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官瓷面

宋代官瓷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器型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官窑粉青釉弦纹瓶,宋,高33.6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14.2厘米。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通体施粉青釉,釉层肥厚,釉面满布开片纹,纵横交错。
  此瓶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官窑瓷器釉色以粉青为主,多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釉面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开片是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在焙烧后冷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它本属于釉的一种缺陷,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其错落有致、生动自然的美感,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这种装饰常见于宋代官窑、汝窑、哥窑青瓷表面。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

 官窑青釉方花盆,宋,高9.2厘米,口边长15.3厘米,足边长13.0厘米。
  花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俗称“铁足”。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裂纹遍布器身。
  此盆造型规整,釉色青润。
  宋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成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此色。

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官窑粉青釉瓶,宋,高34.5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14厘米。
  瓶直口,口沿下凸起弦纹1道,长颈,垂腹,圈足。通体施粉青色釉,釉层肥腴,美若古玉,釉面开有冰裂状纹片,上部开大片纹,近底处纹片细碎。
  “官瓷重楷模,精华四海粹”,这是《饮流斋说瓷》中对宋代官窑瓷器的赞美。官窑属于五大名窑之一,窑址有南北之分。北宋官窑兴盛于宋徽宗时期,据文献记载,窑场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目前尚无考古发现。南宋官窑的窑址在杭州,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了比较多的实物资料。  此瓶是官窑中的杰作,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溢青流翠的釉面上隐现出冰裂纹,在清代皇宫收藏中备受皇帝的赏识,成为御苑至宝。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

官窑青釉圆洗,宋,高6.4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9厘米。
  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

 官窑青釉盏托,宋,高5.7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6.7厘米。

  盏托敛口,弧形腹,托盘边沿宽大,圈足外撇。内外施满釉,釉色莹润,开有冰裂纹片。

  此盏托造型别致,釉面晶莹类玉,为清宫旧藏宋代官窑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盏托是由耳杯承盘发展而来,始制于东晋,南北朝时已较流行,唐代随着江南地区饮茶风俗的盛行,产量有所增加。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美观实用。宋代盏托式样繁多,南北瓷窑无不烧制,托口较前显著增高,颇具特色。

官窑是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