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学者戴泉明独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采访:泉州申遗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文3325字 插图15幅  阅读6min

【编者按】 2021年7月26日正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聚焦台海》播出记者谢良建独家采访泉州学者、泉州广播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创始总监、高级编辑戴泉明谈泉州申遗成功的原因。日前,乡音君终于约到眼下热销的《天下之货仓》作者戴先生。他说,随着泉州申遗成功,购书者骤然增加。连日来一直忙于签名售书,签得头晕脑胀。

他告诉乡音君,由于自己普通话不标准,又不善于夸夸其谈,所以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此前也谢绝了好几家媒体采访。这次接受采访是好友推荐,不好推辞。另外,也是看不惯一些自吹自擂的说法。可能是播出时间受限,原来采访录音23分钟,播出剪到6分钟。不过,记者剪辑很到位,突出了两个世界性。他还向乡音君提供了剪辑后的播出音频。乡音君这厢有礼了。

泉州人陈伟航创作的会徽

戴泉明说,虽然这段在播出音频没有出现,但这里必须要补充一下。他认为,泉州申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国际合作机构专家到泉州实地考察并对重构主题和补报文本、新增遗产点提出突破性的指导建议和意见;三是泉州申遗团队领导及包括技术团队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四是几代国内外专家学者包括本土老一辈专家学者关于中世纪泉州学术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成果和著书立说。
2019年6月国际合作机构专家在泉州海交馆考察
(图源:乡音文化)
采访中,他认为,泉州申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泉州申报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这个独特优势首先是宋元泉州海洋商贸活动的世界性, “宋元泉州是中国首次出现的不是行政中心的商业大城市。平心而论,刺桐并非是欧亚大陆独一无二的大港,但中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的所有港口城市,包括8个次体系中心尚无一个中心像刺桐那样既是拥有世界上最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品的海洋贸易集散中心,同时又拥有资源丰富的腹地作为瓷器、绸缎、铁器、糖酒等外销商品的生产中心。”①
德化窑址:屈斗宫窑址
(图源:《天下之货仓》)
其次就是宋元泉州跨文化文化互动的世界性。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天下之货仓,文化之码头”。所谓“天下之货仓”,指的就是商贸的世界性。所谓“文化之码头”,说的是就是文化的世界性。既然是码头,那么什么人、什么文化都可以上。宋元泉州“是10-14世纪欧亚大陆商业移民最稠密的国际社区以及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景教、天主教、犹太教等世界主要宗教共存一城的文化聚集区,而且还是中世纪中国南方的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景教、天主教的传教中心。这是欧亚大陆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文化之码头正是这一文化现象之总结。“②

泉州清净寺

(图源:《天下之货仓》)

《台海之声》记者谢良建引用了戴泉明《天下之货仓》的观点作为本次采访的结语:泉州成功申遗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 “就是见证在10-14世纪欧亚大陆在商业主义背景下,通过贸易线路联结,不同种族和文化邂逅碰撞所激发出来那一个'新文明’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③

①②③戴泉明:《天下之货仓》,九州出版社。

【编后语】乡音君以为,戴泉明提出的“天下之货仓,文化之码头”正是宋元泉州“向海而生,以商为业”的“商业主义”之城和“四海一家”文化包容态度的高度概括。他提出的两个世界性恰恰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特质。

前几天,他再次接受《台海之声》记者谢良建的采访,同时接受采访的还有泉州女婿、台湾作曲家吴瑞峰。他们谈了2017年为泉州申遗创作的闽南语儿童歌曲《古泉州 刺桐城》的创作体会。据悉,这首申遗歌曲是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5年来,国内唯一的一首也是全球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首为申遗创作的歌曲。这首儿童歌曲体现两岸作者倡导保护文化遗产要从小抓起的初衷,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教育部主办的“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提出的“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知识走进课堂、走进社会、贴近青少年,培养新一代世界遗产的保护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世界和平的促进者”的崭新理念不谋而合。

《古泉州 刺桐城》自2018年在QZTV4泉州春晚《春暖花开》正式发布以后,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泉州市实验幼儿园等一些有远见的园长即组织教唱推广。据悉,专题《两岸词曲作者携手为福建泉州申遗出力》将于8月4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正午《聚焦台海》栏目播出。台海之声收听频率:台湾AM684、AM909、AM1089,福州、马祖FM106.2,厦门、金门FM107.9。欢迎感兴趣的看官届时收听。乡音君提醒诸位看官顺手点击右下方在看和点赞,以示鼓励。乡音君这厢有礼了。

五重特惠 继续推出

机会难得 预购从速

《天下之货仓》 北京·九州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