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琐忆——石螺故事

上图为爱好摄影的冯菊梅女士

走出松树林,前面是一片辽阔的土地。肥沃的田地里,一垄垄绿油油的油菜,根壮苗粗。远处的水渠边,一排排依依低垂的杨树枝,柔韧纤巧。这个小山村,背靠石螺山,面朝王家大湖,是我的出生之地。在这里,我度过了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

江南的冬天,中午的气温有12摄氏度,晴朗得像秋天一样,天高云淡,日光洋溢。我们步行在山脚下的路上,路面铺满着鹅卵石,路旁一丛一丛的野菊花,散发着阵阵芳香。偶尔也会听到枯萎的树叶与大地窃窃私语。依山傍林的堰塘里微波粼粼,引申的小沟修成了水渠,渠中的芦苇,毅然地挺立着旗帜般的枝叶。回首望去,在山坡上,在山脚下,在苍穹与大地之间,一栋栋精巧漂亮的楼房,屹然挺立。那边的院子里停有一辆货车,这边的院门口停着一辆小轿车。所有的房子门前有一个相同之处:架子上悬挂着一串串一块块深棕色的腊香肠腊鱼肉,还有被太阳晒得油亮亮的腊鸡鸭,空气中弥漫着烟熏的肉香。旁边的草丛里,有几只鸡在懒散的觅食。转弯处,记忆中应该是生产队队屋,这里也建起楼房,看样子刚建的,有一中年妇女弯着腰在收拾建筑垃圾,看到我们,停下手中的活,朝这边张望。

“稀客稀客。这不是梅儿吗?好多年没见到了,如果不是和你父母亲一伴回来,我还认不出呢。

“梅儿”这一声乳名,把我给叫得愣住了。感觉一下子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我的童年。

在脑海里,努力搜索着这依稀的面孔。

这是松儿的大姐。”母亲在身边说。

“你不是出嫁到外地了吗?”想起松儿的大姐出嫁时,我还去陪过“十姊妹”呢。

“回来好多年了。现在农村政策好,承包了这里的几十亩田和一口大堰塘。”松儿大姐说得很轻松。

“这……水稻田里怎么种上了油菜?”

松儿大姐乐呵呵地说道:“现在水稻田里只种一季水稻,没有双抢了。水稻收割后种油菜,油菜收获后又种水稻。”

这些让我感觉又亲切又陌生。一晃几十年,的确,是很久没回老家了。不说儿童相见不相识,连曾经住在隔壁的大姐姐,也只记得依稀的模样。村子里的变化更是让我一时转不过弯。记忆里的草屋,土墙青瓦,旧的生活习惯、耕种方式,已逐渐成为历史。

父母随松儿大姐唠叨去了。
 看见有几个小孩子在水渠边上玩,就像以前我和松儿,还有村里的小伙伴们玩耍时的那些画面,仿佛就是昨天。儿时走过的路,依然如故。儿时的回忆像闸门一样打开,捞石螺抓子、捉迷藏捕萤火虫,伴着欢乐、温馨和亲情。有些事,只存有模糊的影子。而有些事,记忆很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当年,就是在这里,在这条水沟边,因为捞石螺,和同年的伙伴们发生过一场激烈地“战斗”呢。

那是发生在一个夏天。放学回家后,喊上隔壁的松儿,带上相关工具一起去捞石螺。松,和我在同一班读书。

或许是好久没有人来这里捞石螺,我和松儿在上水沟不一会功夫就捞了大半背篓。同村的几个伙伴,看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捞了这么多,都跑了过来凑热闹。其中有一个是“高干子弟”——生产队队长的儿子,他一边翻看我们背篓里的石螺,还一边说着要我们把石螺给他之类的话。原来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他们不是来看我们捞石螺,而是来抢我们的成果。开始我还忍让着,不想和他们吵架,因为都是同村里的伙伴,最主要原因是因为那个队长的儿子,他和我同班,个子高出我一个头,瘦瘦的,平时就横得狠,心里有点怵他。只见他把手伸进了背篓,在里面乱翻一气,我紧紧地抓住背篓,不想让他得逞,一边躲着一边后退,想赶紧逃离这里。可他一点都没有退让的意思,还一个劲儿地吆喝着:“快来抢啊!快来抢啊!就是要抢她的!”

一向文静的我,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毫不畏惧挥动手中的舀子,就朝那“高干之子”冲了过去,一下子就把他推进了水沟里。他怔了怔,瞬间就爬上了岸,向我冲了过来,伸手就抓住了我的头发。我也不害怕了,使劲拉扯他的衣服,和他扭打在了一起。幸好水沟里的水不大也不深,且岸边全是青草和泥巴。有几个跟着踊了上来,拉的拉扯的扯。还有的在旁边拍着手高喊着“加油”呢。从田埂滚到泥巴沟里,又从沟里拉扯到了田埂上,浑身上下没一处干净的,全是泥巴,脸上分不清哪是鼻子哪是眼睛。如果不是被过路的大人把我们这群孩子拉开,我不知会被他打成什么样子呢。

回到家里,看到自己最喜欢的的确凉衬衣的袖口被撕破了几处,心疼得不得了,这可是我父亲从部队上带回来的呀。那时的布料要凭供应凭布票才能买,更何况的确凉在当时是奢侈之物呢。又怕妈妈回来后被责问,一边委曲的哭着,一边清洗着身上的泥巴。庆幸的是捞的石螺一个都没有弄丢,清洗之后还得做饭做菜。

小孩子打架不记仇。第二天放学后刚进家门,队长的儿子,还有昨天的那几个伙伴来到我家,原来是来邀请我和松儿一起去捞石螺。也许是我的勇气把他们给吓着了吧。我也不记仇,背上工具,屁巅屁巅地跟在了他们后头。在回来的路上,松儿对我说:“他(队长的儿子)让我们以后把作业给他抄,还让我们不要告诉他家的大人。”哦,原来已经达成了协议,难怪今天在学校里对我挤眉弄眼呢。

想着这些糗事儿,“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想什么呢,这么高兴?” 父母来到了我的身后。

“您还记得那时候村里队长的儿子吗?他叫什么强呀?”

母亲说:“你怎么连人家的名字都忘了啊?不会是因为你们那次打架吧?”

哈哈!原来母亲知道那件事。母亲说:“他每次回来都问你呢。是他告诉我,你们小时候为石螺打架的事。”

听母亲这么说,心里有些怅然。

时隔这么多年,自从离开那小山村后,再也没有联系过,更不说遇到了。在我的记忆里,他仍旧是小时候一副得意忘形、吊儿郎当的模样。听母亲说,强儿高中毕业后,就去参军,后来又读了军校,在沈阳安了家,生意做得很好。祝福他!

松儿毕业后在本省一家企业任职,混得很不错。

其他的几个伙伴,大多数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在我的记忆里仍然是他们年少稚气的模样。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再相遇的时候,脸上是皱纹横生,头上是白发苍苍,手上或许还多了一副拐杖呢。再也找不到当年那顽皮的神态,或许会陌生,或许会有隔阂,或许,一个笑容,一声问候,就会轻易地挥走这中间的许多年……

“您说,现在这水渠的泥巴里还有石螺吗?”

“现在是冬季,石螺钻到泥巴底下去了。你想吃啊?不知你婶婶收藏没有?”母亲说。

石螺,捞起来后洗净,用醋腌上几分钟,放上些料酒姜大蒜辣椒花椒,炖着吃,以充分杀灭里面的寄生虫。肉质鲜甜,不似田螺有很重的泥巴味,非常好吃。那时也不晓得什么蛋白质的营养,取材方便能吃就行。如果吃不完,收藏起来,等到冬天里吃,又是一番味道。

母亲看着我出神的样子,问道:“你不会还惦记那次半夜里要吃石螺,你叔叔打你屁股的事吧?”

不用母亲提醒,我还真的在想那事儿。

那也是7、8岁时的光景。家里有了小妹,晚上我到奶奶家去睡觉。小孩子晚上睡觉一般都很香很沉,那晚不知是怎么回事,半夜里就醒了,闻到家里有很香很香菜的味道,还有客人在说话。说话声是在堂屋里,不知是谁。那香味也是在堂屋里,在堂屋里火坑的炖钵炉子里传出来的,闻得真真切切。开始也没理会,管他呢。可是,越是这样想,越睡不着,主要是那香味薰得我睡不着,不只是薰进了我的鼻子,而是薰进了我的肠胃里,肚子里咕噜咕噜的响个不停。心里想着:他们吃的时候会喊我的。就这样睁着大大的眼睛,在床上等啊等。听到客人们在吃、在喝酒,心里不舒服啊,开始哭,声音是越来越大。那不是哭啼,是抗议呢。叔叔听到了,给我盛了一碗,还没有尝到味道就没有了。继续大哭。叔叔跑过来,掀开我的被子,在我的屁股上狠狠地印了两个红巴掌。不哭了。石螺也不香了。睡着了。

第二天,叔叔问我们姊妹几个:“昨晚谁哭了啊?”

我第一个举手:“我没有!”回答得干脆利落。

叔叔蹲下来,牵着我的手问:“为什么不说实话?”

我悄悄地对叔叔说:“叔叔,我知道妈妈和你吵架了。以后我不好吃了。你还会带我出去玩吗?”

叔叔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奶奶说,晚上给我们炖石螺吃。”

那时候的石螺、乌龟、鳝鱼、团鱼,水田里、水沟里到处都是,每次收工回家,只要你勤快,随便一捞就可以炖上一锅。

田地里,有的在给麦苗、油菜施肥,有的在翻整土地。碰到我们的每一个人,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和我们打招呼,问寒问暖,倍感亲切。而我的心里一直想着:要是能回到儿时就好了,让那些伙伴们,让那些童趣重新来过。

浓浓的乡情,难舍的情怀,在我的记忆中一刻也没有忘怀,就象一粒生命力旺盛的种子,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在我的梦里、我的回忆里发芽、生长。

每当万籁俱寂时,总是隐约地能感觉从老家的一草一木里,飘溢出来的深深的呼唤。因为我的骨子里流淌着的那种单纯,那种质朴,那份善良,任世事变幻,永远都不会改变。

上图为冯菊梅体验农家生活

(0)

相关推荐

  • 女子和小叔子约会时被6岁儿子撞见,两人将男孩杀害焚尸遗体丢水沟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经常会发生一些匪夷所思的案件.3年前,印度一名女子和小叔子约会时被6岁儿子撞见,两人残忍将其杀害焚尸并丢弃水沟,案情曝光后震惊社会.近日,警方决定重新调查此案. 据印度媒体7月4 ...

  • 怀念父亲(1) / 崔华

    怀念父亲 崔华 2020年3月21日,这一天是我父亲的10周年祭日.我对父亲的怀念就像呼吸一样,早已融入生命.人们常说, 越是经历过生活的艰苦,就越发感念父母的付出,我就是如此. 我的父亲已经离世多年 ...

  • 宁眸:父亲的黄金时代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父亲的黄金时代 宁眸 1. 父亲一生痴迷于两大事业,一是供养子女读书,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二是想尽办法创造第二职业,脱离靠天吃饭的农民生活. 父亲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农民.而父亲仿佛一辈子都在和当农 ...

  • 【时光】坟(散文)

    一 在我考上师范之前,庄子里的人背地里议论我曾祖父母的坟倒了霉运. 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大抵是说:坟头的一块地文革时被大队书记强行当成了碾麦场,什么车响声.碌碡声.牛蹄声.扬场声,还有泼妇间的咒骂声, ...

  • 在种植水稻以后,往水稻田里放一斤小龙虾,到水稻收获能有多少?

    随着小龙虾的价格上涨,我专门看了一下小龙虾的价格,平均价格在47元一公斤,而这段时间,在我们南方,正是水稻刚刚栽插完毕,如果想要放养小龙虾的话,刚好是恰当的时候,在稻田里放养小龙虾,划不划算,会不会影 ...

  • 原创散文| 过年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我们 你真的很特别 写在初冬 2021-2-3         文/一生所爱 一 有两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母亲在电话里说父亲有些生气了.我知道父亲的观念 ,那就是叫花子都晓得回 ...

  • 父子之间,总有一次对抗已久的和解

    ◆ ◆ ◆ 文丨曾 瑞 01 父亲在找媳妇时,淘了很大的神.他脾气坏,名声臭,远近闻之,都不愿嫁给他.那时,我奶奶已去世,爷爷年事已高,他的婚姻大事,全是我姑在操心.听我姑说,远近十里八村不论谁家的女 ...

  • 母亲的背膀

    孙垚 走过悠悠岁月,踏遍万水千山,谁在你最无助的时候依旧鼓励你?谁在你犯错时依旧宽容你?谁在天气变化的时候特别惦记你? 只有母亲始终在牵挂.在意自己的孩子!母亲,一直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地坚守着照顾子女 ...

  • 小水渠

    难得在公园散步,风和日暖,让我不禁抬头望向了天空.像漂浮于天空中的云彩,我的心也飘到了儿时的记忆. 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两年的时间是在红星村的乡下度过.乡下孩子们对我感到好奇,因我从市区转来,就非常羡 ...

  • 陈为习《童年琐忆》(一):那年那月菜根香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 ...

  • 【童年琐忆】回忆我们儿时的小孩书·小人书·连环画·小图书

    [童年琐忆] 回忆我们儿时的小孩书·小人书·连环画·小图书 匡天龙 上个世纪的一九七十年代,我还在读小学.那时在我们老家湖北大人.小孩都把连环画叫做小孩书.小图书.小人书. 平日里,我们除了买些本子笔 ...

  • 【散文随笔】童年琐忆 || 郭庆祥

    感恩父亲节 2021年6月20日 父爱如山,撑起家的脊梁 童年琐忆 文 | 郭庆祥 我家住在陇南白水江畔,祖祖辈辈崇尚耕读,就连老屋正门上方悬挂的匾额上也是"耕读传家"四个大字.爷 ...

  • 童年琐忆 --回忆我们儿时的小人书

    文香花开 感恩一路同行!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作者:匡天龙 ...

  • 童年琐忆之《树上的时鲜》

    谨以此文,献给故乡的一草一木. 对于故乡的一草一木,我向来是抱有敬畏和感恩之情,因为它们在"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忍受着撸叶,剥皮,挖根之酷刑,救活了无数父老乡亲. ...

  • 【三秦文学】王宜茂:【童年琐忆】(散文)

    Happy New Year | 新年快乐 三秦文学"乡愁"同题有奖征稿启事 (请点开查看详细内容) 童年琐忆 童年是一本书,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童年是一首歌,唱出我们的酸甜苦辣 ...

  • 童年琐忆:《关于“三反”的记忆》

    二 关于"三反"的记忆 土改结束后,父亲到专区所在地南充市重新分配工作,我和母亲暂时回到老家.后来父亲被安排到该市油脂公司工作,好像是做人事科长.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三反.他 ...

  • 童年琐忆:关于“土改”的记忆

    童年(一) 我生命中最早的记忆,当然也是模糊的记忆,是坐在一个背篼里,由罗表叔背着,离开老家,去邻近的一个县.我父亲在那里搞土改,来信让我母亲带上我去他那儿,那时我们自己那个县还没有开始土改.那时我们 ...

  • 亚凌随笔:童年琐忆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高考试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回眸凝望>&l ...