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丽俱佳温文尔雅——记北昆优秀青年演员翁佳慧

“对不起,我让您久等了″,这是翁佳慧老师见到我时的第一句话。这位来自上海的姑娘身材高挑,性格腼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憨厚朴实,有些拘瑾,与她在昆曲舞台上所饰演的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的小生形象截然相反。坐定后,她用还略带有地方味儿的普通话讲起了她从艺中的经历和所演的一些剧目。
翁佳慧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受喜爱文艺的母亲影响,1999年,16岁毕业后的她本想考上海戏剧学校话剧影视班,但这个班不招生,只有沪剧和昆曲两个班招生,沪剧班已招满,她便考了还没招满的昆曲班。巧的是这个昆曲班都是16岁左右的学生。老师根据翁佳慧的身材分配的是小生行当,由京剧老师周清明教文武小生的台步和水袖功,唱腔是由顾兆琳老师教。在教《琴挑》时,是用钢琴为几个学小生的学生校正音准。顾老师在教学上很有经验,在吐字和咬当上要求很严格,直到感觉几个学生有基础了,才请了昆剧名家岳美缇老师来看这几个学生是否能学。这个班只有两女一男是学小生的,但岳美缇老师觉得:小生有大冠生、小冠生、巾生、雉尾生,一个女孩子能演这么多难度很大,而男孩子条件好的就都能演下来,女孩子这方面很有局限性。可当岳老师看到翁佳慧的个头高,喊了两声,嗓子挺宽,形象也挺好,就开始教她。她向岳老师学的第一出开蒙戏就是《玉簪记.琴挑》中的潘必正。
《玉簪记·琴挑》饰潘必正
《玉簪记·琴挑》是一出很有生活气息的轻喜剧,潘必正属于扇子生,要演出潘必正的单纯率真和儒雅,还要掌握好人物的分寸。[懒画眉]"月明云淡露华浓,倚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白)小生看此溶溶夜月,悄悄闲庭,背井离乡,孤衾独枕,好生烦闷。″这是潘必正上场时的一段唱和念白。翁佳慧在表演这段时利用手中折扇来倾诉人物此时背井离乡的苦闷心情。和陈妙常见面后,还自弹一曲[琴曲]:“雉朝雊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念寡阴兮少阳,怨鳏居兮彷徨。”但潘必正的“只怕露冷霜凝,衾儿枕儿谁共温?″却惹脑了陈妙常。潘必正不同于《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柳梦梅是稳重儒雅的少年公子,而潘必正是处于春心萌动期,所翁佳慧在表现潘必正这个人物时在动作上放开了很多,将潘必正这个风流倜傥的少年演的如此可爱。
由上至下:《赵氏孤儿》饰赵武;《流光歌阕》饰周世显,《牡丹亭》饰柳梦梅;《楼会拆书》饰余叔夜。。
小剧场戏《牧羊记·望乡》是昆曲传统剧目,翁佳慧饰演名将李广之后李陵,在行当上是武小生。李陵是汉代将军,是很难演的一个人物。当时翁佳慧接演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有顾虑的,毕竟她是以演文小生为主,后来在进京青年演员展演时,她演了这出戏,还获得了好评。翁佳慧饰演的李陵初上场是身着长靠、扎靠旗的威武将军。[驻马听]″我兄兼节忠良,问天天恁何苍苍,岂料身陷番邦,他忠心似铁怎肯降。我几番磨取青锋剑,誓救哥哥归故乡,想忠臣做鬼也名留,笑看沙场。”翁佳慧在表演这段时,她是边舞边唱,动作干净利落。“想我与子卿兄乃八拜之交,情同手足,今吾兄有难,岂可坐视。”从李陵的道白中,不难发现二人之间情谊如此深厚。李陵为救苏武出战匈奴,因有内奸告密,在后无援军的情况下败于匈奴。单于厚待于被俘的李陵,许与公主授之军权。汉武帝怒之将李氏家族满门抄斩。
受降后的李陵去北海探望苏武,邀之去望乡台遥拜家乡。当苏武见到身穿匈奴装扮的李陵时不觉诧异:″看你这般打扮,莫非走差了路了?”李陵:“[哭相思]怎知今日重相见,这冤苦向谁分辩?″因李陵兵败于匈奴,被名利所牵降顺匈奴。李陵:“[江水儿]不想朝廷怒,将咱祖冢迁,满门儿女遭刑宪。眼巴巴有眼无由见,哭啼啼血泪空如霰,教我如何回转?把孝义忠心因此上将刀割断。闻说哥哥在,李陵常挂怀,几回要见无由见,雁门关阻隔平生愿……”李陵向苏武讲了自巳的不幸遭遇。翁佳慧将这段唱的无比凄凉,使人不觉产生一种同情之心。在望乡台拜望家乡时,李陵自水酒要与苏武同饮被拒绝。李陵要与苏武同拜家乡,被苏武斥责为“没廉耻”。李陵则十分痛苦:"小弟满门刑戮,尸骨尚存,焉有不拜之理。况乡邦父老教养情深,我也要一拜。”苏武:你既知桑梓之情,何不回转家乡,因何苟活在此啊。″李陵作为一个汉朝的叛将,他沒有丧尽良知,对家乡是怀念的,还挂念着故人,对家乡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怀念,他是有国难投无家可归,只能在异国他乡度过余生了,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对于李陵这个角色,翁佳慧有自己的体会:“李陵这个人物要是由男士来演在力度上会有优势,人物的质感会厚重一些,女小生演就会单薄。我在学的时候信心不是很足,我在演这个人物时,是从他的情感部份找出其内在的东西来丰富这个人物。″

《红楼梦》饰贾宝玉

2012年,北方昆曲剧院青春版《红楼梦》在全国昆剧院团海选演员,翁佳慧以她那隽美的扮象和唱做俱佳的功底成功加入,饰演贾宝玉一角。她饰演的贾宝玉与越剧中的贾宝玉有所不同,呈现的不仅仅是宝黛之间的爱情,而是着重讲述贾宝玉在几年之间见证了贾府的兴盛与衰落,从涉世未深到最后的大彻大悟而离家出走。翁佳慧为了表现少年时期贾宝玉活泼、心性的纯净,在初上场时为人物设计了昆剧武旦出场时的“马趟子“来表现贾宝玉的天真无邪:"金风送姑苏客船,闻消息宝玉归心如箭。穿了游廊过小园,绕屏风才近厅前,纵然是还未结缘,几回盼来见。”在上本中,主要以宝黛之间从年少的两小无猜而互生爱情为主,而下本则是以宝玉见证了抄检大观园、贾府被抄家等诸多事件。“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家一堆草没了”,这正是剧中贾府的真实写照。在贾宝玉被骗婚得知林黛玉病逝后,在哭灵时发出了:"见诗稿依稀见你生前的形影……帕上诗是你我分明的情证,妹妹呀,如今是你玉殒香凋零,我何处寄这残情……″翁佳慧演出了贾宝玉的重情重义和对林黛玉之死的悲愤心情,“任凭弱水三干,我只取一瓢饮”,使人物很生活化,完全没有那种女小生的脂粉气,而完全就是戏中人物。
翁佳慧生活照
翁佳慧扮相隽秀,唱腔韵味醇厚,表演朴实大方,以多年舞台实践形成了自巳的表演特色,是北昆的台柱子,是国家一级演员。对于谈到戏曲的发展,她认为:只有每一代人把自已份内的事情做好了,它才可以延续和发展,所以要多学、多用心、多演出,这样才能坚守住自已所从事的行业。她曾随团出国、赴台、港等地演出。她的路还很长,也有更多的艺术形象需要她去塑造。

翁佳慧与本文作者郭宗民合影

文:郭宗民

图片提供:翁佳慧

作者 郭宗民:北京市房山区人,《戏剧传媒》特约作者。以釆访宣传戏曲名家为主,数篇作品被《中国京剧》《北广人物》刊登发表,部分作品均被报刊、杂志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