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大佛寺

手机地图显示大佛寺距离六榕也就2公里多,为表谒佛心诚,于是走着去。穿街串巷步行了大半个钟,抵达的却是大佛寺后门,所以,这次我是“倒游”了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广州市惠福东路,与著名的北京路商业步行区交界处,去年夏天我们全家曾在北京街闲逛,却不知道近旁就藏着这么一座净土,与古寺擦身而过。虽然这次拜谒的几个寺庙都是处在市区,但光孝寺、六榕寺多少还有山门围墙与滚滚红尘隔绝,大佛寺则直接坐落在闹市,四周高楼林立,犹如一片绿洲。

寺始建于南汉时期(公元917—971年),初名为新藏寺,元朝易名为福田庵,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当时寺院范围,东起今北京路,西至龙藏街(龙藏街由此得名),南接惠福路,北达西湖路。明末,寺址被改为巡按御使公署。清兵入粤,公署毁于战火,寺址沦为废墟。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平南王尚可喜鉴于攻克广州死难者众,为安抚民心,乃自捐王俸,在龙藏寺旧址重建佛寺,印象中尚可喜和吴三桂等都为降清汉奸,在礼佛方面却也如此虔诚?或是自知罪孽深重以求自赎吧。建成后大雄宝殿高18米,建筑面积达1277平方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尊以黄铜精铸高各6米、各10吨的大佛像,时人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当时佛寺之大,大佛之大,堪称“岭南之冠”,大佛寺之名也由此而得。雍正十一年(1733),广州知府刘庶选大佛寺作宣谕之所,于殿前建宣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建韦驮殿,珈蓝殿以及“佛境”、“禅林“东西两门。此时寺院范围扩大,佛事兴旺,名声远播,成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大殿用的巨型楠木柱为安南(今越南)王所捐赠,经近350年仍完整无损;其建筑艺术仿京师官庙兼具岭南风格。2009年广东省政府授予大佛寺大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史上大佛寺以佛大著名,而今大佛寺令人惊讶的是佛殿之高大。平常所到之庙宇,不管如何的殿阁巍峨规模宏大,除了佛塔高矗,一般寺庙建筑为单层,最多两三层,而大佛寺入眼的几幢佛殿却高达六七层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古香古色金碧辉煌,与周边现代化的大厦相比较亦不多遑让。原来,这座千年古刹在近百年间经历两次劫难:一是民国初年,由于军阀混战,国库空虚,当局将大佛寺部分庙产变卖以充军饷。二是“文 革”期间,大佛寺也难逃此劫,僧人被逐,庙宇被占,文物被毁。如今大佛寺欲恢复昔日荣光,香火逐日兴盛,但是原属寺庙的用地大多被占为他用,不得已向空中发展。

与前几个寺庙不同,大佛寺是免费开放自由出入的,后门甚至还允许车辆进出。进入后院,迎面的佛殿长廊上是一排铜塑佛像,规模浩大工艺精湛,廊前悬挂着赵朴初手书的寺名和楹联。转入殿前,是一个四合小院,四棵古树直冲云霄,枝繁叶茂清阴满地,院子里张灯结彩,香客络绎。庭前为观音殿,后为毗卢殿。毗卢殿里梵音悠扬,法相庄严,一场法会正在举行。我亦立于殿外双掌合十,祈求国泰民安。

“岭南之冠”的大雄宝殿却重门深锁,正在修葺施工,故无缘见得传说中的大佛。不过大殿前一字排开的三块牌匾却大有来头,右侧“妙法庄严”四字出于启功之手,左边“阐扬三密”四字匾额落款却是孙文。原来,致力于弘扬佛法是大佛寺的最大特点。早在1921年大佛寺就成立了“广州佛教阅经社”,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赞许,并亲笔赠书以示鼓励。2000年9月,大佛寺成立了省内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图书馆,目前藏书已达8000余种,四万余册。同时还有大量的佛教音像供读者视听、借阅,是一所佛学专业的图书馆,同时还长期举办青年佛教修学班、佛法交流讨论班、禅坐班、老人共修法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儿童诵读班等活动。大佛寺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广州这个繁华都市里的一方净土,成为工作生活日趋紧张的现代人心灵休憩的绿地家园。是以,大佛寺虽为世外净土,却勤于弘法颇有入世之精神。

寺内信众如涌,香火氤氲。寺门却夹在沿街店铺之间,很不起眼。万丈红尘之中善存一处清心净土,善哉!

后院长廊下的铜塑佛像群。赵朴初手书之寺名及楹联:大道有岸,佛法无边

寺内庭院清净,信众络绎。古木浓荫,殿宇巍峨,气象迥然不同

毗卢殿内梵音袅袅,气象庄严,适逢一场法会正在进行

殿阁交通,飞檐重叠。菩提苍郁,香火鼎盛

大雄宝殿的名人题字匾额。千年古寺厕身于闹市高楼环视之下,略嫌逼仄。寺内正在大兴土木,未来应有改观

大佛寺正门入口隐藏在北京路商业街的店铺之中,很不起眼

往期回顾:

弥勒道场雪窦寺

夏日羊城白云山

越秀山

圭峰山上玉台飞

第一古刹白马寺

恢宏圣心教堂

禅悟光孝寺
广州陈家祠

清雅六榕寺

秋雨保国寺

天童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