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熟的人,不会“同情”别人
01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说:“一个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比冷淡无情更有害得多。”
起初,我是无法理解这句话的,但是后来我对这句话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有一次,朋友老张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老张在县城开了一所培训学校,专门教幼儿讲普通话。培训学校隔壁,有一个智力不太好的男孩,说话总是大着舌头。因为说话的声音很难听,男孩常常被同伴们欺负,就是男孩的父母,也“看不起他”。
出于同情,老张决定免费教男孩学普通话。
经过半年的培训,男孩的普通话稍微好了一点点,但说话的时候,仍旧大着舌头,很明显。
男孩的父母对老张说:“啧啧,你把孩子领到培训学校来,是为了给你打广告吧?否则你会那么好心?还有,现在孩子的普通话也不见好转,白白耽误了半年时间。”
老张一脸茫然,觉得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但又说不出来。
农村有句俗语:“良心都被狗吃了。”
话有些难听,但确实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得到帮助后,就会感激你。对于不懂感恩的人来说,你越同情他,他越不领情,反而觉得你“利用他、欺负他、耍他”。
对于那些不懂感恩的人来说,你的同情,一文不值。
0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些人,你越同情他,他越懒惰,依赖思想越强,并且会滋养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比方说,大街上的乞丐,看起来很可怜。但是乞丐之中,也有一些是有手有脚的正常人,他们只是把乞讨当成了职业。
如果职业型的乞丐,得到了很多钱财,那么他的后半辈子,就再也不会勤快了。你在施舍的时候,其实是“助纣为虐”。
还比方说,你在帮助孩子解答难题的时候,你只是把答案告诉了他,并没有把解题的方法告诉他。这样的话,孩子表面上得到了你的帮助,其实是你伤害了他。
当孩子再一次遇到同类型的难题的时候,他只能是一脸茫然。
其实,还有更可怕的同情:一些人,带着几个红包,走到穷苦的家庭里,假装嘘寒问暖一番,然后把红包递过去,让人拍照留念,让人大声宣传。
收到红包的穷人,误以为自己得到了关照,其实成为了被利用的对象。
同情一个人的方式,不是怜悯、施舍,而是鞭策、鼓励,让他具有某种能力。这个世上,并不需要单纯的同情,更不需要走秀式的同情。
真正同情一个人,是让他有改变命运的本事,逼着他靠自己的劳动去致富。
03
那些需要同情的人,往往是一种假象而已。
你的同情,你以为很高贵,但是在别人眼里,一点都不值钱。
那些弱者,你以为他们很难过,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你只是看到了一种假象而已。
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富人在晒谷坪里晒书,一个穷人看到了,躺在晒谷坪,把肚皮掀开,对着阳光。
富人问:“我在晒书,你在干嘛?”
穷人说:“我也是晒书啊。”
富人很不解。
穷人解释道:“你的书在手里,我的书在心里。”
很明显,穷人通过自己的言行,挖苦了富人。
假如富人同情了穷人,把书送给了他,岂不是闹了更大的笑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贫富皆在一念之间,只是一种想象而已。你以为穷人很难过,其实他们过得比富人更开心,根本就不需要同情。
有很多弱小、低层次的人,他们根本不需要可怜。
家徒四壁的人,每天都谈笑风生,觉得能够吃饱就很满足了;曾经有头有脸的人,后来落魄了,你拿钱给他,在他看来,就是一种“侮辱”;天天挤公交车上班的人,你以为他很穷,其实他只是舍不得花钱而已......
你不是别人,你无法真正理解别人,也不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更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
对于没有骨气的人来说,你的同情,就是“认可他”;对于有骨气的人来说,你的同情,就是“瞧不起人”;对于没心没肺的人来说,你的同情,就是“啥也不是”。
04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同情”别人。
一个人经历的事情越多,成熟得越快。
当你看透了人情冷暖,知道了人心薄凉,你就不会轻易同情别人了。
如果你的同情,是单方面的,那么你就犯了“片面”的错误。一些穷人,其实是假装很穷,他比你还富有;一些弱者,其实是懂得了“守弱”,他的内心很强大。
如果别人真的缺衣少食了,你同情他,也要看他的具体情况,不能凭你自己的想法去做。
对一个躺在病床上的人,你不能介绍工作给他;对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你不能推荐他去读书识字......
茨威格说:“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
在你没有搞清楚情况之前,别去同情任何人。别让你的同情,显得很掉价。
同情,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对症下药。
同情,不需要过分,而是点到为止,同情过分了,就是彼此伤害。
因此,真正成熟的人,不会“同情”别人,而是理解别人,鼓励别人,关键时候拉一把。
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潜质,可怜的人需要的是引路人,而不是同情他的人。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