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慕课受热捧,然而,“有教无类”的它,能否做到“因材施教”?(附职业院校慕课排行榜)
▽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耳提面命地向满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这是传统教育。
然而,在这个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教育装备的投入正日益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推动教育实现现代化。
“慕课”就是这个有力推手。
在这个教育人见面以“今天,你慕课了吗?”为问候语的背景下,你还不知道它是什么,便真的out了。
实际上,慕课是个音译词,它的英文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意思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2013年3月,北京大学启动“慕课”开发工作。9月23日,北大的4门课程在edX平台正式开课,成为中国大陆上线的首批全球共享课程。
很快,这些拥有完整的课程结构、重视学习路径导航、上课形式灵活有趣、不受区域与时间限制的学习方式迅速走红。然而,在最初的一两年,职校对慕课的反应却显得“慢半拍”。
2014年,国务院参事汤敏提出,“慕课最大的空间和机会实际上是在职业教育”。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慕课能够解决职校专业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让学生实现在线学习,掌握精湛技能。同时,职校老师在慕课开讲,还能进一步倒逼教师将更多精力从科研转移到教学上,使职校与职校课程走出象牙塔;而职校优秀的、专业的、富含技术性的慕课课程受捧,又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以及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并在全社会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于是,职业院校的慕课课程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球学生的电子屏幕上生根发芽。
数据来源:中国大学MOOC网数据总结
很多人感到不理解,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这门非技术控专业课程何以名列前茅。为了解答大家的这个疑惑,小编亲测了几堂慕课课程,得出结论:原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这堂慕课不仅集结了学校优秀的专业老师,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还着重紧抓实践性和职业性这一主线,目的就是迎合广大学生学习英语以提高职业素养的需求。
这样能百分百“学以致用”的课程,当然要听!听!听!
不过,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咱们讲授者来说,除了了解该如何上课之外,明晓咱们在线求学的学生希望“用”什么、最想学什么专业也尤为重要。
数据来源:中国大学MOOC网、学堂在线、慕课网数据总结
诚然,一个名师的脚步行走的范围是有限的,很难将学识遍洒四海八荒。但网络是四通八达的,无论你在天南还是海北,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学富五车想要了解更多还是目不识丁企图从零开始,慕课都可以提供给你均等的机会,平等的获取资源。可以说,在“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理想的指引下,实现了“有教无类”的慕课正推进我国乃至全球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但也正因为它的平等开放,教育中的“因材施教”这个关键点反而被模糊了。热门慕课学科人数众多,且大多采取网上留言等交流方式。但由于学生众多,那些急需老师解惑、期望和“同学”交换意见的评论也会很快淹没在众多言论之中,无法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顺畅交流。曾有学习者表示,在慕课上进行学习像是做阅读理解,而非大学课堂教育,总会感觉和教师“有隔阂”。参与慕课的教师也坦言,自己精力有限,多数时候不能及时(或无暇顾及)解答学习者的问题。
同时,慕课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
第一,注册者众多,认真者较少,完成者寥寥。局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结果证实,慕课“辍学率”高达96%。
第二,慕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任课教师压力巨大。“课程开始前,我要花费至少100个小时准备。开课后,每周还要花费8-10小时。而且还要适应镜头,适应录像教学的把握。”一位慕课教授如是说。
第三,慕课必须有高深的技术作支撑,团队协作。出任慕课课程的教师从来不是单枪匹马战斗的,他们需要摄影师、教学设计师以及帮助学生的助教等人积极配合。可即便如此,还常常觉得人手不够,捉襟见肘。
第四,评价与测试成为最大难点。虽然慕课供应商和课程老师都做了很大努力,但慕课目前的评测系统还很难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课外辅导、小测验等多种形式的测试与评估想媲美。
慕课热浪下,我们且站稳脚跟,慢慢行。虽说面临众多的现实困难与挑战,但相信随着科技进步与教师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咱们一定能早日在“有教无类”的路上找到一条“因材施教”的捷径!
最后小编推荐两本慕课相关的书籍,供老师们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