滥伐树木,保护林木,使之枝繁叶茂,培育风水)。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蓝姓族谱136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蓝姓历代名人34名,占总名人数的0.075%,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九十三位。
蓝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并列排在第一百五十八位;蓝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5%,并列排在第二百一十一位;蓝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59%,并列排在第一百八十四位。
蓝姓历代被载入史册名人:春秋时楚国蓝尹亹;战国时中山国相蓝诸君;北宋邕州观察使蓝继宗,进士博士蓝奎;明朝大将军、凉国公蓝玉,河南道监察御史蓝田;明清之际浙派名画家蓝瑛;清朝诗人蓝涟,诗文家、广州知府蓝鼎元,江南提督蓝元枚;清末民初北伐军总司令、靖国军鄂西联军总司令蓝天蔚。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原宗教学院)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两百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