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珍紫砂壶越来越走俏
到现在周桂珍依然认为,紫砂的传统是一门大课,每当提炼一次,理解也加深一层。她想到早年人家用模具轻而易举地制作,而顾老不允许用模具做,必须用手工。仅仅是壶盖是模具压出来的,壶嘴、壶把等其他东西都是全手工的。当50多年过去,在总时间和总数量上的积累,使得她在技术层面上获得质的飞跃,不仅作品广受欢迎,而且获得无数个“大师”的头衔。此时,她更加意识到当年顾老的苦心孤诣和先见之明。“我的概念里,要成为大家,或者成为一个成功之人,当你刚一进入紫砂行业,在基础没有、根基不牢的情况下,必须通过非常用功、仔细认真地在传统工艺上下功夫。”她相信,只有通过严格的磨炼过程才能获得长进,一切取巧的想法都是幼稚的。她回忆起顾老曾经将一个个传统壶型教授给自己的情形,其中造型精致的僧帽壶让她印象深刻。
宜兴,这个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的紫砂圣 地,五百余年来孕育出不少紫砂界的名家,使紫砂艺术驰名中外。一九四三年这里风景秀丽的江南小镇──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又有一位紫砂陶手诞生了,她就是周桂珍。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早期拜师王寅春和顾景舟先生,退休后定居北京。40余年的创造生涯,使她在紫砂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获得高 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由于作品的出类拔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看中了周桂珍,认为她能成为紫砂制作的中坚之才,经常亲自指导她。周桂珍回忆说:“顾老从工具的制作、工艺的诀窍到造型的分析,事无巨细,对我悉心教导,使我的技艺提高得很快。”
近些年来,周桂珍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大家有目共睹,2011年一件《周桂珍高线三足套壶》以761万元成 交;2012年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专场上,周桂珍的《近民国三十七年紫砂壶》以1166万港元成 交;2013年在中国保利夜场拍卖中,周桂珍《六方壶》以1368万元成 交;这些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周桂珍紫砂壶价格的基本走势。
周桂珍创作的玉匏提梁壶造型取自然形态的大葫芦,壶身丰硕饱满,提梁取三叉形藤蔓,而不是纯自然形态。它的加工手法与壶身一致,壶盖取葫芦顶部平剖,壶摘即取葫芦的蒂蔓,壶嘴微弯,如一截短藤。综观整体,造型在似真非真之间,使你一眼就可以感到这是一个大葫芦的造型,但又使你感到这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真正的葫芦,而且周大师也并非心于刻意摹真。正是由于这些匠心独运的手法和艺术处理,才使这件作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妙境。做这种藤蔓三叉的提梁,前人早已有过,但前人很多作品未能解决好形似与神似的问题,致在壶身、壶盖、提梁与壶嘴的处理上,都不能达到和谐统一、形神兼似。周桂珍的这件作品,不仅造型上的美观适度,而且制作艺术上也是既严谨而又简净,即工细到让你感觉不出它的工细,造型简练、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而“大匠不雕”,正是这种风度。
人如其壶,壶如其人,桂珍完全是大男人气质,不求纤巧,不加无谓的雕琢,她造壶完全继承了紫砂传统造型及工艺制作的精髓,并体现着传统基础上再创造的发扬、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