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和真理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其实,最难的并不是每天坚持;而是不断打破,摆脱惯性,跳出舒适区。

窗外风雪再大

也有我陪伴着你

全文字数:1420

阅读时间:5分钟

还记得上周六的故事吗?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理解,有些人甚至会多想。

其实,这个故事中我最想表达的只有一点:最难的,并不是每天坚持;而是不断调整,摆脱惯性,跳出舒适区。

那么,本周的主题是:知识和真理。

假设有人说你只是颗泡在培养皿里的大脑,或是被养在营养液之中的实验品,感受到的世界是计算机制造的梦幻泡影,要如何证明自己是活生生的人?

诗意一点说,你最多是活在某一个意识或生命体制造的梦境当中,又要如何证明自己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万物之灵”?

我们究竟能对这个世界有什么认识?

我们能认识客观的真实性吗?

还是必须满足于只认识现象?

哪些见解是我们有充分理由信赖的,哪些又是我们应该批判质疑的?

不同的生物、不同的文化是否对世界都有各自不同的视角?

是否存在有“正确的”观看事物的方法?

在所有的争论里,有个不断被提出的问题是:知识与真理究竟是什么?

我们什么时候能以充分的理由主张,我们对任何事物拥有知识?

我们真的需要绝对地、百分之百地排除错误的可能性,才算拥有知识吗?

还是说,只要大多数线索显示该认知为真就够了?

什么时候可以说科学理论为真?

是当它的模型“如实”描绘了客观的真实,还是当它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

这些都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然而我们仍然应该试试看。

哲学领域里专门研究这类问题的是“知识论”。

这个理论讨论人类的认知方式、知识的来源与界限,背后的动力则是怀疑主义。

怀疑论者是很烦的一群人,他们什么都怀疑,什么都要打上问号。

有些怀疑论者在怀疑之中甚至做出“我们根本无法认识任何东西”这样的推论。

这是不可知论的怀疑论者,其代表是皮浪和休谟。

皮浪主张对一切事物施行"中止判断",以怀疑为目的,这是彻底的怀疑主义。

这种怀疑主义只有破坏性而没有建设性。

皮浪本人也承认,他连自己的怀疑也要怀疑——这种怀疑主义难以自恰。

休谟的怀疑主义是以狭隘经验论为基础。

但是他无法解决数学和逻辑这些绝对性知识的问题,最后也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以上,所谓彻底的怀疑论者。

另一类怀疑论者是可知论的怀疑主义,其代表是笛卡儿。

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的第一个沉思就是从普遍的怀疑开始的,把一切打倒,重新建立。

这种怀疑主义的怀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区别于彻底的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

不仅如此,这种怀疑主义对哲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没有这种怀疑,就不可能有近代哲学的产生。

因为,怀疑精神是积极的、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是为了更好的确信,使理论有更牢固的基础。

这种怀疑与理性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没有这样的怀疑,理性就不是真正的理性,它和理性和科学是不冲突的。

一般来说,怀疑论者的质疑都有很好的理由。

比如他们质疑感官知觉的有效性,认为动物会用跟我们不一样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对事物的看法都是符合真实的?

怀疑论者不只怀疑感官知觉,还怀疑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理性有能力如实地思考这个世界?

我们所有人都曾经出过错,那么我们如何能确信自己不会总是彻头彻尾地搞错了?

我们究竟如何确定,恰恰就在此刻,我们不是正在做梦?

有些怀疑论者并不因为这些怀疑而感到不安,正好相反:他们相信,只有不确定性才能使我们幸福。

因为谁要是一辈子都独断地生活、总是怀抱立场强硬的意见,就会动辄为各种事情僵持、愤怒与激动。

但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怀疑不但不会使人不安,反而会使人平静。

关于认知、知识和真理,人类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求。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温习历史上哲学家们都做出过什么样的构想和假设。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愿每日微小知识激发你的深刻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