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补 丁【征文】
补 丁
唐锦禄||江苏
衣服破了,缝上一块布,叫补丁。补丁好像天生就是与陈旧与贫穷联系在一起的。
补丁作为贫穷生活的标志,早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眼下,人们的衣着不仅更换快,而且还赶着时髦,讲究款式,讲究名牌;现在许多年轻人不仅挨不着补丁的边,甚至连补丁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哩!
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爱穿新衣服,这是从人的生活本能所衍生出来的价值取向;然而,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种价值取向竟出现了逆转,逆转出了人世间最具浓郁色彩的悲剧故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人们的头脑中不知不觉形成了一个衡量革命与否的标准,那就是看你的穿着。穿着破旧,是劳动人民本色,由此而作出定论,补丁越多思想越红,也就越革命;反之,穿着讲究,是资产阶级思想表现,或者起码说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作崇。难怪,在当时穿黄色军装,成了风靡一时的时尚。人们崇尚黄色军装,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村里当兵的回来,送谁一顶军帽,那是最珍贵的礼物。为了获得一件军衣,人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实在没法弄到军装的情况下,便到店里量丈把黄绿色的布料,做上一套。“不爱红妆爱武装”,黄色自然成了当时的流行色。
在体现“革命”性上,军装还以洗得发白并打上补丁为最佳。新做的军装,一水二水自然是洗不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补丁上做文章。好在,那时的布是棉织的,不像现在用化纤、晴纶混纺起来的牢实耐磨,棉织品做成的衣服,穿上一年半载,磨蹭多的地方就支开了纱,出现了破洞。上装通常是领子和袖子,下装则是屁股和双膝。而下装又比上装破得快,尤其是屁股部分。那时,三天二天开会,一坐就是半天,屁股着地的机会多,也就容易磨破。破了就补,找块布,剪得圆圆的,缝上,就像清朝士兵胸前胸后嵌着一个“兵”字的白色标志,看倒也有些耐看,何况它还标志着“革命”性哩。正是这个原因,大家都时兴给裤子补屁股,以致成为一种风雅。那会儿向老人家“早请示,晚汇报”,排着队,人人屁股上都是那么圆圆的一块,像古代武士的盾牌,烘托出一种尚武气氛,使人油然生出些雄壮感来。
革命性对青少年来说,是最具魅力的。在比着谁最革命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表现出乎异常的想象力和热情,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一个战斗队的几个同学,为了显示革命的坚定性,决定统一穿军装。军装是无法弄到的,就买布料去做。做好了,穿起来,倍感精神。不知谁提议说:“这样一身新,不是影响革命性了吗?”大家都觉得有理,就商量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良策,有人说在屁股后打块补丁不就得了。办法不错,都赞同,就是有个问题,屁股上不破打上补丁,这不是欺骗群众欺骗党吗?集思广益,最后确定的办法是,把新裤穿起来,然后坐地上磨,磨破了,再打上补丁。于是一致采取“革命”行动,一齐完成了一次“革命的飞跃”。
后来,这条裤子我们一直穿到打了三层补丁。直到学校进驻工宣队,取消了战斗队,结束了打派仗,复课闹革命,我们才脱下这条己经破得不成样子的裤子。不久,我们就毕业了。直到拔乱反正,我们才明白,三层补丁的裤子不仅没有证明我们的坚定性,相反,在这一近乎愚昧的信念下,我们所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路。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唐锦禄,笔名:翰儒,昭阳君,号:柳叶居士,江苏兴化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长期从事文秘工作,亦有2000多篇散文、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且多有获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09、诗歌||贫 穷【赖辉】
18、朗诵||逃离村庄【杨帆】
26、诗歌||秋 赋【刘凤耀】
42、散文||泪忆贫穷【汪明】
44、诗歌||穷 说【刘凤耀】
53、散文||煮猪食【王宝华】
56、散文||也说贫穷【太极】
58、诗歌||老学校【青青草】
59、散文||贫 穷【吉福生】
62、随笔||论贫穷【邢军】
70、随笔||别装贫穷【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