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赋的孩子,满足这5个条件,父母可以靠棍棒打成材!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国的千年古训,在时代文明高度进步的今天,每位父母几乎都知道孩子是不能打的,其实,棍棒教育确实有它的道理,只不过什么样的孩子能打,什么情况下才能打,是需要了解孩子的天赋属性和时机的。

打对了,孩子就能成材,打错了,孩子的一生都毁了。

  1. 一块尿垫,让父女之间成了冤家

昨天在一则女性节目里,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向采访者哭诉:

“我爸是个很抠的人。我爷爷生病住院,所有的费用都有公费医疗报销,他一分钱也不用出,只是一些个人用品需要自己配备,当时我爸爸让我去给我爷爷买尿垫,我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我也买回来了。

“后来我爸看我不高兴,就说我小气,说我这么点儿钱都舍不得花,说我抠门。我小时候就是被我爸骂大的,过去我从来不敢顶撞我爸,但是这一次,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跟我爸吵起来了,

“那一年我奶奶要装空调,他左算计右算计,最后算计了半个月,不了了之了,他不抠门儿吗?我小时候只要不顺他的意,他就会打我,但是我现在都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我还怕他干什么?我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抖落出来了,我爸气急败坏,给了我一巴掌!

“我的脸瞬间火辣辣地疼,一句话没说就跑了出去,这样的爸爸,我没有也罢!我当时做了一件事儿,让我觉得自己特别有底气!我拉黑了我爸的微信,并且告诉自己,从此以后,我没有爸爸!

“后来我妈知道我和我爸闹矛盾了,就来问我怎么回事,我就对他说‘你去问问你老公干了什么好事!'我妈和我爸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她说我‘谁让你那么小气,这么点儿钱都舍不得出!’我真的很无语,从这个事发生之后,我从心里就跟我爸妈断绝了关系,到现在有两年没回去了,也没有联系过他们,我就当作自己没有爸妈,我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说到这里,女孩掩面而泣。

  1. 了解天赋,才能化解矛盾

看到这里,我心里也很难过,已经年近半百,还在与父母处在冲突的关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真的是父母错了吗?还是孩子错了呢?

其实都不是,错不在父母的人,而在父母的无知。根据女孩的描述,女孩的性格很可能属于德者天赋。

这种天赋属性的孩子,特别能忍,能包容,做事节奏比较慢,但是如果给孩子正向的引导,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而女孩的爸爸很可能属于行者天赋,这种天赋属性,脾气大很固执,不知变通,但是认准的方向,会一直走下去。

行者的行动力很强,目标意识很强,但是如果行者内在对自己不够了解,就很容易因为安全感不足而想去掌控别人。

而孩子是最好的掌控对象,为什么呢?

第一,他们年龄小,在父母的眼中,总是希望他们更好;

第二,他们给了父母十足的安全感,不论父母如何对待,他们都不会离开。

所以,行者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学会的一项能力,就是觉察力和思考力,看看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到底是为了助力孩子的成长呢,还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不安全感!

3.“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有道理的,这样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打!

在女孩的经历中,爸爸对孩子动手,我相信很多人会认为是不对的,认为孩子是不可以打的。在现在社会高度文明的新时代,“棍棒教育”已经为全天下的父母所摒弃,但其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不过当我们不了解它的合理性时,会认为它是错的。

棍棒教育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只不过棍棒用在什么样的孩子身上,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是有一定的原则和依据的。

小姜老师是一位著名的家庭教育培训导师,小时候是个学渣的他,现在却专门教不爱学习的孩子成为学霸。有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回答说“其实我就是被我妈打出来的。”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小姜老师特别贪玩,妈妈也算通情达理,每天下午5点放学后,都会给小姜1个小时玩耍的时间,但是到了下午6点钟,必须回家做作业。

一开始,小姜对这个规则充耳朵不闻,放学了和小伙伴们爬树,掏鸟窝,玩得不亦乐乎,学习的事儿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等到玩够了,想起来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小姜突然想起来了,作业时间方面跟妈妈的约定,他有些害怕了,因为他知道妈妈的脾气,老妈说话,绝对是一言九鼎。

但是家还是要回的啊,小姜是个思者孩子,不轻易认输是他的秉性。

果然,回到家以后,妈妈只问了他一句话:“你答应妈妈几点回来的?”

小姜说:“6点,但是我没有表,我也不知道几点了啊!”

妈妈没有回应,指着墙上的表问:“现在几点了?”

小姜答:“8点。”

妈妈拿出了藏在身后的鸡毛掸子,冷冷地说:“把手伸出来!今天因为你违约,妈妈只打你2下,明天如果再超过时间不回家,就是3下了!”

虽然只有2下,但是妈妈一点不留情,2下鸡毛掸子打下去,小姜的手立马出现2道红印子,钻心地疼。小姜心里恨极了妈妈,更不想写作业了,但是没想到,他看到妈妈竟然在轻轻抽泣。

那一夜,母子无话,到了第二天,妈妈又提起这件事,小姜才知道妈妈当时难过的原因,后来再也没有晚归了。

妈妈说:“小姜,妈妈昨天打你,并不是因为你回来晚了这件事,而是你违背了和妈妈的承诺,还不承认。在妈妈心里,你是一个将来能做大事的孩子,如果我今天允许你对我们的约定言而无信,那么将来,你会失去很多人对你的信任,那样妈妈就算到了九泉之下也不能原谅自己啊!”

小姜明白了,妈妈对自己的打背后,原来有着这样的良苦用心。所以后来,他慢慢学会了对自己信守承诺,直到后来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成为了人人敬仰的专家导师,他内心也依然很感激妈妈的打。

  1. 打孩子,需要满足以下这5个条件

为什么像小姜这样的孩子,妈妈打他可以让他成材,而你的孩子,打一次孩子就记恨你一辈子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孩子的天赋属性是思者,才可以用这样的方式。

思者天赋的孩子属于右脑型,不记仇,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拥有远大的梦想,像乔布斯、图灵都属于这类天赋的性格。

思者孩子记得快,但是忘性大,所以父母刚打了他,他转眼就忘记了。用在学习上,这个特点对孩子的学习结果影响比较大,需要有人给他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监督执行。

第二,孩子的年龄必须在12岁以下

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妈妈的打会让他有正向的认识,但是超过了12岁,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再用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第三,打孩子的原因,必须是触犯了原则的事,不能凭父母的感觉用事

12岁以下的思者,触犯了原则又不承认,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打的,让他知道后果,知道父母的界限。

第四,父母自身是一个一言九鼎,说到做到的人

如果父母说到做不到,那么思者孩子绝对不会把你说的话当回事,更不能学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要想让孩子守约,思者父母自己必须先学会自律。

第五,打完孩子之后,告诉孩子打他的原因

思者孩子虽然不记仇,但是如果父母不告诉他挨打的原因,孩子很可能学会用情绪处理问题,因为思者孩子本身情绪化比较明显,这一点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

像小姜的妈妈,打完了孩子,自己心里特别难过,她难过的是什么?不是因为这一次小姜晚归,而是因为,她看到了,孩子这一次的晚归,会对他将来产生巨大的影响,会让他将来失去无数人的信任,这是妈妈痛心的原因,当妈妈把这点告诉了孩子,孩子自然就能感受到妈妈打自己背后的良苦用心,能感受到妈妈的这份爱了。

所以,认识了孩子的天赋,即使打孩子,也是有章可循的。

棍棒底下出来的孝子,很可能正好是这种类型,满足了这5个条件,而其他情况下打孩子,很可能就会破坏亲子关系,甚至像开篇那位女孩的故事一样,成为亲子之间一生都无法疗愈的伤痕。

  1. 了解人的天赋,用在工作上,还能让你花很少的钱招聘到优秀人才

有位创业刚刚起步的小伙子问他的导师:“老师,你不是说思者孩子创造力强吗?我想找一位有创意的设计师,到哪里去找?”

老师回答他:“太好找了啊,设计师一般都是思者,但是这样的人一般不愿意跟你干!”

小伙子不解:“为什么啊?”

老师说:“这样的人不喜欢受约束,追求自由和独立,而且要求的薪水还高。”

小伙子狠了狠心,开出了月薪2万元的高价,高出行业薪资一倍。

当他信誓旦旦地把招聘广告打出去以后,确实有一位设计师来应聘了。但是,当这位设计师到了他的工作地点一看,顿时眉头紧锁,而且把薪资加价到2.5万元。为什么呢?因为小伙子的设计室又小又破,毕竟创业初期嘛。所以设计师故意为难小伙子,其实心里是不想在这儿干。

小伙子没撤了,又来请教老师,老师说:“有个办法可以让你不用开这么高的薪水,还能留住设计师。”

还有这样的好办法?小伙子听了导师的建议,去和设计师沟通,果然,设计师不仅愿意留下来,而且还主动把薪资降到了5000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伙子是这么和设计师说的:“你在我这里干,不用天天来上班,每个星期只要周六周天来就可以,也就是说,你可以兼职,但是我给你的是全职的薪水。每个周末,你只要按规则把设计作品交上来就可以,并且,我会完全尊重你的设计思想,不会随意改动你的作品。”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设计师竟然愿意以5000元的薪水,自降身价也要留下来。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小伙子点中了设计师的心理需求:不受束缚,天马行空,完全被尊重。

在这之前,设计师找了几家公司,每家公司都提出了与他的期待相左的要求,即使薪水高,但是束缚了设计师的需求,直到到了小伙子这家公司,虽然公司小,环境简陋,事业也才刚刚起步,但是自己的天赋得到了保护和尊重,自然是留下来的理由。

好了,总结一下:

“棍棒教育”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父母首先需要讲原则,在思者孩子12岁以下,而且做出了违反原则和底线的事情,是可以打的。

打完之后,要告诉孩子打他的原因,让孩子从被打的背后,感受到爱,这份爱会化为孩子成长的动力,有助于他学会自我管理。

每个孩子的天赋秉性都不同,每种天赋的孩子,都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懂得爱孩子的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天赋属性,在这个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方法,都是贴合孩子的成长需要的。

我是孟孟,三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的学习者,私信“天赋”,为您和孩子测试属性,帮助您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学会因材施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