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42-草法小结01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42-草法小结01
七級課程草書,從2019年7月開始,不知不覺講了一年多,還只講了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重點在草法,目的是解決「草書作品不寫錯字」,其中「認識草書」講了四堂,這是基本概念;
「草法規則」兩堂,這是結構草字的常用方法;
「草書釋讀」三十五堂,解釋草法的運用。我大致統計了一下,「草法釋讀」解釋了636字,平均一天兩個字,記憶應該不困難。如果你一直跟隨這課程,現在對草法有基本瞭解了。
《易經·繫辭》
《易經·繫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裡有三個名詞:形,道,器。
「形」指物件的外部形狀,憑人的感覺器官可以看到,摸到,感受到。
具體的、固定的有形物,稱之為「器」,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都是器,文字也是一種器。
「器」的背後隱藏著「道」,朱熹注《禮記》這樣說:「道者,日用事物當行之理」,所以想通道理很重要。
以毛筆為例,一般人只看到筆鋒的外表,外形,而真正起作用的是筆心,精確地說是圓錐形筆頭的中軸,中軸看不見、摸不到,但所有的毫毛都跟著它動。這一來對毛筆的理解,就分「形而上」和「形而下」兩個層次。
學習就是為了求道,「道」要靠思考才能發現,才能把握,只有懂得了「道」,才可以說學習成功了。
面對一大批草字,通常只看到「形」,但有一個人看到了草字的本質,他就是孫過庭。
一千三百年前,孫過庭在《書譜》一文中說:「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這是歷史上對草書本質最精彩、最深刻的揭示,所謂草字,就是用使轉組織線條。這給學草者指出了正確的途徑,首先要懂得使轉,掌握使轉,違背了使轉,根本就不是草字,這話分量很重。
孫過庭是初唐人,中唐又出了一個偉人,張旭。使轉的結果產生筆勢,孫過庭沒有具體講筆勢,這一點由張旭補充了,單一筆勢有八種,稱為「八法」,複合筆勢只有五種,這就是「五勢」,合共就是十三勢。無論草書怎樣千變萬化,不出「十三勢」之外。二級課程就是講這些內容,現在很多同學已經熟悉了筆勢。後人又把筆勢加以細化,補充了上百種具體的筆勢,這只是使用上方便,「五勢」是大類,後人補充的是細目。
大多數人看草書是基於識字經驗:「文字是由一些點畫組成的」,從孫過庭、張旭之後,人們看草書眼光不同了。孫過庭教會我們看使轉,張旭教會我們取勢,這跟我們從小養成的識字經驗不同,草書之「道」是另一種思維,這在書法史上是標誌性的發展,說是一個里程碑毫不過分。
韓方明《授筆要說》指出,篆隸和真行草方法不同。篆隸以「形」寫字,真行草以「勢」組字,這是學習草法必須要懂得的基礎知識。
但使轉和取勢只是對筆畫的處理方法,並不保證你認識草字。
我舉這四個字為例,這是集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字,如果我讓你寫出每個字的使轉,比你讀出這四個字還容易。
第一個字,十字勢加冖頭勢,第四課講過。第二個字,三橫奮筆勢,雁尾只是收筆動作。第三個字容易認,這是「不」字,群鵲勢。第四個字,奮筆勢加駝頭勢。
現在問題來了,看懂了筆勢,不等於你讀得出,我告訴你答案,這是老子一句話:「知足不辱」。那很多人還想知道:「怎麼會變成這樣子的?」這就涉及到「字法」,不是「書法」。
真草隸篆無論哪一種,不識字就無以施展書法技巧。
辱
「知」「足」「不」三個字,以前都講過,這裡不重複,我講解一下「辱」字,草字「辱」怎麼來的,那就要找一下草字之前「辱」的寫法,這就涉及篆字了。
小篆「辱」,上面是「辰」,下面是「寸」,「寸」就是手,這個講過多次了。
32課講地支時講過「辰」,那是借用義,「辰」本義指蛤蠣,或稱蜃,古人利用它的大貝殼,作為耕具或割具,割草,割麥。「辰」是「蜃」的本字,以「手」執「蜃」表示農業勞動。甲骨文「辰」是象形字,一個打開的貝殼,側視,裡面有肉,還伸出一條長長的虹管,有點像象拔蚌。甲骨文還有異體寫法,「辰」字上面多一橫,後來楚簡、秦簡、漢簡上的「辱」字,頭上都有一橫。
「辱」字草化,只寫蜃殼,殼裡面的器管全部省去,至於下面的「寸」,以前講過,橫豎點三筆取駝頭勢即可。這樣得到的草字「辱」,用了兩個筆勢:奮筆勢加駝頭勢。所謂解散隸法,省略一部分,剩下的筆畫就是使轉的材料。「辱」字的隸法,可以一直追溯到甲骨文的寫法,歷史實在非常悠久,只看小篆都想不出草字的出處。
現在認識草法,可以再深入一步了。孫過庭說草字必然是使轉的結果,這令我們知道使轉的重要,使轉產生筆勢,張旭歸納為十三勢,簡單而清晰。這兩位所論述的是怎樣組織點畫,點畫是使轉的材料,等於造房子,設計是思想,材料是硬件。使轉的材料哪裡來呢?這是從文字中取出來的,一般地說,先要分解一個字的結構,哪些留下,哪些放棄,古人所謂解散隸法,粗書之,就是這意思。
其實草字不止來之於隸法,有時跟小篆,有時跟大篆,有時跟六國古文,甚至會追到甲骨文那裏去。這就需要有一點古文字基礎,沒學過很難入手。所謂草法,分為文字方面和書法方面,前者提供材料,後者組織材料,這樣才能得到一個草字。
現在清楚了,把一個字草化,你要做這樣三步:先要分解字形,省略一些筆畫,留下一些,然後使轉,妨礙使轉的點畫,往往就放棄了。
舉例來說,有些字最後要加一點,王羲之、智永,孫過庭經常不寫,就是因為這一點不在使轉上〔或十三勢之中〕。使轉後的筆勢要避免出現奇怪的樣子,十三勢等於圍棋的定式,在裹束時還可以調整一次,左右筆畫可以借用,上下也是如此。三步加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草法。
真草隸篆,哪一種書體最難?草書。韓道亨《草訣百韻歌》第一句話:「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王世鏜《槀訣集字》開首就說「稾法最為難,使轉異筆端」,草書不是隨手潦草快寫就算草書,一開始就會遇到草法這個難點。下一課將講用什麽工具來幫助你解決草法問題,謝謝。
本節要點:
■草法之道:孫過庭和張旭。
■分解字形要追蹤源頭。
■草法三步:分解、使轉和取勢。
複習思考:
■這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草書作品,能讀出來嗎?
■書寫《老子》四十四章名句: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