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光辉国际全球高级合伙人郭春满、咨询总监都帅男、咨询顾问陈思宇联合创作。
中台概念近几年非常热,缘于中台战略在阿里的成功,各界亦争相学习,但大多还是停留在学习与热议阶段,在传统企业推行的还不多。中台是非常好的概念,它相当于乐高工厂,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积木,小朋友(前台)可根据自己的构想(需要),自行选取积木组装成不同的作品。有了中台,第1,资源复用率大大提高,不需要每个业务单元构建一套同样的系统或者能力;第2,创新敏捷性得到加强,中台为80%的标准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前台只须聚焦根据市场需求进行20%的产品或服务创新,无论是创新的速度还是成本,都是质的变化;第3,能力得到了沉淀,中台聚焦在核心竞争力打造上,前台聚焦在市场与客户身上,分工协作。得益于中台的力量,阿里只用了9个月时间打造出盒马鲜生,如果放在别的企业,可能需要2年。那么,在传统的规模企业(集团或类集团企业,多业务单元,或多区域经营,或多事业群体)是否可借鉴同样的思路,打造出强大的中台,助力业务快速成长呢?首先我们来看传统企业总部的问题—总部并不为业务而生,通常承载了很多的功能,包括建章立制、战略引领、行政服务、资源协调、成本管理、效率提升、监督监控等。总部在实际运行中要么精力分散,要么有心无力,要么知行不合一。但一线业务单元,实际上又对总部寄予厚望,希望得到总部在技术、产品、客户资源、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以及专业指导等等,但等来的可能是拖延、质询、监控,也就是说总部和业务单元两台齿轮并非紧密衔接,而且互不助力。
图一 :阿里台中设置
*上图由光辉国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如今的商业环境技术迭代加速、客户需求多变、不确定性增强,要求组织能够灵活应变,“动如脱兔”。传统组织必须培养互联网企业的基因,才能在当下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传统企业就得像阿里一样,将中台从原来的总部剥离出来,将支持业务做得更加纯粹。领先的企业己感受到这种调整的必要性,不少传统企业正纷纷探索中台建设。如何才能在传统企业搭建中台?有几个核心问题需要回答:中台要真正的为业务而生,成为能力与资源池,为前台业务作战持续提供“炮火”,为保证业务成功而存在。基于此定位,在构建中台架构时,可参考光辉国际运营模式图,着重思考核心业务流程中哪些职能应该建在中台?通常包括创造需求、需求规划以及满足需求。
图二,运营模式示意图
基于此,常见的中台有:产品中台、研发中台、业务中台、供应链中台、数据中台等等;也会有一些企业将投融资、人力放在中台,类似阿里的组织中台,通常这些看起来偏后台的职能归入中台,则蕴含“帮助业务成功”的使命多一些,管理职能少一些;归入后台,则把握更多的管理权、审核权、控制权。当然,具体在设计中台架构时,还需要结合业务单元的能力短板、总部现有的组织能力、战略的需要、竞争的需要等多方面考虑。在没有建立中台时,帮助业务成功的职责多少是存在的,比如对下赋能、提供资源支持、统一对接大客户等,只是做得不够透彻,对业务的支持不够。搭建中台后,就要将原有的职责从中剥离开来,并且根据业务的需求,新增一些以前没有的职责,在具体萃取这些职责时,可根据以下原则反复校验:明确了中台架构和职责后,还必要厘清各自的定位与关系,否则会带来困惑,原本只是简单的两维关系(总部和业务单元的关系),现在变成了三维(后台、中台与前台的关系),会不会运作更复杂了呢?1.后台和中台部门是平行部门,没有上下级关系,各自按照定位与职责开展工作;2.中台应将80%的工作投放在对前台的服务上(输送“炮火”),同时让后台了解中台的工作,以获得理解与支持,毕竟有些资源要向后台获取;3.中台于前台是帮助者的角色,不是上级部门,因此不拥有评价权,绩效的评定仍然归属后台。4.后台主要职能有建章立制、监督监控、风险把控等,因此对中台和前台都有监督权、评估权,当然也有服务他们的义务。
图三,前中后台关系示意图
业务瞬息万变,不同业务单元的诉求还各不相同,中台既然为业务而生,要如何确保给各业务单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呢?而且中台要避免总是处于“救火员”的状态,那样既没有章法,也无法沉淀组织能力。基于实践,我们总结了四大要点:
首先,中台人员要对业务单元的情况有翔实的了解
华为为了让“重装旅”(总部平台部门)的人员了解一线,通过出差时间的规定(比如一年要求有40%的时间泡在一线)、晋升机制牵引(没有一线工作经历晋升速度慢)等方式,将平台部门人员“赶”往一线。这完全可以借鉴,如果中台部门的人员仍像机关干部一样呆在后方,帮助业务成功就会是一句空话,或者他们的帮助也是闭门造车,无法收到实效。
其次,运作方式要按项目制运作,以保证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
中台对前台的支持要做到“快、准、狠”,需要中台部门根据战略需求、业务诉求、痛点问题即时组建海陆空联合作战部队“杀”上一线,夺得战果。可以考虑设一个专职机构或者角色来负责项目管理,比如PMO(项目办)或者CPO(首席推动官),他们负责解读战略、收集一线情报、确定立项、组织项目会议、监督项目进展、协调项目资源、组织项目结项评估等。还有,针对中台制定差异化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中台的业绩最终要体现在前台业务增长上,是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实而实现,因此,项目立项尤其关键。项目得聚焦、有重点,确保支持精准,在立项时就得确定项目成功时的样子,以及衡量标准。同时,要让业务单元有成本概念,既要让一线呼唤得到“炮火”,又不能随意呼唤,建立必要的内部核算机制,哪怕不真金白银与业务单元结算,也需要积累数据,帐要算清楚,这也是中台的业绩依据。项目制考核应占中台整体考核的70%以上。
最后,要保障中台响应一线的及时性,后台需要将部分权限授予中台
搭建中台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应对变化的敏捷性,如果分权做得不好,反而增加业务单元的负担,多了中台一道关。因此,有必要将原来总部拥有的权力从后台分一部分到中台,使之提升效率,但又不至于失控。如何把握这个度很难说清楚,但有几条原则可供参考:1.市场导向原则:市场变化多端,竞争激烈,则由市场一线做决策,决策前置;2.效率导向原则:决策时效对业务结果影响越大,则越要尽量减少决策环节与流程;3.能力导向原则:让最合适的人做决策,而不是级别最高的人做决策,也不是为了民主而集体决策,即能力在哪里,就由哪里做决策;4.信息透明原则:信息越透明,各环节掌握同样的信息,则越可多授权,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也是走向数字化的必经之路;5.风险权衡原则:决策失误风险越大,则越需要将决策权后置;决策失误风险越小,则可以将决策权前置。即使这样搭建起中台组织架构及配套机制,也不能完全确保有效,还需要组织选配合适的人员到中台,他们要有很强的业务思维,包括商业敏锐、成就导向、灵活应变等,还要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服务意识,能够有效串联前台与后台,获得认同与资源支持等;还有一大挑战,就是文化上的挑战,中台要树立起为“前台成功而战”的思维;前台也要防止产生“中台是来抢功”的想法;后台要平衡好“服务与监控”的度,只有真正建立起“上下同欲”的氛围,才能在新时代商业竞争中持续“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