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写给僧人换银子的书法,“长枪大戟”真霸气

黄庭坚是“宋四家”中的一位,这已经证明了他的书法水准与地位。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黄庭坚书法有几种类型,一是小字行楷手札,二是大字草书,三是大字行书。其中,大字行书、草书最具个性,笔画开张似“长枪大戟”,霸气十足。

黄庭坚

《华严疏卷》是黄庭坚大字行书的代表作,为宋元祐五年(1090年)左右写给化缘僧人换取银两的作品,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帖不同于《松风阁诗》《经伏波神祠》等率意之作,庄肃典重,颇得颜真卿书法的遗韵。

黄庭坚《华严经疏卷》

《华严疏卷》用笔沉凝浑厚,笔势遒健,行笔以中锋为主,肥中有骨,瘦而不弱,富有篆籀气;结字注重夸张,善于制造矛盾,纵伸横逸,长笔外拓,揖让有序,欹侧险峻而不失稳重;章法上,行距开阔,字距茂密,字形长短互补,收放合度,富有节奏感,张扬而不失内敛与和谐。

局部1

此帖无论是笔画的形态还是结字之法,都和颜真卿的书法有相似之处,如“人、又股”等字中的捺画一波三折,曲尽其妙,“持、可”等字中的竖钩呈外拓之状、张力十足,“鹭、者”等字的转折圆转流畅,遒劲浑厚;“作、疏、缘、此”等字结体无中宫敛结、四周放射之态,端庄宽博,古意盎然。

有很多书法爱好者不太喜欢黄庭坚的书法,觉得黄庭坚的字风格太强烈,也有人认为黄庭坚的字伸展太强烈,有刻意作做的成分。黄庭坚的书法,在“宋四家”之中的确是风格最为突出的一个,但正是这种突出的特点,才让他有了独特的价值。

局部2

要学习、临摹黄庭坚的行书,《华严经疏卷》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此帖是他比较成熟的作品,且当年他在写这一作品时,无论气力、精力都处于盛年期,所以整幅作品神完气足、元气充沛。

临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多下力气:

1.黄庭坚由“长年荡桨,群丁拨棹”而悟到用笔之法,如荡桨、如撑舟,沉着痛快,气魄宏大,所以,我们必须深谙其笔法,否则易失神采。

局部3

2.短横起笔多露锋起笔,简洁快捷。长横逆行,起笔时而顺锋,时而逆锋,时而切笔,果断爽利,行至中间轻提,收笔回锋略顿,承上启下。此帖中“五、孟、唤、下、与”等字的长横为各自的主笔,临习时在把握其起收形态的同时,还应注意其倾斜度及行笔过程中的变化,不可草率为之。

3.声、郎、佛、千”等字的竖画是此帖中的点睛之笔,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或正或斜,或露或藏,起到了调节节奏、开阔空间之效果。临习时应注重变化,切忌雷同。

局部4

4、此帖的撇画、捺画特点鲜明,撇画多劲直含蓄,捺画多屈曲饱满。因此,临此帖时应注意行笔的节奏,避免生硬、臃肿。

5、转折处方圆兼有,如“西、百”等字的转折为圆笔,“巽、助”等字的转折则为方笔,临习应观察细致,不能混淆。

6、此帖中“健、里、儿、光、来”等字中宫敛结、四周放射,这是黄庭坚书法结体的典型特征。临习时应将此类字与帖中内松外紧、平正宽博的字进行区分,熟练掌握这一结字特点。此外,还应注意字中的错位与揖让,如“唤”字左高、右低,巧妙穿插,生动有趣。

局部

7、此帖行距大于字距,字的大小、长短、粗细、正斜对比强烈,且偶尔穿插运用草书,以提高其节奏感和丰富性。临习时应有全盘意识,才能掌握此帖的章法特点及神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