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1仁者安仁非义不取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1仁者安仁非义不取

题文诗: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

不仁者不,可久处约,不长处乐.仁者安仁,

者利仁.子曰仁者,唯能好人,能恶人.

苟志于仁,无恶也.子曰富贵,人之所欲,

不以,得之不处;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真情,终食之间,无违仁也,造次必是,

颠沛于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

不使不仁,加乎其身.有能一日,力于仁乎?

我未见其,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

至道至仁,易知易行,真情本有,气正志行,

仁义自致.孔: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知仁.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至道真情,

真情所致,非死非生,向死而生.孔: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未足与议.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无适无莫,义之与比.

至义至宜,合情和理;名利富贵,非义不取.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注释】 
(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2)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用力能致者)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原文】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原文】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原文】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注释】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疏远、冷淡。 
(3)义:适宜、妥当。 
(4)比:亲近、相近、靠近。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0)

相关推荐

  • 《论语*公冶长第五》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本篇谈论的重点在"仁"之用,也就是"仁"的实践意义,主要是孔子以"仁"为依据对人物的品评.实行仁德需要人才,孔子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例,表达了自 ...

  •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2礼让忠恕君子喻义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2礼让忠恕君子喻义 题文诗: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逐利而行,子曰多怨.子曰能以,礼让为国, 何难之有?而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哉? 孔子之 ...

  • 素说《论语》:里仁篇(四)

    一原文里仁第四4.04 子曰:"茍志于仁矣,无恶也."[试解]孔老师说:"一个有志于仁德大道的人,心中自然会有一股敬畏.恭敬.谨慎小心的力量在引导着他,使其向着仁德之大道 ...

  • 素说《论语》:里仁篇(十四)

    一原文里仁第四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试解]孔老师说:"作为仁德君子,自然不必担忧能不能得到好职位,而是担忧有了职位,自己是否有 ...

  • 素说《论语》:里仁篇(二十四)

    一原文里仁第四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试解]孔老师说:"君子的涵养和能力,不是通过夸夸其谈表现出来的,也不是过分谨慎,缩手缩脚,什么都不敢做就能获得的 ...

  •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2/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14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有仁德的人有谦让之德,但不会埋没自己.没有仁德的人,即使争也争不来. ...

  •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1/2)

    [原文朗读]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的,记载了孔子一生主要的言语和事迹.编者将<论语>分为20篇,共492章,大约两万五千字左右.每一篇有一个篇名,这一篇的各章都是 ...

  • 读《论语·里仁篇第四》

    读<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活了73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他这一辈子,逆境时多,得意时少.甚至受困断粮,命悬一线,累累如丧家之狗. 今天有人因讲<论语>获名获利,成功者甚夥 ...

  • 论语里仁篇第四

    里仁篇第四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

  • 《论语》里仁篇第四

    《论语》里仁篇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