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 詹仕华作品:三月春风走酉阳之二
上期链接:
酉阳画廊乌江
告别龚滩,我们的船行驶在乌江里,青山奇峰倒映江中,山在水中,水在天上,乌江如诗如画一般,妙不可言。我们的船好似在画廊龙洞间穿行,听得见四周铮铮淙淙的落泉声。江水如染,伴着三月的春风,江畔传来深情的歌声:欢迎贵客来吔/把乌江美丽的画卷展开/云雾中露出我土家苗寨……我们的船行驶在碧玉般的乌江里,穿行在优美的民歌声中,心里甜甜的、美美的,人们都赞叹:乌江真美!
导游指着对岸两道宽十来米,高数十丈的擎天石柱形成的窝状天空说,这叫月亮窝,是月亮升起沉落栖息的地方。我们叹息着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导游接着指着阿蓬江侧山崖一级级排列陡崖之上的石水田说,这叫“仙人田”,共四十九丘。我们抬头望去,汩汩的水流正沿着一道道田埂,浸润着一方方“仙田”。导游说,据传很久之前,这里住着母子二人,有一年,时逢天旱无收,交不起租,贫病交加的母亲卧床不起。一夜,有一女子给儿子托梦说,叫他到仙人田旁的洞里背米。他照女子所指到达洞里,真的看见一袋白米,便背回家中。后来被财主知道了,财主带着家丁赶往洞里抢米。梳妆的女子见来了恶霸,反手将梳头的梳子甩向对面的山岩,飞身而出,把财主卷进了江中,随之关闭了洞门,梳子也化为了梳子岩。从此,这里就只见水田,不见了稻谷,“仙人田”也荒芜了。
晴空下,仙人田和梳子岩都耀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被似真似幻的景致吸引着,浮想连翩,赞叹着乌江山川的奇特。
陪我们同行的《酉阳报》总编说,十多年前,他在沿江的一所学校教书,江对岸贵州沿河的表哥家的亲人病了,他们乘船赶到大山深处的村里,看见十来岁的姑娘和男孩赤身裸体,没有衣裤穿。那里的学生上学,自己背着柴禾和铝锅,中午一排排地在学校的院坡上做饭,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他说,过去这山里人生活不容易啊!
我们心情沉重地望着沿江的青山和滔滔的乌江。希望那样的日子永远远去。烟雾迷漓中,对面山中传来《山歌好唱口难开》的歌声:山歌好唱口难开/宁青好吃树难栽/大米好吃田难办/鲜鱼好吃网难抬……随着歌声,我们看见,旧楼仍在,但两岸新楼幢幢,街市蜿蜒,羊立崖畔,牛饮江边,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总编说,如今这里人们的日子变好了,乌江也变美了。
我们深深地向乌江更加美好的明天祝福!
龙谭的记忆
我们到龙潭是在飘洒的细雨中。
龙潭古镇,过去是川东酉阳人出武陵走洞庭的必经之路,被称为“货龙潭”,是一个繁华的水陸码头,这里不光是水陸要冲,也有着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个了不起的人物。
迎着风雨,我们参观了革命先驱赵世炎的故居。处身大山深处的赵世炎,早在上世纪的“五.四”运动时期,就是“五.四”运动领导核心人物之一。后来在李大钊、陈独秀支持下,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的主要领袖人物,我们熟知的蔡和森、向警予、朱德、周恩来、陈毅、王若飞等都是当时的主要成员。
后来赵世炎在上海领导工人武装起义和工人运动时被叛徒出卖,在上海枫林桥畔英勇就义,年仅26岁。
这位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先驱,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为民族的兴旺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真不愧是华夏的伟男儿。
龙潭古镇弯弯的小巷,饱经岁月蒼桑的木楼,在细雨中显得幽深闪着神秘的色彩,纵横的街道,虎踞龙盘般隐没在暮色里,沉稳雄劲,让人感觉,这里的确是藏龙卧虎之地!
龙潭不仅是赵世炎的故里,也是前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母亲赵君陶的家乡,是瞿秋白夫人王剑虹的出生地,是孙中山总统府秘书王勃山的故里,是原北京市委第二书记、中共华北局书记刘仁的家乡。
1934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的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的8千健儿在这里的南腰界山上建立了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了黔东苏维埃特区,让反动派胆颤心惊,革命之火映红了这里的山山水水。
大江藏蛟龙,深山育苍鹰,这就是酉阳。酉阳是一块厚重而伟大的土地。
细雨中,古镇已点点灯光。我和文友们漫步在古镇的街巷里,感觉着古镇的气息;街巷飘溢饭菜的芳香,有的打开了室灯,有的倚门盼望儿女晚归,古镇人沉浸在氤氲的暮色里。晚风徐徐,街巷里流淌出动情的歌声:
高高八面山/青青酉水河/是我可爱的故乡/木叶满山响/情歌随风飘/伴随酉水长流淌……
歌声在夜色里飘扬,如细细的雨丝在我们心头缠绕。
我们来到八角井边,这口世世代代养育龙潭人的古井,见证着龙谭的兴衰和变迁。尽管龙潭古镇披着岁月的风尘,小巷石板路上还留存岁月的痕印,但龙潭古镇新区己新楼林立,旧貌新颜,它象征着龙潭人生活的变化和日子的富足。
八角井旁的立壁上有一行字,在暮霭里吸引着我的目光: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恩师的培育之恩。这是一位台湾同胞留下的。
面对今天的日子,他的话语体现着人们的心声,也提醒我们:今天的美好,我们不能忘记为我们舍身忘死的先烈,为民族繁荣兴盛出生入死的人们,我们得记住酉阳龙潭对历史和今天的贡献。我们衷心祝愿龙潭明天更好!
本栏目主编:沈曼妮
作者简介:詹仕華,从边关到平原。在《解放军文艺》、《昆仑》、《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南军事文学》、《四川文学》、美国《新大陸》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数百篇首作品;出版作品集《从边关到平原》、《我的圣地雪域》等。先后获西藏自治区年度优秀作品奖,全国第二届青年诗歌节奖,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文艺家》杂志征文奖,四川散文奖,中国作家杂志社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学会征文一等奖,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品集一等奖等。作品收入数十种选集。现居四川德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