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修生 | 我的姑妈余瑞莲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我的姑妈余瑞莲

文|余修生

我的姑妈,名字叫余瑞莲,是我父亲的大妹子,是镇平县大余营村余氏家族的好姑娘。

我的姑妈,婆家是邓州市穰东镇八里桥村,姑妈是吕氏家族吕家的好媳妇。

我的姑妈,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她是一个干净利落淳朴厚道的农村人。

我的姑父,名叫吕新林,是邓州市穰东镇八里桥村,一个地地道道实实在在的善良农民。

在年轻时代,生逢大集体苦难岁月,吃苦受难,顽强奋斗。他们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迁,经历了大集体、大锅饭、互助组、生产队,历经风雨磨练,历经苦难岁月的洗礼。姑父和姑妈有缘结为夫妻,互敬互爱,和睦幸福,多次被村镇评为“五好家庭”的光荣称号。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由于我的身体虚弱,不是感冒发烧就是闹肚子拉稀,甚至都拉脱了水。没有力气,天天是骑在母亲的肩上,去李营看一个姓李的医生。时轻时重的病情,这可急坏了全家人,爷爷奶奶心疼我,天天过来看我,姑姑们听说了,回来看我。听村里上年纪的人说,给“生娃”认个老妈,寄出去就好了。我的父亲母亲就请人给我算了命,说我五行缺土,认个土命的干妈就好了。于是,张罗着给我认了个土命的干妈。在农村,把孩子名义上转给别的家庭里,这种亲戚情况叫做“寄生”认干妈。也有地方认干爹的或是认干娘的。为的是消灾免祸,保全性命以求和睦之数家道昌顺。

我的干妈,是我的大姑,她是路边土命,算命先生给合了合命,说我是桑柘木命,福小命薄之命相。必须转家,才可以一生无忧,大器宏昌,秀才主管之命,提笔杆掌大印权柄之象。

说我和姑姑命格合适,外格合理,是一家人,生扶拱辰:土命,土可以生金,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有石。以土生金。金又生水,因水温润可以滋润树木乃至万物,故而水生木。所以土又生木,滋养滋润,乃吉昌发达之运数。

加上又是她娘家侄子的亲情关系,她自然乐意,非常高兴,这样双层的亲戚关系,这叫有缘而聚,亲上加亲,姑妈可以天天看着我。

十月初六日,是我生日。父亲母亲提前安排了礼品物品,早早的带着我,来到八里桥我的大姑家。大姑姑父一看我们来了,高兴的合不拢嘴。大姑的公公婆婆听说了,从前院里急匆匆的赶过来,和我的父亲母亲亲切的谈论着,吕爷笑着看着我,直夸我这个娃真白。皮肤白净,长的好看,长大了是个秀才!大姑的婆婆,我叫吕奶。吕奶拉着我的手,笑着说:“这娃长大了一定是个白面书生,是个有出息的娃。”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快十二点了。按照寄生认干妈的农村礼仪习俗,先有大姑把八仙桌上的贡品摆放好:香炉放好位置。由大姑把香点着,深深的鞠躬作揖,连做三个,口里念念有词,我没有听见大姑念的什么。只见大姑跪下磕了三个头。然后,让我也跪下磕了三个头。从此以后,改口叫干妈。

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有行规,各有规程。我的干妈细心的给我脖子里挂了一个长命锁,是用五色彩线多股合成,上面按照年龄岁别增加古币铜钱,一年一次,一年增加一个,还赐给我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宗超。

人间之事,不可不信。我这一认干妈,还真是灵验的很,上午去认的干亲,中午就开开心心吃完饭的玩儿,没有闹肚疼,也没有去厕所,更没有头疼难受的迹象了,惹得我的母亲轻轻抚摸着我的头,感激的看着姑妈,开心的笑起来。

因为在当时,我的虚弱的身体,父母很焦虑,生怕给我给耽误了。看了医生也不管用,总是母亲把我扛在肩上,有时候弓个夹脖去李营看病,多次时好时坏也没有好转。看起来,老人们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常言说的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思是老年人的话或者是建议,都是根据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得来的,大多数都是正确的,都很应验的。如果不听劝导,只有自己吃苦头了。

以至于我的个子小,不长个子,气的妈妈说我吃铁了不长个儿。现在想想,都是闹肚子,吃饭少,仅有的一点营养也拉出来,流失掉了。养料跟不上,营养不良,导致身体吃了亏。

我的弟弟长大成人,一米七八的个头,潇洒帅气,很让人羡慕。我开玩笑的说,是不是妈妈太偏心了,不舍得让我吃,好吃的都让弟弟给吃了,所以个子长不高了。妈妈笑着说我吃饭像只猫,太娇气了。

农村有个“寄生”的规矩。如果小孩不满生日,每年过生都要“回家”,庆贺生日的。还有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春节的大年初一,都要“回家”去过节日的。我觉得叫干妈,不好听。商量着改为姑妈,这样叫顺口一些。

自从认了干妈,我自以为我是个娇娃。我可以有两个家。还拥有两个名字。这是一般孩子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有很大的优越感,每当和同学们提起了,我昂首挺胸,也非常的自豪。

姑妈家有三个孩子,姑父姑妈都是靠着种地为生。我的姑父吕新林,是个老实忠诚,善良厚道的人。他勤劳朴实,以孝顺父母,善事父母被村里人广为传颂,姑父靠养殖养牛,发家致富。姑妈勤俭持家,热爱劳动,以家庭为重,发展你农业技术经济,十大队里不可多得的棉花技术员。

在八里桥村,姑父姑妈的和睦家庭是全镇有名的。也是全镇为数不多的大集体家庭。从姑妈出嫁到此,妯娌到来,她们和公公婆婆一直在一起,

没有分家单过,没有另立锅灶。他们在一起,分工合作,配合默契,这在当时的农村,这种家庭和谐局面,能够维系的如此融洽,老人文明善行,小的孝顺恭敬,一家人和睦团结,一派和气氛围,真是难能可贵精神可嘉。

姑父吕新林和姑妈余瑞莲,和睦恩爱,相敬如宾。养育了两男两女。均已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生活幸福,发展良好。

表姐宗芬,表哥宗献,表弟宗会,都在穰东镇下翟学校读书,苗苗是表妹,当时还小。

当时,我因为身体原因,学业不济。为避灾星,无耐之下离开了大余营母校。我的母亲把我送到了,穰东镇八里桥村姑妈家,用意到此来求学,力求学业上有所成有所精进。

于是,我的中学时代,就在邓州市穰东镇八里桥姑妈家拉开了帷幕。

我在这里报名上学时,一直在使用姑妈给我取的名字“宗超”,而且也是叫顺了口,听着也顺耳。也是我的三舅杨万春在这里任教的缘故吧。我的底气十足。学习劲头也大。在同学之间,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知心朋友。

记得教过我的文科老师有赵凤林、曹秀兰、袁香慧、赵保民、余恒等、郭岑有、余恒清、高育新、马季夫、冯成顺、袁瑞基、唐敬玺、石振斌、袁德玲、乔德忠、这些优秀的德高望重的老师们,都曾给我循循善诱的教导和耐心栽培和教育。永世难忘。铭记心间。还有一位教几何的余修元老师,他交给我看的现代诗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一生的感恩,一世的师生之情。尽管很多年未曾见面,但是,心里一样的亲近一样的挂念。

在这所学校里结识很多同学,很多现在都是大老板和经理人。他们分别是李厚恒、李光宗、李业广、李业俊、高常建、王梅华、李玉凤、石振波、石小英、袁培先、石桂晓、高申月、吕新兰、吕培霞、高金娥、刘建军、侯合梅、候理进、陈清香、刘玉梅、王丽、曾超、辛光克、朱铁伟、侯义玲、高桂琴、翟玉东、房红川等等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到了社会上后,好多人说起“宗超”的名字,都很熟悉,见到本人,竟然不知道我是何许人也。

我们表姐表弟四人,都在邓州市穰东镇下翟中学里,读书学习和生活,学习知识,磨练意志,均受到过一代尊师高志刚老师的教育和栽培,很是感恩。我的姑妈教育文明尊师重教,爱戴师长,我们都用心力行。

我们上学的时候,刚开始是周一上到周六,周日过星期。后来就改为上休日了。我的姑妈就会起早贪黑的为我们洗衣做饭,伺候我们的生活起居,从来不叫一声苦,从来不说一句累。表姐在我上学后半学期就毕业了,回来帮助姑妈操持家务和上地干活。非常的感恩她们的勤劳和付出。

姑妈是个勤奋的吃苦耐劳的人。从小在大余营娘家时,因为姊妹们众多,贫困之家庭,当时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人力劳动。祖父一个人供养着一家人的吃喝穿戴,根本供不起。父亲是老大,是家里唯一的男孩,自然条件上优越一些,祖父祖母也是望子成龙心切,省吃俭用的供着我父亲上完了高小毕业,回到家从事大队记工员工作。姑妈作为长女,农村人的普片思想女孩无才就是德!所以姑妈上学就少,但是很聪明,看见什么就会什么。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她只好跟着大人出工干活,和大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姑妈干活早,吃苦受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从小练就了一双勤劳的双手,又粗又大有力的大手。一看姑妈的一双布满茧子的大手就会清楚的知道,姑妈是个勤奋的人,她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姑妈是个优秀的棉花技术员。她带领着组里的人对棉花技术进行攻关,研究新种植棉花的合理密植和育苗营养钵移栽,以及创高产的最新技术,保棉铃、保开花、保籽重,棉花纤维质量好,弹性强,能卖上个好价钱,是纺织业制衣织布的最佳原料;一度改变了以前种植棉花的陈旧落后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受到了镇委领导和村委领导的一致好评。

姑妈的烹饪技术很好,能够炒上一桌子好菜,咸淡可口,色香味俱佳。大炒菜,还是小炒菜,姑妈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不管公婆还是来家的客人,品尝菜品后不住的点头称赞,禁不住的夸奖姑妈的厨艺不是专业胜似专业,不是厨师胜似厨师。

姑妈贤惠厚道很有耐心,她总是喜欢一个人研究面食,想方设法改善着一家人的生活。常言说:众口难调。但是,在姑妈的厨房里,压根没有难调的事情,总是咸淡相宜,十分可口。

我最爱吃的饭食,就是姑妈做的肉糊锅面条饭。姑妈把肉切成肉丝状,葱姜蒜辣椒,切成丝,放好,在案子的一边,再把青菜或者红薯叶洗干净,淋淋水备用。在锅里倒上油,锅热后,把肉丝倒进锅里,葱姜蒜辣椒,放进锅里,变色后,用酱油少许,打色,炒一下,再把青菜主菜类的倒进锅里,炒熟铲出来。然后,加入水,烧开,把面条煮熟,打面欠,最后,把炒熟的菜倒进锅里,温火炖熟。闻着喷香的糊锅面,胃口大开。这是姑妈一步一步教给我这些做饭的步骤和方法。长大结婚后,我如法炮制,但是却吃不到姑妈当年糊锅面的味道。我也曾隔三差五的给姑妈打电话,问候姑父姑妈的身体情况,关切他们的生活起居。我给姑妈说起当年的糊锅面,姑妈笑着说:“娃啊,你有时间了回家来,我还给你做你爱吃的糊锅面!”姑妈的一句话,我却激动的泪流满面。带着发颤的声音连声说“好!好!

我可亲可敬的姑妈,今年七十岁了。花白的头发,洪亮的声音,还是那么的精神矍铄,依然是那么的干净利落。我那实在厚道的姑父,身体健硕,踏实本分,诚实守信,深明大义。他们二人热心善良,乐于之人,乐于奉献,尊老爱幼,聪明能干,科技兴农,勤劳致富,团结乡邻。

时至今日,姑父姑妈依然还经营着几亩薄田,尽管儿子女儿都已成家立业,孙子孙女外孙们都已长大成人,但是,依然决然奋斗在耕种劳作第一线。他们说:“我们身体都很好,我们还能干,不去向他们要花的要吃的。现在,社会生存压力也大了,钱不当钱花了,他们的负担也不轻啊。”听听这朴实的话语,看看满脸沧桑的姑妈和姑父,我再一次被他们的伟大的人格所感动。一代人,曾经吃过的苦,我们年轻的一代人,吃不了,受不了,可是,他们一代人却坚强的熬出来了。

是啊,人的一生,努力奋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但凡人们的大富贵,都是需勤劳得来的。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起早贪黑,节衣缩食,为的更好的生活,继续打拼着,奋斗着。人活着,都是有奋斗目标的。一息尚存,奋斗不止。姑妈说:“我们只要有一口气在,我们都会坚强的生活下去。苦日子,难日子,风风雨雨,我们都毫不畏惧的过来了。不给孩子们增添负担。”

我作为姑妈的一个娘家侄子。常年在外,不曾回家看望。稍有电话问津二老生活和身体状况。我作为一个干儿子。为了生计打拼外地。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去看望他们老人家。等到春节来看望他们二老时,姑妈亲热拉着我们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我的姑父不住的夸我们争气,从小就看着我有出息,我连声说惭愧惭愧。姑父夸得我怪不好意思。

谈笑间,我的勤快利落的姑妈,很快就会为我们做上一桌子的好菜,热气腾腾,香飘四溢,味道鲜美,看着我们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姑妈开心的笑了。

在我的手机相册里,我保存着姑父姑妈的照片,一想起来,我的三年求学生涯,虽然功不成名不就的,但是我得到锻炼,学到知识和众位老师亲人们的鼓励和肯定。每每想起这么多年的打拼生活和家庭状况,我更加感恩我的姑妈。更加感恩我的姑父。虽然我面临生活的压力和责任,但是我从姑妈那里,学到了勤劳、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自信,学会了坚强。从姑父那里,我学到了为人诚恳,实实在在,本本分分,低调做人。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不由得我又就想念起远在我第二故乡八里桥的普通的乡道上,三三两两的学伴们;不由得想起勤劳的姑妈和本分的姑父,催我奋发图强,鞭策我自强不息。在这三年当中他们对我的期望鼓励和关怀,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照顾。

(作者姑妈余瑞莲女士)

常言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我却依然奔波在外出打拼维持生计的道路上,没有对曾经照顾我的姑父姑妈做过什么,甚至没有做到一个干儿子应该做的孝道。面对家庭的责任,面对孩子的发展,面对生活生存的压力,我仍然漂流在外,成为飘荡一族,依然孤寂地独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窘状里,并深深的陷入在浓厚的乡愁里。想念着、思索着、惦记着,度过着。每时每刻。分分秒秒。我的姑妈和我的姑父,还是那么慈祥,那么善良,那么可亲,那么可敬。

再次翻看姑父姑妈的照片,我也年将不惑之年。我身在外地,常怀感恩之心,善待亲人,善待朋友。时刻想念家乡,时刻思念亲人。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的心啊,早已回到阔别多年我的第二故乡,邓州市穰东镇八里桥村。我的心啊,早已回到姑父姑妈的面前,偎依在姑父姑妈的身边,听姑父讲的故事,吃姑妈做的糊锅面······

明月千里寄相思!文章万里传真情!期待着回家探望我的可爱的姑父姑妈。期待着和八里桥的亲人们再次相逢团聚!

祝福我的姑妈和姑父生活幸福,事事顺心,笑口常开,吉祥安康,健康长寿!

感恩我的姑妈!勤劳朴实的姑妈!劳苦功高平平凡凡的姑妈!

图|网络

--End--

作者简介:余修生,男,70后,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

曾致力于写作二十余年,以散文、诗词,中篇报道,纪实文学,家乡史记为主。始终热爱家乡,感恩父母,挖掘村史,铭记家史,砥砺前行,牢记使命。用敬畏之心敬重语言文学,用文字诉说生活,用善心真情描绘原本的生活。倾力挖掘民间原汁原味素材,书写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热情赞美讴歌发展福祉,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0)

相关推荐

  • 请尊重隐私权,关心不能过度

    杂    文  退休那一年,几经掂量,决定在农村我父母留下的老宅地上建房养老. 今天的农村,与我儿时的农村大不一样!环境变了,住房变了,人也变了(老一辈的都走得差不多了,"新一发" ...

  • 仲秋前夕,忙碌的日照男人

    一 早上还想睡懒觉, 无奈河东狮吼狂: 起来, 串门子去! 二 赶紧爬起一收拾, 大包小包车子装. 这个,你大姑, 这个,你二姨, 这个,隔壁老王, 这个,南庄子老李 ...... 三 匆匆忙忙上了车 ...

  • 范春:那个春天的暖阳

    ............................................................................................... 作者简介 ...

  • 还乡记(七)

    每年初一,雷打不动必须给姑妈拜年,早上换上新衣服收拾停当,倾巢而出,是的,倾巢,年年如此.姑妈家在约六公里以外的村子,某人自告奋勇,带领两员小将徒步而行,也好也好,俗话说"初一.十五走百病嘛 ...

  • 听风抚琴的夜

    听风抚琴的夜 午夜梦醒.卧室的窗外,风像一位喝醉酒的诗人,狂野的拨弄着琴弦.震得老式的百叶窗帘,撕拉作响. 最怕夜半而醒,因为很难再次入眠.不是不困,回想起那个看似平凡的梦,心中泛起涟漪. 梦里的姑父 ...

  • 去年十二月,我67岁的大姑死了。葬礼结束...

    去年十二月,我67岁的大姑死了.葬礼结束后,姑父交给我一个特别的任务.把我那36岁的老表狠狠地训一顿. 那天晚上十几个人围在堂屋烤火聊天,都是我大姑父的直系亲属,谈论的中心自然是我那老表,我大姑唯一的 ...

  • 【菊韵】那天依旧隐晦在心底(散文)【陆鸿禧】

    作者陆鸿禧  发表时间2017-03-19 19:41:24 摘要:父亲已经走了一年.心中依旧无法走出那时的雾霾,思念无期,落泪无语. 那天依旧隐晦在心底 "清明难得晴"我想这句话 ...

  • 王薇:谁家还没有奇葩父母?只是那些奇葩故事,听着听着就笑不出来了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有个奇葩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看了以后,觉得他们的父母都不够奇葩. 我这样说,不是因为我父母太奇葩,恰恰相反,我父母在这方面完全乏善可陈,古板得很,以至于我特别羡慕别人家有个奇葩 ...

  • 体重的谎言

    应广大读者朋友的邀请,今天再发一位小家伙钟林瑞的文章. 这家伙和昨天那位一样,上课的时候总有很多灵光闪现.比如,开学第一课讲授<古诗三首>时,提出自己的观点<稚子弄冰>里的小孩 ...

  • 姑父周介武(《渐行渐远的故乡》之二)

    姑父周介武                   <渐行渐远的故乡>之二 文/康麸子 ❈ 夜深人静的此刻,我突然想念一个人,如今他已经活在另一个世界,他就是我的姑父.用我母亲的话说:姑父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