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胡琏:“土木不及一粟”“国民党算上我,没有一个会打仗的”

晚年胡琏:“土木不及一粟”“国民党算上我,没有一个会打仗的”

张雄文

胡琏出身黄埔四期,是蒋介石麾下难得的一位悍将谋才,1944年8月升任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 十八军军长 。1946年,十八军整编 为 十一师, 他成为整编十一师 师长 , 开始驰骋内战战场,常与粟裕实际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刘伯承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对阵 。1948年8月, 胡琏升任 第十二兵团副司令 。几个月后,他及其十二兵团(含十八军)在淮海战场被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包围在双堆集,旋即又因粟裕派出10万华野官兵支援刘伯承,十二兵团遭毁灭性全歼,仅有胡琏等少数人落荒逃脱。1949年10月,胡琏再次走运,率重建的十二兵团残部撤往金门时,与粟裕麾下叶飞的十兵团所属二十八军3个团的攻岛部队不期而遇,在金门 古宁头 激战多日,获全胜,解放军损失9000余人。胡琏因此又出了一阵风头。

胡琏多年与华东野战军对阵,却一直不知道他长期的真正克星是粟裕。

1949年1月上旬,侥幸从淮海战场逃脱的胡琏在上海住院养伤。不久,蒋介石将他接到南京,命令他“迅速整训旧部,以备续为国用”。胡琏感激涕零,表示只要蒋介石能给他一个兵团(3个军),就有信心打败X军。他还拍着胸脯分析说:“盖陈(毅)、刘(伯承)两X以次的指挥官若粟裕、陈士渠、许世友、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必成、叶飞等X酋,皆与我对战多次,根据体认,彼等均非杰出之才,陈、刘两酋不能亲临战阵,彼等必败无疑。”(胡琏《泛述古宁头之战》)

胡琏恰恰没弄明白,粟裕才是华东野战军的实际最高统帅,陈毅前一年起到的是政委的作用,后两年则根本不在华野总部履职,也就是实际长期“不能亲临战阵”,真正“亲临战阵”的倒是“陈毅以次”的粟裕。粟裕前期负责华东野战军全军的战役指挥,后来担任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一职,负责全军的领导与指挥事宜。

胡琏直到晚年才清楚真相。1960年代后,他远离了军界,1974年还附读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专事研究宋史和现代史,终于从众多资料里弄明白,当年的华野实际最高军事指挥员是粟裕。

十几年前,一位颇有背景的仁兄告知我:

……较之于你们,我有幸见过粟裕的诸多部下(非常遗憾,惟独陈毅、粟裕没见过),儿时见到的叶飞、皮定均、王建安、聂凤智以及入伍后见过的许世友、王必成、韦国清、宋时轮、石一宸等等。尤其石一宸应该大书特书,胡琏身上的弹片就是石将军轰的(石一宸亲历了粟裕的所有战役)。

……

另外,透点新闻。被蒋介石称为“超智超勇”的胡琏在其百年诞辰之际,其子胡之光前不久密访大陆。我的同事陪同他去了双堆集,还特地敬仰胡琏一生宿敌粟裕的墓地(粟裕部分骨灰葬于此)。据胡之光说:家父在台湾著书立说,史料存世不少,其间就是不敢提双堆集和粟裕。惟独去世前手捧32块弹片长叹一声:“土木不及一粟”(后得知,弹片取自其身,被石一宸打的)

这便是众所周知“土木不及一粟”的最早出处,我后来将这一说法写入多部与粟裕有关的书籍中。2013年6月凤凰卫视播出的《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记录》,在出现采访胡琏之孙胡敏越的镜头时,也证实了这一点。

但因为该片中并非胡敏越亲口说出这一点,而是画外音解说,依旧有人质疑是缘于我的“造谣”。

其实,凤凰卫视制片人姜又兮于2009年5月27日在其新浪博客上对当时的采访做了详细的记载,其中提到特意采访胡琏之子胡之光一节。文中说:

“去世前,胡琏留下遗嘱,把骨灰洒在台湾海峡,喻意死了魂魄也要XX台湾,但他在晚年,他却在书房的桌子旁边挂着华县的地图,细细地给孙子们讲解,他家的祠堂是在哪个村,哪条街,第几个门,告诉他们,你们第三代,是一定会回到家乡的。实际上,两岸间的开放往来比他估计得来得要早,他的儿子胡之光教授,已经多次回到大陆。胡教授去年中风,讲话不很利落,我问他,胡琏可有说过,土木不如一粟的话,他肯定地说,有,他说,我们国民党算上我,没有一个会打仗的……。”

这一珍贵的采访证实,胡琏不仅说过“土木不及一粟”,还坦承“国民党算上我,没有一个会打仗的”。这恐怕又要令掩耳盗铃的贬粟者痛心疾首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