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健康的时候,就要了解癌症? 2024-07-30 15:37:39 本文首发在公众号“中国科学报”。 在人生的前30年,李治中的标签一直是学霸。2001年,他从四川一个小县城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2005年进入美国杜克大学攻读研究生,2010年加入美国诺华制药公司,带着一个实验室做抗癌新药研发。然而,从2013年开始,李治中化身“菠萝”在科普网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八年间,他写作了近千篇癌症科普文章、开办了“菠萝因子”公众号、出版了四本科普书。四本书中,《癌症·真相》和《癌症·新知》介绍了癌症的基础生物学原理、前沿科研和新药,澄清了一些常见谣言;《深呼吸》和《她说》则分别是针对中国男性和女性最高发的癌症——肺癌和乳腺癌所作的详细解答。最近,李治中出版了第五本科普书,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本写给健康人的癌症科普书”。从全世界来看,中国癌症发病率并不算高,排在世界第50多位。然而,中国癌症死亡率特别高,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人谈癌色变,很大程度是因为很多人一发现就是晚期,治疗效果不好,甚至人财两空。在李治中看来,通过科普告诉大家如何科学地预防和筛查癌症,让更多人不得晚期癌症甚至不得癌症,才是目前解决中国癌症问题的更好办法。《中国科学报》:你之前出版的4本书都是关于癌症治疗的,这本书讲的是癌症预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李治中:我以前是一个癌症生物学家,做抗癌新药研究,所以自然而然地关注癌症的新型治疗。对癌症的治疗,以前大家可能只知道手术、化疗、放疗,而且还停留在旧观念中,认为放化疗副作用特别大、癌症是治不好的,等等。所以,我当时更想跟大家说,其实得了癌症是可以实现长期控制,甚至是临床治愈的,只要有新型疗法、不走弯路。很高兴,之前的科普让更多人认识到,得了癌症不需要那么恐慌。后来我渐渐发现,虽然很多人知道有抗癌新药,而且在国内一些新药已经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了,但仍然有很多中国老百姓负担不起。有新药却用不起,可能更让人绝望。我也看到美国的癌症报告,发现美国癌症患者死亡率的降低主要得益于预防和筛查;从某种程度上说,癌症预防和筛查比治疗的性价比高。所以,我就想写一本关于癌症预防和筛查的科普书。《中国科学报》:据你观察,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中国癌症预防的整体情况如何?李治中:我觉得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很多人连癌症风险因素及其与癌症发生的关系都不知道。最近,我在各地作讲座,发现无论是在一二线城市还是县城,老百姓对于抽烟、喝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V感染、乙肝病毒感染等明确致癌因素都不太了解。另一方面,现实中,一些明确致癌因素没有得到强力控制。比如控烟,除了一线城市外,各地管控得并不严格。我最近在湖南一家禁烟酒店里,竟然发现到处都摆着烟灰缸。可以理解这背后牵涉到经济利益,包括就业问题,是很复杂的。但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健康的角度,还是希望能出台一些更强力的防控手段。《中国科学报》:在你看来,未来中国的癌症预防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李治中:我觉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癌症预防会做得越来越好。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让人们完全不得癌症是很难的。但防止人们得一些致癌风险因素比较明确而死亡率又特别高的癌症,如胃癌、肺癌,是很有希望的。同时,我国的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生率会越来越高。疾病谱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时,希望大家能做好筛查,使晚期癌症少一点。现在很多人对癌症筛查有误区,要等自己不舒服了才去做筛查,其实通常已经晚了。早期肿瘤一般是感觉不到的,有效的癌症筛查几乎都是在毫无症状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中国科学报》:在《癌症·防御》一书中,你一方面写到国内在癌症预防、早筛早治方面做得还不够,另一方面也谈到一些癌症过度诊治的问题。李治中: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我们推动癌症预防和筛查的时候,也有一些人借此来做过度营销,比如各种保健品、性价比很低甚至完全无效的筛查,包括夸大宣传的一滴血查癌症、看似高级又很昂贵的PET-CT之类,普通老百姓很难区分是否必要和靠谱。包括现在对甲状腺癌的筛查也有很多争议,国外走过类似的路,过度筛查发现的肿瘤其实是惰性的。所以筛查后,如何判定它到底是真正的风险还是假阴性、假阳性或惰性肿瘤,还需要更多的科学手段。在这些科学手段出现之前,有一些筛查不应该用于普通人群的检测。我觉得,在国家层面应该制定一些指南并进行大众倡导,要告诉大家,有哪些癌症是可以筛的(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哪些暂时没有好的筛查方法(如胰腺癌)、哪些是筛出来后要非常谨慎对待的(如甲状腺癌)。《中国科学报》:做完检查后,如何看待结果、选择治疗方案也很令人头疼,不同医生往往会给出不同的方案,患者自己也很难作决策。如果医院里有部门进行解读或提供心理疏导,是不是更好一些?这方面你有什么建议?李治中:科普和心理疏导很重要,但这折射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国内医院的诊疗仍不规范,缺乏一个官方认可的指南。现实情况是,即使同为顶级医院的医生,对同一个患者的诊断也经常无法达成共识。无论是早期癌症筛查的结果,还是真正治疗方案,都存在随意性。当然,对于一些复杂的病情,确实需要医生个性化的经验和治疗,但整体上我觉得还是应该制订一些标准。如果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案,且都觉得自己的经验比别人好,这会让患者更加焦虑。99个医生说观察,只要有1个医生说应该手术,患者就会很焦虑。《中国科学报》:在国外,比如你曾长期工作和生活的美国,医生意见会比较统一吗?李治中:美国的指南相对比较清晰,而且美国患者的医疗费用一般是由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公司会设定明确的标准。如果按规定应该观察,但医生做了手术,那么保险公司是不付钱的,所以执行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中国科学报》:当前国内应如何加强癌症预防和筛查,你有什么建议?李治中:对一些明确的致癌因素,从政策到个人,都应该采取措施尽量规避。当前中国有一半的癌症是由于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的,这些癌症的发生率是可以降低的。比如,乙肝疫苗的普及已经使中国年轻人的肝癌发生率显著下降,控烟使肺癌发生率下降,少吃槟榔能减少口腔癌的发生,等等。另一方面,有效筛查要做得更好,比如肠镜、胃镜,肠癌、胃癌本来在中国的发病率就不低,而这些筛查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科普还需加强。宫颈癌疫苗上市这么久,我们也宣传了很多年,但现在国内适龄女性的接种率才1%,澳大利亚已经达到70%了。《中国科学报》:说到科普,你从2013年开始做科普,至今已有8年了。8年中,你的科普理念和方法有没有一些改变?李治中:我的科普理念一直没有变化,就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准确的知识传递给大家。我觉得科普最难的是“普”而不是“科”。科学家展示自己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真正了解大家关心什么、大家能接受什么、大家能看懂什么。《中国科学报》:你之前说过,你做科普有时要“向伪科学学习”,向伪科学学什么?李治中:对于伪科学,科普人常常是不屑,甚至愤怒,觉得其为了流量、获利无所不用其极。但其实,伪科学在传播上是非常专业的,我们反而要向他们学习怎么去包装内容、提高传播度,搞明白中国老百姓到底爱看什么、看得懂什么。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年我在自己家族微信群里看到一条推送,标题是《留美博士冒死揭露中国癌症真相》。看这标题我也很感兴趣,点开一看,发现就是我自己的科普文章。当时我就很有感触,你做的科普除了内容好之外,怎么吸引大家点开甚至帮你转发,也非常重要。《中国科学报》:你希望《癌症·防御》给读者带来什么?李治中:癌症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未来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在健康时就要了解癌症。同时,中国死于癌症的人会越来越少,因为我们能在预防、筛查和治疗上做得更好。癌症是否是绝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和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的事儿我帮不了大家,但我希望能通过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准确的防癌抗癌知识传递出去。慢慢地,大家面对癌症也不会再那么恐慌。 赞 (0) 相关推荐 人只要一直活着,就一定会得癌? 2012 年 一个叫 Emily 的小女孩 得了一种罕见的白血病 常规治疗效果并不好 她父母被迫找到了一个新的临床试验 一种叫 CAR-T 的「免疫疗法」 随后,奇迹发生了 2012 年 Emily ... “我们在健康时就要了解癌症” 作者 | 张文静 在人生的前30年,李治中的标签一直是学霸.2001年,他从四川一个小县城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2005年进入美国杜克大学攻读研究生,2010年加入美国诺华制药公司,带着一个实验室做抗癌 ... 不想失去健康,现在就要明白的十件事 张雷 生命离不开健康.人人都要健康,人人都要远离疾病.怎么办?我们当下就要关注这十件事情. 我是中医人,我一直关注着生命与健康.过去的种种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烟消云散--展望未来,为了健康,为了快乐, ... 危害健康、甚至罹患癌症,吃饭时的几个坏习惯,可能毁掉你的健康 我们通过"吃"来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但是吃得不对同样也很容易出问题!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主要的途径之 ... #健康热力计划# 晚期前列腺癌症的“突破... #健康热力计划# 晚期前列腺癌症的"突破性疗法" 诺华公司周三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突破性疗法指定,用于对晚期前列腺癌进行实验性治疗. 这家瑞士制药商 ... 医生分享10个健康小知识,预防癌症最正确做法,远离高血压糖尿病 医生分享10个健康小知识,预防癌症最正确做法,远离高血压糖尿病 《Nature Nanotechnology》突破性进展!对健康细胞没有伤害的癌症靶向治疗 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癌症和一系列疾病的治疗. 特拉维夫大学的这项突破性技术可能会给癌症和一系列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这项研究的框架内,研究人员能够创造一种新的方法,将基于RNA的药物 ... 基于健康相关大数据建立“癌症现患与生存监测”新模式 <柳叶刀>子刊 EClinicalMedicine 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学研究室柯杨教授课题组题为"Estimating cancer survival and pre ... 吃对食物才能更健康,教你预防癌症18招,保护身体立即开始! 吃对食物才能更健康,教你预防癌症18招,保护身体立即开始! 【健康】从'炎症'到'癌症'有多远?医生提醒:这3种炎症尽量不要拖延! 当身体出现炎症时,有些人担心会不会出现癌症.从炎症离癌变有多远?如何科学防癌?往下看! 肠炎 定期随访防肠癌 专家表示,结直肠黏膜慢性炎症可引起黏膜隆起样病变,这种病变被称为结直肠息肉或腺瘤.在外界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